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2008PY089)
-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5
- 相关作者:赵国珍苏振喜朱振华袁平荣邹茜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韩国农村振兴厅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云南软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7
- 2013年
- 以低直链淀粉(软米)品种毫木细与高直链淀粉品种桂朝2号杂交F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软米品种毫木细直链淀粉含量受一个隐性主效基因/QTL控制,该基因位点(QTL)与糯性基因(wx)为非等位。除主效QTL外,可能还有微效基因的作用。用SSR标记检测到该主效基因/QTL位于11号染色体上RM224附近,LOD值为15.4,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32%。
- 赵国珍邹茜陈于敏苏振喜朱振华袁平荣
- 关键词:软米直链淀粉含量基因定位
- 利用分子标记和接种鉴定分析美国水稻育种亲本的稻瘟病抗性被引量:4
- 2012年
- 稻瘟病是由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与稻瘟病菌的互作符合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学说,抗稻瘟病基因Pi-ta可有效防治携带AVR-Pita1稻瘟菌的侵染。本研究利用位于Pi-ta基因前端的显性分子标记YL153/YL153和位于中间区域的显性分子标记YL155/YL87对39份来自美国的水稻种质进行Pi-ta基因检测,同时利用携带AVR-Pita1的稻瘟病生理小种IC-17、IB-49、IB-1、IE-1、IG-1和IH-1接种鉴定39份水稻种质的抗病性。结果表明,39份育种亲本中,分子标记YL153/YL154和YL155/YL87鉴定均持有Pi-ta基因的有26份,其中接种鉴定表现抗病的亲本有21份,感病的亲本有5份;两对分子标记鉴定不持有Pi-ta基因的有11份,其中接种鉴定表现抗病的亲本有7份,感病的亲本有4份;两对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不一致的亲本有2份,即一对分子标记鉴定持有Pi-ta基因,另一对分子标记鉴定无Pi-ta基因,接种鉴定均表现感病,这一发现对进一步研究Pi-ta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说明,在水稻育种中,选择抗稻瘟病亲本时,分子标记检测和接种鉴定都是重要的。
- 赵国珍严宗卜Yulin JiaChristopher W.Deren戴陆园
- 关键词:水稻接种鉴定分子标记
- 云南高原粳稻品质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76个云南高原粳稻的11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食用稻品种品质1级标准,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和胶稠度达2级标准,精米率达3级标准,其余品质性状的平均值均在3级以下。品种间变异最小的品质性状是糙米率和碱消值,变异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垩白粒率。(2)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3)在选出的6个影响云南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49.6%。(4)76个云南粳稻聚为4类,其中第1类包括52个品种,表明遗传距离近,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云南粳稻品质育种中,应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同时拓宽遗传基础。
- 赵国珍蒋聪邹茜世荣袁平荣苏振喜朱振华戴陆园
- 关键词:稻米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香软米新品种云粳2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13年
- 云粳2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国内首批常规粳稻香软米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12号//云粳优3号/云粳优8号,经4年7代系统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叶型好,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和耐寒性较强,稻米品质优,米饭香味浓郁,食味品质优异。
- 陈于敏胡家权刘慰华王月英赵国珍
- 关键词:常规粳稻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稻米品质及其稳定性。
- 赵国珍蒋聪邹茜朱振华苏振喜袁平荣戴陆园
- 关键词:粳稻品质性状AMMI模型稳定性
- 异地栽培对云南粳稻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以15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Oryza sativaL.)为试验材料,研究异地栽培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粳稻在温度相对较高的韩国水原种植,其粒长、粒宽、垩白粒率、精米白度、味度值、最高黏度值、崩解值极显著增加,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和到达最高黏度时间极显著降低,而最低黏度值、最终黏度值和起浆温度不因栽培环境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性状对栽培环境的反应不仅与具体的品质性状有关,也与品种密切相关。对环境反应最敏感的品质性状是垩白粒率,环境反应指数变幅为100.3%~2077.8%,平均值为318.9%,变异系数为204.7%。其次依次是崩解值、消减值和精米白度,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202.8%、47.5%和123.1%,对环境反应最迟钝的品质性状是起浆温度和粒长,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100.2%和97.3%,其余性状对环境反应较敏感。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值对环境反应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品种在韩国水原种植这两项特征值增加,有的品种则降低。
- 赵国珍袁平荣杨世准苏振喜朱振华蒋聪邹茜戴陆园
- 关键词:栽培环境品质性状
- “云粳26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云粳26号是以云粳优5号为母本,云粳12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粳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优质、耐寒、抗病4个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具有丰产性和稻m品质好,抗稻瘟病和耐寒性强等综合优良性状。通过研究秧龄(40、50、60d)、栽插密度(30、40、50万丛/hm2)和氮肥用量(240、270、300 kg/hm2)对云粳26号产量构成要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秧龄对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而对有效穗和穗实粒数的影响较大,随着秧龄的增加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显著减少。②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显著增加,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不同程度的减少,千粒重保持不变。③氮肥施用量对有效穗影响最大,对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影响次之,穗粒数和千粒重受氮肥施用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显著增加,其余产量构成要素则下降。④秧龄、密度和施氮量3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施氮量,随着施氮量的递增,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云粳26号获得高产的最佳秧龄为40~50 d,施纯氮量为270~300 kg/hm2,栽插密度为40~50万丛/hm2。
- 王桂枝马泽启滕玉芬范光华张桂芬赵国珍
- 关键词:粳稻秧龄栽插密度施氮量
-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云粳30号淀粉RVA谱特性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在基肥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施氮量(纯N 0、90、150、210 kg/hm2)和栽插密度(75万丛、60万丛、45万丛/hm2)对云粳30号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消减值以及到达最高黏度时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开始糊化温度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小;不同栽插密度间云粳30号淀粉RVA谱特性变化较小,除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在高栽插密度下比中、低密度下显著增加外,其余淀粉RVA谱特性受栽插密度的影响均较小;淀粉RVA谱特征值在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共同影响下,变异大小依次是消减值>崩解值>热浆黏度>最高黏度>最终黏度>到达最高黏度时间>开始糊化温度。
- 赵国珍陈于敏苏振喜邹茜世荣袁平荣朱振华
- 关键词:淀粉RVA施氮量栽插密度
- 冷水胁迫对云南粳稻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0年
- 以11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水胁迫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品种耐冷性与农艺性状冷水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具体的农艺性状有关。冷水胁迫使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和着粒密度极显著降低(P<0.01),穗长和剑叶长极显著缩短(P<0.01),剑叶宽度极显著变窄(P<0.01),剑叶与穗下节间的夹角极显著变小(P<0.01),一次和二次枝梗数极显著减少(P<0.01),有效穗极显著增加(P<0.01),而千粒重不因冷水胁迫发生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成熟期综合耐冷性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结实率又与株高和单株产量冷水反应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考虑供试品种的耐冷性,云粳19号、云粳20号、云粳优1号和云粳优15号耐冷性较强,可作育种亲本利用,以提高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 赵国珍YANG Sea-junYEA Jong-doo袁平荣朱振华苏振喜戴陆园
- 关键词:冷水胁迫农艺性状
- 云南高原粳稻品质现状及淀粉RVA谱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以32个云南高原粳稻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聚类及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品质性状和淀粉RVA(Rapid Visco Analyser)谱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9.4%的云南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稻米品质达2级标准,12.5%的品种稻米品质达3级标准,其余品种品质均在3级以下.2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达2级标准,精米率和垩白度达3级标准.3差异最大的稻米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值分别是垩白度和消减值,变异系数分别为99.77%和34.32%.4 32个品种聚为6类,其中第Ⅲ类包含的品种最多,占40.6%.5在选出的8个影响云南稻米品质和淀粉RVA谱特性的主成分因子中,第1主成分因子(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和第2主成分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44.6%.高原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是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选择适宜的直链淀粉含量,同时拓宽亲本的遗传基础.
- 赵国珍刘吉新陈于敏苏振喜世荣朱振华邹茜寇姝燕袁平荣
- 关键词:稻米品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