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2011B020308003)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董易之陈炳旭徐淑张晓薇李鹏燕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叶挥发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为了探明抗感蛀果害虫板栗品种挥发物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方法】从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实和叶片中提取挥发物,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抗虫品种河源油栗和感虫品种‘农大1号’果、叶挥发物中分别检测到111、142、138和134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超过0.5%的成分分别有32、30、20和20种,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83.03%、84.96%、81.73%和83.95%,主要由绿叶气味、芳香族、单萜、倍半萜和杂环类化合物组成。‘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主要成分为(E)-2-己烯醛(10.59%)、正己醇(10.42%)、糠醇(8.07%)、苯乙醛(5.63%)和安息香醇(4.76%),叶片中为2-乙氧丙烷(19.73%)、(Z)-3-己烯-1-醇(14.4%)、正己醇(10.23%)、(E)-2-己烯-1-醇(6.83%)和β-桉叶醇(4.76%);‘农大1号’果实挥发物为2-乙氧丙烷(49.71%)、糠醛(4.11%)、(Z)-3-己烯-1-醇(3.89%)、β-桉叶醇(3.19%)和苯乙醛(2.44%),叶片中为(E)-2-己烯醛(20.18%)、正己醇(15.28%)、(E)-2-己烯-1-醇(12.01%)、2-乙氧丙烷(6.82%)和苯甲醇(6.16%)。其中,‘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中的绿叶气味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较‘农大1号’果实高,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32.55%和13.79%,而两类成分在后者中仅占9.96%和5.23%。‘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的3个特有成分(E)-2-己烯醛、1,2,3,4,4a,5,6,7-八氢-4a-甲基-2-奈酚和3-戊醇含量很高,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10.59%、4.66%和3.53%。但‘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不含2-乙氧丙烷、(Z)-3-己烯-1-醇和甲苯,而这3个成分在‘农大1号’果实中分别占49.72%、3.89%和2.32%。【结论】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叶挥发物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 董易之陈炳旭徐淑李鹏燕张晓薇
- 关键词:板栗抗虫挥发物GC-MS分析
- 广东桃蛀螟发生分布与种群动态
- 2014年
-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一种多食性的蛀果害虫,近年来其发生危害日趋加重。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探究了桃蛀螟在广东的发生情况、分布及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广东桃蛀螟发生主要集中在粤东地区的河源市以及粤北地区的清远和韶关市,并在上述地区的板栗和鹰嘴蜜桃上发生严重危害,该虫在珠三角地区零星发生,在粤西、梅州和潮汕地区则尚未发生危害。除板栗和鹰嘴蜜桃外,受桃蛀螟为害的作物还有三华李、水晶梨、荔枝、龙眼、杨桃、向日葵和甜玉米,但受害较轻。桃蛀螟成蛾在广东河源一年有5个发生高峰,并以幼虫于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越冬。
- 董易之徐淑陈炳旭陈凯歌姚琼
- 关键词:桃蛀螟种群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