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259)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君敏曾志勇刘剑雯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破骨细胞(OC)来源于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在骨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和骨系统关系密切,参与免疫调节的树突状细胞(DC)在多发性骨髓瘤(MM)环境下可以细胞融合方式转化为参与骨重建的OC,且是比单核细胞更具分化效率的、更接近OC的前体细胞。这对于理解MM无疑有重要作用。该文就DC转化为OC的生物学过程及其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 纪智倩陈君敏
- 关键词:破骨细胞树突状细胞单个核细胞
- 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其DC-STAMP的表达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诱导培养人外周血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并动态观察TolDCs诱导过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1)免疫磁珠分选法获得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细胞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地塞米松和LPS联合培养诱导TolDCs;(2)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83、CD86和CD14的表达,并将培养的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3)采用实时定量PCR对TolDCs诱导培养过程中DC-STAMP mRNA表达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CD14+单核细胞GM-CSF、IL-4、脂多糖诱导培养后胞体变大,出现树枝状突起,为典型的成熟DCs形态,加地塞米松诱导培养后胞体亦变大,但未见明显树枝状突起,缺乏典型的成熟DCs形态;(2)CD14+单核细胞经GM-CSF、IL-4培养后使CD83和CD86表达上调,CD14表达下调,加Dex联合诱导培养后DCs表面CD83、CD86表达下调,CD14表达上调,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增殖反应明显减弱,显示TolDCs的免疫表型和功能特性;(3)CD14+单核细胞经GM-CSF、IL-4培养后DC-STAMP mRNA的表达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加入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后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采用GM-CSF、IL-4和地塞米松联合培养可诱导TolDCs生成,DC-STAMP可能与DCs的致耐受功能有关。
- 刘剑雯曾志勇陈君敏
- 关键词:耐受性树突状细胞MRNA免疫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