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124)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凤琴林肖惠胡骁徐娇刘飒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卫生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生物可及性体外消化模型的构建及验证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构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生物可及性体外消化模型并验证,并对影响模型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方法模拟胃肠道生理消化过程,研究消化时间、禁食和进食状态、消化液体积、消化液pH值、同时进食的多种食物成分等对DON在口腔、胃和小肠中生物可及性的影响,确定DON生物可及性体外消化模型最优技术参数,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经过优化,食品中DON释放到唾液、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中浓度达最高的最佳条件为:口腔、胃和十二指肠中的消化时间分别为6min、1.5h和1.5h;消化液pH分别为6.5、0.9、7.5和8.0;消化液体积分别为6、13、11ml和6ml;禁食和进食等各种状态下DON生物可及性范围为81.28%~99.58%,DON的生物可及性随胃内容物的增加而降低;食品基质类别(玉米和小麦粉)对DON生物可及性无影响;同时进食的其他食物成分可降低谷物中DON的生物可及性。结论构建的DON体外消化模型稳定性高、重复性好,完全可以满足对食品中DON生物可及性的研究。
- 林肖惠邵兵李凤琴
- 关键词:食品安全
- 食品中重要B族黄曲霉毒素生物可及性体外消化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黄曲霉毒素B1(AFB1)和B2(AFB2)生物可及性体外消化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体外条件下,模拟胃肠道生理消化过程,研究消化时间(长、中、短)、进食状态(禁食、介于禁食及半饱食、半饱食、介于半饱食及饱食、饱食状态)、人工消化液体积(高、中、低)、人工消化液pH值(高、中、低)、同时进食的多种食物成分等因素对AFB1和AFB2在口腔、胃和小肠中的生物可及性的影响,确定其生物可及性体外消化模型最优技术参数,并用真菌毒素吸附剂和样品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经过优化,AFB1从食物基质中释放到唾液、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中浓度达最高的最佳消化时间分别是6min、1.5h和2.5h;胃液、十二指肠液的最佳pH值分别是1.1和7.5;唾液、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的最佳体积分别是7、13、12和6ml;AFB,从食物基质中释放到唾液、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中浓度达最高的最佳消化时间分别是6min、2.5h和2.5h;胃液、十二指肠液的最佳pH值分别是1.1和7.8;唾液、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的最佳体积分别是5、12、13和6ml;AFB。和AFB:的生物可及性均在禁食状态下最高,分别为83.1%和89.3%,并随着胃内容物的增加而降低,但当胃内容物达到半饱食状态时,即使增加胃内容物量,生物可及性的变化不大,半饱食到饱食状态AFB.的生物可及性由72.8%下降到71.5%,AFB:由78.3%下降到76.9%。叶绿素和活性炭分别是降低AFB.和AFB,的生物可及性最强的吸附剂,生物可极性分别降低到0.8%和1.3%。结论构建的体外消化模型稳定、重复性好,完全可以满足对食品中B族黄曲霉毒素生物可及性的研究。
- 林肖惠胡骁李凤琴
-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类食品
- 生物利用率在食品污染物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1年
- 经口生物利用率是描述物质在胃肠道内释放、吸收、代谢、最终到达循环系统的过程,是外暴露剂量中对机体产生作用的物质比例。基于生理条件模拟人类胃肠道消化、吸收、转运等过程的体外消化模型是目前研究食品中污染物生物利用率的有用工具。食物基质成分及脂肪含量、污染物理化性质、食物中其他营养素含量和机体营养状态等影响物质的生物利用率。本文阐述生物利用率在食品污染物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李凤琴徐娇刘飒娜
- 关键词:生物利用率食品污染物风险评估
- 体外消化模型在真菌毒素生物可及性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在人类健康风险评估中,经口摄入是人类暴露于许多污染物的主要途径。模拟污染物经口腔、胃和小肠消化过程的体外消化模型已成为探究污染物生物可及性、肠转运和代谢的热点,并成为评估食品、土壤等基质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真菌毒素风险的重要技术手段。模拟机体进食、禁食条件创建体外消化模型并验证,探讨真菌毒素在体内的生物可及性及影响因素,对发展准确、灵敏、方便的膳食暴露真菌毒素风险评估工具意义非凡。本文就真菌毒素生物可及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林肖惠李凤琴
- 关键词:真菌毒素
- 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真菌毒素吸收率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构建Caco-2单层细胞转运5种毒素的吸收率模型并验证。方法以Caco-2细胞系为工具,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B1(AFB1)、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和AFG2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转运介质溶液中毒素的初始浓度、温度、pH值、抑制剂存在与否等实验条件的优化,构建Caco-2细胞转运DON和4种黄曲霉毒素的生理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DON、AFB1、AFB2、AFG1及AFG2透过Caco-2单层细胞的量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随着体系溶液中pH的升高有下降趋势。AFB,在pH7.4—7.5溶液中的Papp值最高,AFB2、AFG1、AFG2及DON在pH7.0~7.1溶液中的Papp值最高。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DON、AFB1、AFB2、AFG3及AFG2的透膜能力均有所增加。无论体系中AFB1、AFG1及AFG2浓度低或高,均在60min时透过率达到平台期并维持稳定;而AFB,及DON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均在120min时透过率达到平台期并维持稳定。结论所建5种毒素Caco-2单层细胞模型灵敏、稳定、可靠、有效。
- 林肖惠胡骁李凤琴
- 关键词:CACO-2细胞模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