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220) 作品数:108 被引量:1,083 H指数:15 相关作者: 周晓农 李石柱 伍卫平 杨坤 张仪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的3种血蜱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利用16S rDNA基因及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gene,COⅠ)基因建立3种形态学特征相近的血蜱属蜱类-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及铃头血蜱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探讨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 方法 在上海市动物体表采集寄生蜱,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后,提取蜱样本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从蜱基因组中扩增16S rDNA及COⅠ基因,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用Mega 6.0软件分别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 3种血蜱中长角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与GenBank中的长角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0%-97.2%,96.9%-98.8%;褐黄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与GenBank中的褐黄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Ⅰ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9%-98.3%、87.1%-91.9%;铃头血蜱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日本的铃头血蜱(AB819170)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97.5%;3种血蜱16S rDNA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8.0%、87.0%、86.9%,COⅠ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0.4%、80.8%、82.8%。用16S rDNA及COⅠ基因构建系统发生树中,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分别与已知的长角血蜱和褐黄血蜱聚在一起,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均形成独立的分支。 结论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并能更好地了解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 刘琴 张仪 方圆 朱丹 兰勤娴 施文琦关键词:长角血蜱 系统发生分析 湖沼型地区黑色地膜覆盖灭螺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黑色地膜覆盖灭螺及其与氯硝柳胺联合灭螺的近期效果。方法在安乡县选取一条钉螺密度较高、钉螺分布比较均匀的沟渠,依次设为薄膜组、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进行试验。于试验开始前和开始后第1、2、3、5、7 d进行查螺,鉴定钉螺死亡情况,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膜覆盖后第1 d土表温度最高达到63.7℃,40℃以上的温度维持了4.34 h,第2 d薄膜下土表温度最高为52.3℃,40℃以上的温度维持了4.96 h,试验第4、5 d薄膜下土表温度都低于30℃,第6 d薄膜下最高温度没有超过34℃。试验后第7 d,薄膜组、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土壤表层钉螺死亡率分别为16.36%、58.40%和53.57%;薄膜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土壤下层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0.00%和40.00%,氯硝柳胺组第3 d后在土壤下层未查到钉螺;薄膜组、氯硝柳胺组和氯硝柳胺薄膜组袋装钉螺第7 d的死亡率分别为84.00%、95.33%和95.33%。结论本次试验未观察到黑色地膜覆盖对钉螺有明显的近期灭螺效果,也未观察到地膜覆盖对氯硝柳胺灭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郑盛邦 周艺彪 李林瀚 伍劲屹 姚保栋 朱绍平 魏成建 李伏平 胡本骄 任光辉 易平 姜庆五关键词:钉螺 黑色地膜 灭螺 氯硝柳胺 湖沼型地区 寄生虫病突发疫情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4年 在对寄生虫病突发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开展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的基础上,研究系统的工作流程、功能模块和技术构架,完成系统的构建。寄生虫病突发疫情应急指挥系统综合集成了多个平台,可实现疫情监测预警分析、应急视频通讯、应急指挥调度和应急任务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可满足寄生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响应处置工作的需要,以提升应急响应的处置水平。 王强 李石柱 付青 石伟杰 宋伟 嵇麟 彭志雄 林庆帅 胡江龙 张丽 钱颖骏 阮瑶 卢延鑫 肖宁 许学年 周晓农关键词:寄生虫病 应急处置 指挥系统 广东省南澳岛福寿螺和鼠类密度及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南澳岛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lyus cantonensis)中间宿主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和终末宿主鼠类的分布密度及感染现状。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别从南澳岛抽取宫前村、金山村、六都村等3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集福寿螺、捕获鼠类,GPS仪记录各采样点的数据。福寿螺经形态学鉴定后,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复核螺种。福寿螺感染情况先用肺检法检测肺囊,再用酶消化法和匀浆法检查螺肉和肺囊。鼠类经形态学初步鉴定鼠种及性别后,再解剖采集肝脏用于PCR检测复核鼠种,剖检心、肺组织检查有无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感染。采集到的广州管圆线虫经形态学鉴定后,再进行PCR检测鉴定虫种。采用SAS9.3统计学软件对福寿螺、鼠类密度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福寿螺2 192只,随机选取1 190只用于检测,其中阳性螺72只,阳性率为6.1%。共捕获鼠类110只,包括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flavipectus)、黄毛鼠(R.losea)和臭鼩(Suncus murinus)4个鼠种,其中阳性鼠32只,感染率为29.1%(32/110),褐家鼠感染率为36.5%(31/85),黄胸鼠有1只感染,黄毛鼠和臭鼩均为阴性;福寿螺和鼠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扩增片段长度分别约670、706 bp,广州管圆线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2(ITS2)扩增片段长度约693 bp,与预期大小相符。不同季节福寿螺密度(H=11.603 5,P<0.01)和感染率(χ~2=65.1 44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鼠的密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H=19.268 2,P<0.01);河道环境福寿螺密度最高(8.8只/m^2),但不同孶生环境下福寿螺的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909 3,P>0.05)。沟渠环境福寿螺平均感染率最高(7.5%,42/429),且福寿螺和鼠类感染率与离居民区距离密切相关,呈现离居民区越近感染率越高的趋势。体质量大的鼠类平均感染率要高于体质量小 胡求安 张仪 郭云海 吕山 夏尚 刘和香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 福寿螺 鼠类 空间统计学方法在棘球蚴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5年 空间统计学方法在棘球蚴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棘球蚴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方面,空间统计学方法可用于描述棘球蚴病的空间分布情况,对未抽样地区棘球蚴病患病率进行预测,分析棘球蚴病的影响因素。明确棘球蚴病的空间分布对于开展棘球蚴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月 伍卫平关键词:空间流行病学 棘球蚴病 非编码小RNA在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6年 非编码小RNA能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与mRNA降解、染色质修饰、基因组的稳定等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非编码小RNA既与血吸虫病的发病相关,又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对非编码小RNA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在血吸虫发育和致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做一综述,为发展血吸虫病新的检测方法、疫苗及新药物研发提供新线索。 杨杰 秦志强 许静 钱颖骏 周东明关键词:血吸虫病 生物标记物 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设计和研发针对华支睾吸虫病的监测管理系统,实现对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状况的动态监测,对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信息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即华支睾吸虫病症状病例报告系统和华支睾吸虫病中间宿主监测系统。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整体架构,开发中使用Active Server Page技术,Microsoft 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结果该系统现已对广西横县和黑龙江佳木斯市的疾病控制中心和相关医疗机构开放了使用权限,目前正处于试用阶段。结论该系统能够使疾病数据采集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准确;数据采集后能够直接进入审核阶段,减少了相关的行政工作流程;标准化的数据能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路瑶 李红梅 臧炜 诸廷俊 周征奇 卢延鑫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 流行病学研究 昆明市腹泻人群中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的流行特征,为防治EAEC感染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云南省昆明市4家哨点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121份,非腹泻者的粪便标本319份,进行细菌培养(麦康凯培养基),无菌挑选单个菌落(8-12个),采用热提取法提取细菌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AEC,同时使用结构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结果 EAEC在腹泻患者和非腹泻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4%和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4,P<0.05)。男、女腹泻患者EAEC检出率分别为5.2%和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P>0.05);不同年龄组腹泻患者中EA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65,P>0.05);腹泻患者EAEC检出率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χ~2=12.819,P<0.05),夏季检出率最高(10.5%,21/200);冬季最低(2.0%,8/394)。EAEC阳性腹泻患者水样便占26.2%(16/61),黏液样便占70.5%(43/61)。EAEC腹泻患者易出现呕吐症状(χ~2=12.819,P<0.05)。结论 EAEC是腹泻的重要细菌性病原体,开展和加强EAEC的监测,可为EAEC相关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张顺先 杨春利 艾琳 陈木新 蔡玉春 卢艳 陈韶红 徐闻 古文鹏 周永明 夏尚 陈军虎 李石柱 陈家旭 胡薇 周晓农关键词:腹泻病例 基因工程抗体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3年 抗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多克隆抗体及单克隆抗体由于其固有的缺点使其应用价值受到限制。抗体的人源化与片段化改造催生出一系列基因工程抗体变体。本文就基因工程抗体及其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姚媛 余传信关键词:抗体 基因工程 抗体片段 寄生虫病 湖北钉螺种群结构动态变化的现场观察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湖北钉螺种群结构1年周期内动态变化,为钉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河滩、沟渠有螺环境各1处,于每月中旬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连续1年的钉螺调查,调查指标包括钉螺的死活、性别、螺旋数、钉螺体长与体宽、生殖腺发育状况(颜色深浅、生殖腺与肝脏长度的比值),以及土壤螺卵含量。同时,测量土壤温度和湿度,以及收集环境所在地的气温和日降雨量等气象数据。结果钉螺存活率、活螺密度与土壤温度、气温呈正相关。钉螺存活率略呈双峰型,峰值在5~6、9月份;活螺密度河滩环境呈双峰型,峰值在7、9月,而沟渠以4~5月最高。钉螺体长(L)与体宽度(W)回归方程,L_(河滩)=2.355+1.678W(F=2 989.43,P<0.01),而L_(沟渠)=0.478+2.091W(F=2 989.43,P<0.01)。河滩环境钉螺体长在4.07~11.81 mm之间,平均值为(8.98±0.92)mm;沟渠钉螺体长在3.63~9.92 mm之间,平均值为(7.03±0.82)mm。钉螺河滩和沟渠环境钉螺的螺旋数分别以5~8个和4~7个为主,其中河滩环境螺旋数≤5、沟渠环境螺旋数≤4的钉螺构成比分别以5、9月份最高,均为20%左右。河滩、沟渠钉螺雌雄比分别为1.66∶1和1.22∶1。雌雄钉螺的生殖腺发育基本呈同步变化,丰盈期为4~5月和9~10月。土壤螺卵含量月间差异均显著,河滩以6月份最高(100.8个/0.1 m^2),沟渠以5月份最高(82.5个/0.1 m^2)。结论 4-5月和9-10月是钉螺繁殖、世代交替的主要时节,应作为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钉螺药物灭杀时间节点。 汪奇志 汪峰峰 朱海 孙成松 王玥 尹晓梅 周利 张世清 汪天平关键词:湖北钉螺 种群结构 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