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6B0403)
-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5
- 相关作者:卢欣石艾琳刘东霞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 提升草原旅游业
- 我国农牧业地区草原旅游业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越来越显示出其产业优势。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将农牧区的草原旅游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是草原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着力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从...
- 艾琳卢欣石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原旅游
- 草原生态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被引量:29
- 2010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将草原生态旅游做出特色,是草原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着力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必要性入手,论述了保护性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提升草原生态旅游的积极意义及开发策略。
- 艾琳卢欣石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原生态旅游
- 中国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被引量:16
- 2009年
- 从草原生态旅游本质与内涵出发,论述了草原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促进保护与发展目标相统一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和管理措施。
- 艾琳卢欣石
- 关键词:草原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对策
-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被引量:6
- 2008年
- 为了对草原态环境脆弱程度进行分析,以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陈巴尔虎旗为例,以多元空间信息为基础,采用GIS技术手段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引入了水热条件、土壤、土地覆盖、地貌状况4个方面的7个指标,通过空间随机取样并对样点进行主成分分析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来构建模型。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将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差,并沿着海拉尔河和额尔古纳河的两岸呈条带状辐射分布,这一变化与水热等气候因素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有较强的相关性;各草原类型为单元的分类结果表明,沙地植被的生态环境质量最差,其CEVI(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为1.51,沼泽类较之稍好,为1.24,低平地草甸和典型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中等,其CEVI分别为0.24和0.22,草甸草原和山地草甸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其CEVI分别为-0.45和-0.99。各类草原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顺序为山地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低平地草甸>沼泽类>沙地植被,基本符合我国草原由东向西草原类型逐渐演替的趋势。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科学合理性与客观准确性。
- 刘东霞卢欣石
- 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GIS环境评价
- 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其生态旅游发展被引量:5
- 2010年
- 中国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以及保护区内资源有效利用的现状与全国其他行业所属自然保护区相比明显滞后。依托草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大、类型多、市场条件佳等优势,分析其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以及应该遵循的5个原则,即保护优先、科技先行、生态旅游与草原文化相结合、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共同受益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 艾琳卢欣石
- 关键词:生态旅游
- 草原旅游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初探被引量:12
- 2009年
- 草原旅游业在我国农牧业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越来越显示出其产业优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发展草原旅游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提升草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积极意义。全面了解和掌握草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是切实提高草原旅游的文化品味,发挥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 艾琳卢欣石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