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175)

作品数:17 被引量:316H指数:9
相关作者:谭雪兰朱红梅周国华欧聪谭洁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7篇历史地理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农村
  • 5篇农村居民
  • 5篇农村居民点
  • 5篇居民点
  • 5篇村居
  • 4篇城市
  • 3篇地域分异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业
  • 2篇县域
  • 2篇乡村聚落
  • 2篇聚落
  • 2篇绩效
  • 2篇绩效评价
  • 2篇耕地
  • 2篇长株潭
  • 2篇长株潭城市
  • 2篇长株潭城市群
  • 2篇城市群

机构

  • 16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5篇谭雪兰
  • 6篇朱红梅
  • 5篇周国华
  • 3篇谭洁
  • 3篇张坤
  • 3篇朱永霞
  • 3篇欧聪
  • 2篇段建南
  • 2篇何长元
  • 2篇陈伊翔
  • 1篇谢涓
  • 1篇胡鑫
  • 1篇黄婷
  • 1篇杨君
  • 1篇谢雨航
  • 1篇包春红
  • 1篇贺艳华
  • 1篇余意
  • 1篇邓瑜兵
  • 1篇任辉

传媒

  • 5篇地理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为例被引量:51
2016年
要:以江南丘陵区的长沙市为例,以1989年和2013年的Landsat TM影像及DEM为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沙市1989—2013年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的过程、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密度不断加大,居民点空间扩展特征显著,但居民点布局较为分散;2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低地指向性特征明显,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较为显著;3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道路和河流指向性特征明显,距离道路与河流越近,农村居民点面积越大,反之则越少;4自然环境决定了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总体空间布局,同时,经济发展、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交通条件、政策制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谭雪兰张炎思谭洁任辉朱永霞欧聪周国华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影响因素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被引量:70
2014年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案例,利用土地利用详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等多种数据源,运用相对变化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长株潭城市群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轨迹、空间地域分异特征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及人均量呈递减趋势,但仍然呈粗放利用状态;②长株潭城市群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率呈高位态势且地域分异明显,交通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相对变化率较大;③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因子归纳为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政策制度3类,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可知各影响因子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农林牧渔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作用较大。
谭雪兰钟艳英段建南曹浩成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农村居民点长株潭城市群
长株潭地区乡村多功能类型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38
2018年
以长株潭地区为例,运用函数模型法、空间集中度、功能识别、空间局部自相关等多种定量方法,对区域乡村功能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域分异特征、类型划分、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地区的乡村功能空间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功能的空间聚集程度都比较低,布局较为分散,工业生产功能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梯状特征,呈现出由城市群中部向东西两侧、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农业生产功能则呈现出东西两翼强,而中部弱的特征,与工业生产功能基本呈相反分布的态势,社会保障功能普遍偏低,呈低值聚集分布状态,总体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域逐渐减少的态势,生态旅游功能较高的地域较为均匀地分散在城市群的周边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域。(2)各县市功能组合形式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共有11种功能类型,大部分的地域单元属于综合型或多功能组合型,单一功能主导型的地域单元相对较少。(3)长株潭地区各类型地域功能的形成规律是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功能类型地域的作用力大小、方向、强度与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谭雪兰安悦蒋凌霄米胜渊谭洁周国华
关键词:地域分异
株洲市区新型农业家庭主体发展存在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生产是符合我国农业国情的主要农业生产形式,其中,新型农业家庭主体则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组织形式。但近3年通过对株洲市农业局、经管局等部门走访以及实地调研发现:株洲市区农户经营耕地规模中超小规模仍普遍存在,新型农业家庭主体发展还不充分。分析发现,限制新型农业家庭主体发展的原因主要为:土地流转不成熟、农户融资困难和符合新型农户经营主体要求的农户少等,进而提出了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确定新型农业家庭主体地位、利用农业技术人员定点服务和鼓励劳动力就地转移等相关对策。
余意朱红梅谭雪兰杨君
关键词:耕地细碎化种粮大户土地流转
长株潭地区农业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被引量:25
2018年
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从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农业功能变化的时空差异诊断模型等方法对长株潭地区1998~2014年农业功能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各地区功能特征提出农业功能发展调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地区农产品供给功能有大幅提升,其重心有向外进一步扩散趋势;长株潭地区核心区域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下降幅度较大;大围山、罗霄山脉等山地丘陵区生态保育功能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部分区域获得进一步发展,但空间变化差异较小。(2)研究发现不同区域农业主导功能不同,根据各地区农业功能不同优势特征,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业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控对策,从而为长株潭地区农业多功能发展与功能特征的识别及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谭雪兰安悦苏洋周国华贺艳华
关键词:农业功能协调发展长株潭城市群
永州涔天河灌溉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被引量:2
2013年
以永州涔天河灌溉区耕地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永州涔天河灌溉区耕地后备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措施。
谢雨航段建南谭雪兰谢涓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后备资源
长沙市县域城乡统筹绩效评价及类型划分——基于RAGA-PPC模型和ESDA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层面构建城乡统筹绩效评价体系,运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沙市9个县级行政单元开展城乡统筹绩效评价和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划分发展类型。结果表明:2005—2013年长沙市城乡统筹绩效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各区(县、市)的绩效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雨花区、芙蓉区、开福区、天心区、岳麓区、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和宁乡县,呈现中心城区发展水平较高,东西两翼县(市)较低的空间"二元"结构;各区(县、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空间邻接上具有相似属性,表现出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可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分为三类:高水平均质发展型,包括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和开福区;坍陷发展型,主要为长沙县;低水平均质发展型,包括岳麓区、望城区、宁乡县和浏阳市。应采取与目前发展类型相应的措施以提升城乡统筹绩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陈伊翔朱红梅谭雪兰李扬朱永霞
关键词:城乡统筹绩效评价县域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分析——以湖南省汉寿县为例被引量:18
2013年
为将景观生态与农村居民点布局相联系,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针对湖南省汉寿县农村居民点的现状特征,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斑块形状面缘比、近方率、分维数、碎裂化、分离度等指标的计算分析,归纳总结了县级农村居民点布局景观特征的总体态势,并分别根据斑块规模、形状、特征等景观指数进行分析,从地形和地域两个角度提出了湖区、平原区、丘陵区、中部山区不同地质地貌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建议,为当前开展的村镇居民点规划和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坤谭雪兰黄婷何长元
关键词: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学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
江南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地域分异特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被引量:15
2018年
以江南丘陵湖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8个抽样村进行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从乡村聚落的居住条件、居住设施和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形态等方面,探讨江南丘陵湖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乡村聚落研究是江南丘陵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与调控的基础。由于地域范围广泛,区域内的资源禀赋与地域组合、经济发展基础、文化传统等条件差异悬殊,因此江南丘陵湖南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较为明显,在聚落空间格局(规模、密度、形态)、居住条件(住房面积、住房结构、建筑特色)、居住设施(道路、饮水安全、网络电视开通率等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形态等方面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盆地-丘陵-低山区、发达-欠发达-落后、近郊-远郊-偏远等地貌、经济、区位梯度差异。
谭雪兰安悦蒋凌霄谭洁周国华
关键词:乡村聚落地域分异
长沙市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及地域类型划分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2013年长沙市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韵律测算,分析了长沙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分异和形态格局特征,并划分了长沙市124个乡镇形态的地域类型。然后通过构建乡村聚落的形态指标体系,选取6种指标,采用SPSS.17软件的快速聚类的方法,将长沙市各乡镇分为7个地域类型。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长沙市乡村聚落集聚密度值由中西部地区向东呈递减式分布。在规模分异上,长沙市乡村聚落呈数量多规模小且差距不大的特征;规模的分布上具有高值集聚随机分布特征,并且主要分布在浏阳市西部地区和宁乡县少数地区。在形态格局上,通过对长沙市东西南北中5条样带的指标测算,发现长沙中部地区的聚落复杂程度高于长沙西部和东部,长沙北部总体低于长沙南部,长沙东部和北部的乡村聚落连接稳定性优于其他地区,长沙东部和南部的乡村聚落的差异性同与其相比较的样带聚落而言都要大,长沙中部和北部的乡村聚落分散指数值较高。
朱苏晖谭雪兰朱红梅
关键词:乡村聚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