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2DFA20980) 作品数:11 被引量:58 H指数:3 相关作者: 王云 王玉滴 孔亚平 陈晓清 王颖 更多>> 相关机构: 交通运输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交通运输工程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洪扎(Hunza)岩画观景台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以下简称中巴公路)穿越了帕米尔高原上的世界3大高山(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沿古丝绸之路布线。为了提升中巴公路景观品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大通道,亟需开展本路观景台专项设计工作。研究以洪扎(Hunza)岩画区域为景观节点,分析其现状特点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最小程度的干扰满足最大程度的功能需求"为导向,从规划理念、功能分区、交通组织3方面进行观景台的规划研究,从广场、游步道、雕塑以及附属设施等方面进行观景台的设计研究。观景台规划设计方案已提交项目施工方,预计今年全部施工完毕。中巴公路观景台规划设计研究将为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公路乃至全球类似地区公路的观景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王玉滴 王云 陈学平 王颖 孔亚平关键词:公路景观 文化遗产 景观设计 景观美学 动态窗口邻域统计的高差计算方法 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高差对于地貌类型定义、不同地貌类型范围划定以及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意义,该文将坡脚的高程定义为基准高程,提出了动态窗口邻域统计的高差计算方法。计算每个栅格到坡脚的距离,作为该栅格的对应的窗口半径;利用邻域统计的方法,搜索该窗口范围内的最低高程值,即为坡脚的高程,作为该栅格高差计算的基准高程;最终通过高程值与基准高程相减运算,获取每个栅格点对应的高差。选取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地区为研究区,对比两种不同的高差计算方法。结果显示:在山脊和山肩部位,动态窗口计算的高差值大于静态窗口的高差值,而位于山脚动态窗口计算的高差值小于静态窗口计算的高差值;利用动态窗口获得的高差的精度明显高于静态窗口的计算结果,其平均偏差由75.53降低为13.24。 张建强 邹强 苏凤环 葛永刚关键词:高差 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沿线景观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2014年 国际大通道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自然景观壮观、人文历史悠久。首先,依据公路沿线自然、人文属性对公路走廊带进行空间段落划分;然后,基于专家法从视觉欣赏、心理感受、文化认知等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计算不同路段的景观质量。结果显示,红其拉甫国家公园自然景观特色带、洪扎-吉尔吉特人文景观特色带的公路景观质量为很好;索斯特-洪扎景观过渡带为好,吉尔吉特-雷克特桥景观过渡带为一般。总体看来,中巴公路沿线景观质量较高。研究可从宏观层面指导各段落景观规划与设计实践。 王颖 王云 孔亚平 王玉滴 王萌萌 叶成银 施耀华关键词:景观美学 丝绸之路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植物保护技术研究 2013年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K753+800~K811+343段穿越了巴基斯坦红其拉甫国家公园,公路建设中的植物保护显得迫切和必要。在筛选出中巴公路植被保护重点路段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设计中的植被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浆砌排水沟走向的灵活处理、浆砌排水沟改为生态排水沟、收缩边坡坡率;同时提出施工中的植被保护技术——分布清表施工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实施,至少保护了约4 606m2的植被免遭破坏,效果良好,示范工程受到工程业主巴基斯坦国家公路局的肯定。 陈海鹏 梁洪国 王云国际大通道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景观评价 被引量:2 2016年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简称"中巴公路")沿古丝绸之路修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基于生态、美学、文化与安全角度,构建了中巴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取指标权重,通过已有资料分析和专家法获取指标得分,通过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中巴公路全线微观层面的景观质量(每隔15km)。提出的评价方法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指标体系加入了安全因素(考虑到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多发),二是景观取景采用360°全景照片。评价结果显示:中巴公路总体景观质量较好,尤其是红其拉甫国家公园段生态价值突出,从Passu到Hunza段是经典旅游线路,美学、生态、文化价值都很高,应重点保护和利用。部分路段由于地质灾害严重,景观质量较低,应在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利用景观资源。 王玉滴 王云 孔亚平 陈学平 王颖 叶成银 施耀华关键词:景观美学 景观评价 生态价值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沿线景观特征与旅游需求 被引量:3 2013年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特殊,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明显且独特的景观特征,并在建成之后成为一条旅游线路。通过对中巴公路巴方段沿线各类景观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并对沿线旅游需求情况进行了不同形式调查,对中巴公路沿线廊道范围景观特征和旅游者及其行为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中巴公路廊道景观安全格局以及基于旅游需求的景观规划设计奠定基础。 王萌萌 庞彪 王云 陶双成 陈济丁 叶成银 庞明 李连友 曹长伟关键词:景观特征 旅游需求 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堰塞坝溃决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2016年 为研究坝体颗粒级配对堰塞坝溃决特征的影响,引入平均粒径D50作为主要指标,以不同均值粒径的土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堰塞坝溃决特征试验,分析堰塞坝体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破坏模式和溃决特征。结果表明,1工况3条件下坝体溃决历时是工况1的2.5倍,而溃决洪峰流量减小了约60%,说明坝体平均粒径对坝体的溃决特征有显著影响,平均粒径越大,坝体整体抗冲刷能力越强,溃口发展速度越慢,坝体越稳定,溃决洪峰流量就越小,达到洪峰流量的时间也相对滞后;2平均粒径和渗透系数可拟合成二次函数曲线,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渗透系数也随着增大;以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征为依据,把溃决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上游库水位增加阶段、水流漫顶下渗阶段、坝体溃决阶段。 王道正 陈晓清 罗志刚 陈华勇 赵万玉关键词:堰塞坝 颗粒级配 孔隙水压力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施工期对沿线植被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以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简称中巴公路)沿线植被为研究对象,以公路工程设计数据、ALOS AVNIR2遥感影像数据、地形数据、野外调查数据等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研究了中巴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对沿线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巴公路改扩建工程对沿线植被产生的长期不利影响主要有路基、路面工程、排水工程、挡墙工程等永久工程,短期不利影响有桥涵、隧道、明洞等永久工程和砂、石料场、取土、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临时工程;中巴公路沿线植被受临时占地影响面积最大、工程类型最多的是荒漠植被,占受影响总面积的95%以上,其次是落叶阔叶灌丛,影响较小的是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研究结果对中巴公路沿线植被的保护、恢复及将中巴公路建设为一条绿色生态公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雅娟 海鹰 王云 陈济丁 叶成银 庞明关键词:改扩建工程 植被 地理信息系统 纳米硅对冻结黏性砂土强度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对加入1%纳米硅的黏性砂土进行温度-2℃、围压0.3~18 MPa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入纳米硅的冻结黏性砂土强度明显提高,在σ3=3 M Pa时强度提高甚至达到130%。将强度随围压的变化分成三个阶段:强化阶段,压融阶段,残余阶段。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应变软化特性,修正的Duncan-Chang双曲线模型与其吻合良好。通过对修正的Duncan-Chang双曲线模型进行微分,分析得到初始切线模量随围压的变化可分成强化、压融和残余三个阶段。 胡凯 陈晓清关键词:冻土 纳米硅 应力-应变曲线 冰川终碛湖溃决-再生特征与机理 被引量:9 2015年 冰川终碛湖溃决引发的大规模山洪泥石流灾害,常给下游沿河一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冰川终碛湖一次溃决常未到底,其部分溃决后,残留湖因源头冰川进退、冰舌持续消融致后期湖面面积增大,湖水量增加,作者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冰川终碛湖溃决-再生现象。以西藏波密米堆沟光谢错和聂拉木章藏布次仁玛错冰湖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遥感解译方法,分析了光谢错和次仁玛错冰湖面积的变化和冰川末端进退变化的特征。研究表明:光谢错、次仁玛错呈现出冰湖面积增大→溃决缩小→面积再增大的过程,光谢错在1988年溃决后面积已恢复至溃决前的63.6%,次仁玛错在1981年溃决后面积已基本恢复至溃决前的大小;从1980年代末至现在,贡扎冰川、阿玛次仁冰川末端处于退缩状态,终碛湖面积呈扩张状态。结合波密、聂拉木两气象站多年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同步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冰川终碛湖再生现象的机理:1.冰川末端的前进与后退是冰湖面积变化的主导者,冰舌前进推动湖盆底冰碛物和溃口两侧岸坡垮塌导致堵塞泄流通道,冰川末端的退缩提供了空间条件;2.持续高温与强降雨的耦合作用是冰湖溃决的直接激发条件,持续高温累积是冰川消融冰湖面积增大的主要因素。 赵万玉 陈晓清 刘建康 苏凤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