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68025)

作品数:29 被引量:233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松林刘在平杨敬辉吴二社唐睿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兰州海关技术中心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斑马
  • 7篇斑马鱼
  • 6篇毒性
  • 4篇土壤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斑马鱼胚胎
  • 3篇堆肥
  • 3篇仔鱼
  • 3篇污染
  • 3篇污水
  • 3篇城市污水
  • 2篇毒性效应
  • 2篇养分
  • 2篇湿地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土壤重金属
  • 2篇农村
  • 2篇重金属污染
  • 2篇蚯蚓

机构

  • 29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2篇兰州海关技术...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9篇张松林
  • 9篇刘在平
  • 5篇杨敬辉
  • 3篇唐睿
  • 3篇吴二社
  • 2篇赵成章
  • 2篇臧兰兰
  • 2篇庞文君
  • 2篇卢强
  • 2篇刘焕萍
  • 1篇吴本宏
  • 1篇戴霜
  • 1篇王红
  • 1篇李碧洁
  • 1篇陈瑞灵
  • 1篇李运彩
  • 1篇范培格
  • 1篇房妮
  • 1篇梁云明
  • 1篇张伟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环境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州市耕地“五毒”重金属的风险评价与归因分析被引量:22
2022年
耕地土壤的重金属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网迁移转化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目前,人们对兰州市耕地土壤重金属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不够清楚,从而影响对其有效管控.因此,以兰州市耕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评价As、Cd、Cr、Hg和Pb共5种重金属的生态环境风险,以USEPA提出的健康风险模型和推荐的标准评估其人体健康风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风险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便为研究区重金属污染风险的精准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环境风险主要为中风险(65.25%),少部分为低风险(13.80%)和高风险(20.95%),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永登县东南部、榆中县中部和北部以及皋兰县西南部;中等风险区在三县五区均有分布;高风险区位于永登县北和东南部、城关区南部、七里河东北部、西固区东部和榆中县中部.5种重金属不同暴露途径的非致癌与致癌风险均为: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摄入,总体上儿童高于成人.但是,“五毒”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HI均小于1,表明它们对当地居民不存在不可接受的非致癌风险.As的致癌风险分别大于1×10^(-5)(儿童2.04×10^(-5))和小于1×10^(-4)(成人1.91×10^(-5)),说明其对当地居民存在可接受的中等致癌风险,且儿童的大于成人.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采样季平均降水量对As和Cd人体健康风险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大,GDP对Cr风险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大,距铁路距离对Hg和Pb风险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大;交互作用探测表明,各因子之间均为双因子增强,除主导因子起作用外,pH值、坡度和海拔高度等其它因子也会增强主导因子对耕地土壤重金属风险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
张利瑞彭鑫波马延龙康乐张妍娥王泉灵张松林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人体健康风险
兰州市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的积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以兰州市耕地表层土壤中的As、Cd、Cr、Hg和Pb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单因子积累指数、综合积累指数、地统计学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其积累现状、空间分布和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区重金属积累风险的精准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单因子积累指数显示,研究区Hg和Cd的积累程度最大,其次为Pb和As,Cr的最小;综合积累指数显示,重金属的积累率高达98.11%,其中54.81%为轻度积累,43.30%为中度和以上积累;可见,虽然兰州市耕地表层土壤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但是普遍存在积累现象,少部分地区有潜在的污染风险.(2)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Cr、Hg和Pb单因子积累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性中等,表明其受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其它2种重金属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弱,表明其主要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As和Cr单因子积累指数由西向东递减,Cd则由西向东递增,Hg单因子积累指数中间高四周低;综合累积指数从西北向东南增加,从中间向两边降低.(3)GWR分析表明,海拔高度、坡长、距河流距离、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降水量、气温和地表温度都表现为正向驱动作用,其余因子都表现为负向驱动,并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不稳定性(P<0.05).因子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土壤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位置特征>社会经济特征>植被特征,其中SOM含量的贡献率最大,海拔高度和气温的次之,NDVI值的最小;与其它特征因子相比,位置特征因子影响的空间异质性更强.
康乐彭鑫波马延龙张利瑞张妍娥王泉灵张松林
关键词:重金属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近55年来民勤绿洲胡杨林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民勤绿洲气象站1955—2009年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胡杨年生长期开始日、终止日、生长期天数、展叶始日和叶黄始日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5a来,民勤绿洲胡杨年生长期开始日有明显提早趋势,终止日有明显推后趋势,生长期天数有显著延长趋势,展叶始日有明显提早趋势,叶黄始日有显著推迟趋势。胡杨年生长期终止日、天数、叶黄始日与其对应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 5,0.610 7和0.489 9。而开始日、展叶始日与其对应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728 7和0.660 3。突变分析表明:年生长期开始日在1957年、2005年和2007年发生突变;年生长期终止日在1961年,1997年和1998年;生长期天数在1960年和2002年;展叶始日在1958年、1997年和2003年;叶黄始日在1962年、1987年和1988年。可见,胡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
武红张松林季云
关键词:民勤绿洲气候变化
氯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仔鱼的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选取健康的雌雄斑马鱼按1:1或1:2的比例进行交配产卵。采用静态法,以丙酮为助溶剂,分别用不同浓度的CB进行斑马鱼受精卵和刚平衡游动仔鱼的暴露试验,记录胚胎孵化数和胚胎、仔鱼畸形数以及仔鱼死亡数。不同浓度的CB可导致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降低及孵出的仔鱼畸形率增加,且毒性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当CB浓度高于0.88μg/L时,斑马鱼胚胎及其孵出的仔鱼畸形率开始增加;当CB为108.9μg/L时,暴露24 h的胚胎出现全致畸效应。能平衡游动的斑马仔鱼对CB的毒性也很敏感,24 h、72 h和96 h的LC50值分别为95.35、80.51和62.28μg/L;110.0μg/L CB使处理24 h的仔鱼全部死亡。较低浓度的CB就使斑马鱼胚胎发育畸形;其对仔鱼的毒性也很显著,达到一定浓度可使其死亡。
刘在平张松林杨敬辉
关键词:氯苯斑马鱼胚胎仔鱼毒性
餐厨垃圾堆肥处理的蚯蚓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为探究校园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蚯蚓生长、繁殖的最佳条件,从赤子爱胜蚓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入手,在pH值、含水率和温度相对稳定条件下,设计了4组为期7周的堆肥实验,每周观察和记录蚯蚓的体重和数量,计算其日增重倍数和日繁殖倍数。结果表明:向120 g质量比为1∶6的新鲜餐厨垃圾与基土混合物中投加6条单蚓重150~200 mg的赤子爱胜蚓进行餐厨垃圾堆肥时,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最好,这可能是从生物视角上餐厨垃圾蚯蚓堆肥处理的最佳条件。
王清威张松林臧兰兰刘攀亮庞文君
关键词:餐厨垃圾蚯蚓堆肥赤子爱胜蚓生长繁殖
甲酚异构体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混合关系下甲酚异构体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方法采用等毒性单位比的方法进行了对甲酚、间甲酚和邻甲酚二元、三元混合物的斑马鱼联合毒性试验并应用毒性单位分析法和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对甲酚与间甲酚的联合毒性24h内为协同作用,48h为相加作用,72h和96h又表现为协同作用;对甲酚+间甲酚+邻甲酚组的联合毒性在24h内为拮抗作用,24h之后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结论甲基酚类化合物随着混合物中化合物种类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作用呈增强趋势。
房妮张松林俱国鹏
关键词:斑马鱼联合毒性
城市污水对斑马鱼仔鱼的毒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静态法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观察处理前、后的城市污水对斑马鱼仔鱼的毒性反应,并探讨其对斑马鱼仔鱼可能的毒性机理。水样采用:1#为兰州市安宁区M污水处理厂处理前的污水;2#为M污水处理厂接触池出水;3#为M污水处理厂接触池出水入黄河排污口水;4#为水样3#下游沿岸0.5 km的水,与黄河水未充分混合;5#为水样3#下游沿岸1 km的水与黄河水充分混合;6#为水样3#上游沿岸0.5 km的黄河水。结果表明:1#~6#均对仔鱼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其96 h内LC50体积分数位于19.292%~415.518%之间,且几种水样对斑马鱼仔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为:1#﹥2#﹥3#﹥4#﹥5#﹥6#。
刘在平张松林吴二社杨敬辉唐睿
关键词:城市污水毒性
农村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现状、危害及处理被引量:2
2011年
农村环境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防腐剂、添加剂、洗涤剂、激素类药物等,很多属于内分泌干扰物,并且还是持久性污染物,其显著及潜在的危害很大。目前的研究还只是集中于浓度较高时,单种内分泌干扰物对环境和生态所造成的危害方面。而在农村环境中的这些内分泌干扰物(或称类激素物质)浓度却往往比较低、成分复杂、存在范围广,当前还研究较少。由于其中有些物质存在协同效应,在低剂量时既能够表现出毒理学效应,因此其危害不容忽视。笔者就其来源、存在状态、危害和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和总结,旨在引起对该领域研究和管理的重视。
吴二社张松林刘焕萍刘在平卢强
关键词:农村环境低浓度内分泌干扰物
西北半干旱区蚯蚓堆肥对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为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兰州为例研究西北半干旱区蚯蚓堆肥直接处理新鲜脱水城市污泥并探讨堆肥过程中污泥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堆肥过程中pH值趋于中性,最终降至7.02,EC值增加,最终增加了2.79倍;堆肥产物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最终降低了34.29%;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87.83%、66.36%和19.28%。[结论]可见,在西北半干旱区城市污泥蚯蚓堆肥实现了城市污泥的稳定化,使得城市污泥中营养元素的植物利用有效性提高。
臧兰兰张松林
关键词:污泥蚯蚓堆肥理化性质
2000~2016年中国PM2.5时空格局被引量:13
2020年
本文在检验PM2.5遥感数据可靠性的基础上,使用标准偏差分析、Hurst指数、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与Mann-Kendall检验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在像元尺度上研究了2000~2016年中国PM2.5浓度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在空间分布上,PM2.5的浓度东部高,多年平均值为30.21μg/m^3,西部低,多年平均值为4.37μg/m^3,东西两侧差异巨大.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PM2.5的浓度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但西部地区变化较为平缓.PM2.5污染严重的区域分布在人口多且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②在时间序列上,以2007年为界,PM2.5的年变化趋势可分为两个阶段,从2000~2007期间我国的PM2.5浓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0.95μg/m^3,2007~2016年PM2.5浓度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15μg/m^3;③稳定性:PM2.5浓度的稳定性在空间上差异显著,整体呈现出西部较稳定、东部不稳定的分布状态.东部极不稳定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中部,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持续性:中国PM2.5持续性特征以弱反持续为主,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预测未来PM2.5的变化规律与目前相反.其次弱持续性分布的区域较广,主要分布在山地、高原及高寒地区,说明这一区域未来PM2.5变化趋势与过去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又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⑤人口暴露分析:分析不同PM2.5浓度级别上的人口百分比,发现2016年中国有52%的人口生活在PM2.5浓度年平均值为35μg/m^3以上的环境中,还有14.38%的人暴露在PM2.5年均浓度值为60μg/m^3以上的环境中.
何映月张松林
关键词:PM2.5浓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