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4B33401002)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韩博平雷腊梅韩志国贺立静林娴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叶绿素荧光
  • 3篇快速光曲线
  • 2篇蛋白核小球藻
  • 2篇球藻
  • 2篇光合作用
  • 2篇
  • 2篇产氢
  • 1篇驯化
  • 1篇叶绿素荧光参...
  • 1篇衣藻
  • 1篇荧光参数
  • 1篇原甲藻
  • 1篇在线监测
  • 1篇三角褐指藻
  • 1篇速率
  • 1篇氢气
  • 1篇缺硫
  • 1篇具齿原甲藻

机构

  • 7篇暨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篇雷腊梅
  • 6篇韩博平
  • 4篇韩志国
  • 3篇贺立静
  • 1篇欧阳昊
  • 1篇龙敏南
  • 1篇林娴

传媒

  • 2篇生态科学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用调制荧光仪在线监测叶绿素荧光被引量:28
2005年
介绍了利用便携式调制荧光仪PAM-2100在线监测叶绿素荧光的技术。该技术不影响植物的自然光合状态, 可以在线监测Ft、Fm'、Y、rETR、qP、qN或NPQ、PAR和叶温等指标。以凤眼莲为例进行了在线监测,每隔5 min 监测一次,共进行了225 min的监测。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依赖于PAR的变化。Ft、rETR、qN和NPQ的变化与PAR的变化趋势一致,Fm'、Y和qP的变化与PAR的变化相反。通过对凤眼莲的在线监测,说明该技术是可靠的,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等特点。随着新型调制荧光仪的出现,该技术可能在植物生态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韩志国雷腊梅韩博平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在线监测光合作用
缺硫对莱茵衣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H_2速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TAP及TAP-S培养基培养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D.),测定了该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氢气能力。结果表明:莱茵衣藻在TAP培养基内生长良好,有微量氢气产生,最高产氢速率只有1.4×10-4 ml(/mgChl.h)。在TAP-S培养基内,莱茵衣藻的荧光参数Fv/Fo、ΦPSII、qP分别在40~48 h下降到初始值的50%,说明缺硫对藻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发生在天线色素到PSⅡ反应中心的传能过程以及光合作用暗反应所需的酶。TAP-S培养基内藻最高产氢速率达0.22 ml(/mgChl.h),缺硫可以显著提高莱茵衣藻氢气产生的速率。
贺立静
关键词:缺硫莱茵衣藻叶绿素荧光氢气
光-暗循环中三角褐指藻和具齿原甲藻快速光曲线的变化被引量:13
2005年
利用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研究了光-暗循环中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的快速光曲线变化。在光-暗循环中2种藻的快速光曲线呈周期性变化,但具齿原甲藻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始终快于三角褐指藻,前者是后者的1.8—2.6倍。照光后三角褐指藻和具齿原甲藻的光合参数α和Pm迅速上升到最大值,在随后的光照期间α和Pm逐渐下降,经12h暗适应后恢复到初始值,呈明显的周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受外界光强和生物节奏双重调节。光系统Ⅱ的有效量子产量随光合有效辐射(PAR)升高而下降,但在光照期间PAR较低时存有效在量子产量随PAR升高而升高的现象,这可能是由“状态转换”或叶绿体呼吸引起的。在光-暗循环中,2种藻的α均有较高的变异系数,说明利用固定光合参数计算初级生产力得到的误差中α的贡献较大。
韩志国雷腊梅韩博平
关键词:快速光曲线叶绿素荧光TRICORNUTUM
硫和pH对蛋白核小球藻光照产氢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在有无硫及pH5.0-8.0下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光照产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持续光照(165μmolm-2s-1)条件下,从有硫培养液(TAP培养液)内叶绿素a含量、Fv/Fm值及ΦPSII值的变化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在pH6.0-7.0时生长最佳,生长旺盛易形成暂时的无氧环境而利于藻产氢。最高的产氢速率和总产氢量出现在pH7.0,分别是0.10mlmg-1chlh-1和1.39ml。从无硫培养液(TAP-S培养液)内叶绿素a含量、Fv/Fm值及ΦPSII值的变化表明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明显受抑制,形成的无氧环境持久,故产氢持久,总产氢量比有硫培养液内高。蛋白核小球藻在pH5.5培养液内的Fv/Fm值后期高于其他4种pH值的,表明潜在的PSII光化学效率高,在光照条件下产氢电子主要来源于PSII,故pH5.5的无硫培养液内藻的产氢速率和总产氢量最大,分别是0.58mlmg-1chlh-1和10.98ml。说明pH为5.5的无硫培养液是蛋白核小球藻产氢的最佳条件。
贺立静雷腊梅龙敏南韩博平
关键词:蛋白核小球藻产氢PH
角毛藻光合作用对连续强光照射的动态响应被引量:16
2006年
利用调制荧光技术研究了角毛藻(Chaetocerossp.)光合作用对连续强光照射的动态响应。用1000μmolm-2s-1的强光处理12h内,角毛藻的快速光曲线和荧光参数呈动态变化。处理30min内,最大光合速率P(m即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光系统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均逐渐下降至最低值,表明角毛藻受到了光抑制;初始斜率α的降低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升高,表明角毛藻可以通过降低捕光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和增加热耗散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过度损伤。此后,α开始增加,但始终不能恢复到初始值,说明角毛藻逐渐适应了强光照状态,捕光能力逐渐增加;Pm逐渐恢复并超过初始值,最终(8h后)达初始值的2倍,表明经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明显加快;而Fv/Fm只能恢复到初始值的一半左右,说明强光下光系统Ⅱ的光能转换效率明显降低;NPQ达最大值(1h)后逐渐下降至低于初始值,表明热耗散在光保护中不再起主要作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出现光化光关闭后的短期荧光上升现象,且上升速度逐渐加快,说明围绕光系统Ⅰ的环式电子传递速度逐渐加快,可能在光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韩志国雷腊梅韩博平
关键词:快速光曲线叶绿素荧光角毛藻
6种淡水绿藻产氢的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在无光照时,6种淡水绿藻在有硫缺硫培养条件下都可以产生氢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缺硫培养液内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最少的是缺硫培养液内的小球藻(Chlorellavnlgaris)。在随后的持续光照(165μmol.m-2.s-1)条件下,斜生栅藻、1969(Chlamydomonas augustae)、雪衣藻(Chlamydomonasnivalis)、小球藻在有硫培养液内释放的氢气量比在缺硫培养液内释放的氢气多。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在缺硫培养液内释放氢气量比较多。在光照缺硫培养条件下莱茵衣藻释放氢气量最多,在光照有硫培养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释放氢气量最多。
贺立静雷腊梅韩博平
关键词:产氢
蛋白核小球藻光驯化的快速光曲线变化被引量:13
2006年
通过测量快速光曲线研究了强光和弱光驯化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光合作用的影响。弱光驯化后的初始斜率α高于强光驯化后,而半饱和光强Ik明显低于强光驯化后,表明弱光驯化提高了蛋白核小球藻的捕光能力。强光驯化后最大光合速率Pm高于弱光驯化后,而光抑制参数β小于弱光驯化后,表明强光驯化提高了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能力和对强光的耐受性。
韩志国欧阳昊林娴雷腊梅韩博平
关键词:快速光曲线蛋白核小球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