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2-003)

作品数:48 被引量:260H指数:9
相关作者:段昌群洪丽芳付利波尹梅付登高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土壤
  • 12篇滇池
  • 9篇滇池流域
  • 7篇植物
  • 6篇养分
  • 5篇氮磷
  • 4篇径流
  • 4篇
  • 3篇氮肥
  • 3篇玉米
  • 3篇施用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方式
  • 3篇尿素
  • 3篇污染
  • 2篇氮磷流失
  • 2篇氮淋溶
  • 2篇氮损失
  • 2篇地表径流
  • 2篇堆肥

机构

  • 25篇云南大学
  • 1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1篇云南省农业科...
  • 5篇昆明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云南省烟草农...
  • 3篇云南省微生物...
  • 2篇中国烟草总公...
  • 2篇云南省林业调...
  • 2篇湖北工程学院
  • 2篇昭通市土壤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山东泰丰源生...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文山三七研究...
  • 1篇云南云叶化肥...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11篇段昌群
  • 10篇尹梅
  • 10篇付利波
  • 10篇洪丽芳
  • 9篇付登高
  • 9篇和树庄
  • 9篇陈华
  • 8篇陈检锋
  • 7篇苏帆
  • 6篇申仕康
  • 6篇吴富勤
  • 6篇王跃华
  • 6篇张乃明
  • 5篇阎凯
  • 5篇吴晓妮
  • 4篇胡正义
  • 4篇莫明和
  • 4篇王志远
  • 4篇王惠惠
  • 4篇朱晓琦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Agricu...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种子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1篇2016
  • 15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池流域不同利用方式红壤渗滤液的磷素形态变化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土柱模拟实验方法对滇池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红壤渗滤的磷素含量及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每隔1周进行灌水处理,并在当天采集分析水样,共4次处理.结果表明:(1)TP含量为0.09~0.90 mg/L,MRP含量为0.01~0.71 mg/L,DOP含量为0.03~0.28 mg/L,PP含量为0.01~0.52 mg/L.同种利用方式红壤渗滤液各形态磷含量呈TDP> PP> MRP> DOP.不同利用方式红壤渗滤液的TP、TDP和PP含量存在大棚>露地>草地的规律;MRP和DOP含量存在大棚>露地和草地的规律.(2)土壤渗滤液磷素形态变化方面,草地土壤表现为MRP含量先增后减,TP、TDP和PP含量持续增加;大棚土壤表现为TP和PP含量先增后减,TDP、MRP和DOP含量持续增加;露地土壤表现为TP、TDP、MRP和PP含量先增后减.(3)土壤渗滤液中TP含量高于V类地表水(湖库)标准,草地、大棚和露地分别高出230%,305%和245%,各形态磷中以TDP所占比重最大,均值达60%~70%,从土壤磷素流失途径看侧渗和下渗方式大于地表径流.
徐红娇包立张乃明康宏宇
关键词:滇池流域红壤渗滤液土地利用方式
滇池流域退耕区植物群落构建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应被引量:3
2018年
为探索不同群落的构建在滇池流域的实际应用,以确定削减污染物最优植物群落的配置方式,该研究选取地表径流悬浮物(SS)、COD含量、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4^+-N)、硝氮(NO_3^--N)六个指标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在滇池流域退耕区开展了不同植物群落配置对地表径流污染物削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植物群落对SS、COD、TN、TP、NO_3^--N在2014年和2015年间均表现出显著性的削减趋势,且三个植物群落对SS、TP和NO_3^--N的削减率均在45%以上,但并未对NH_4^+-N表现出削减效果。不同植物群落对污染物的削减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三个不同群落与年度的交互作用对SS、COD、TN、TP、NO_3^--N五个养分指标的削减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从整体上来看,三种植物群落类型中,以乔-灌-草构建的立体式植物群落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最佳。
周雄丽吴富勤杨冠松和树庄王跃华申仕康
关键词:滇池流域植物群落地表径流生态恢复
滇池流域富磷区退化山地马桑-蔗茅植物群落的生态修复效能评价被引量:14
2013年
滇池流域富磷区退化山地面源污染的防控是滇池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为了了解富磷区退化山地典型植物群落的生态修复效能,该文以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蔗茅(Erianthus rufipilus)群落为例,从群落构建过程、优势种的面源防控能力、形成群落的面源污染防控效能三个方面对该群落的生态修复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桑、蔗茅及其形成的马桑-蔗茅群落均可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量,悬浮颗粒,及土壤氮、磷流失,但马桑、蔗茅种群数量水平低,种群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在后期的生态修复过程中,通过增加马桑、蔗茅的数量,使二者之间达到空间正关联性,群落结构的完善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入侵,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退化山地面源污染的防控效能。
付登高何锋郭震阎凯吴晓妮段昌群
关键词:种间关系
滇中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的空间格局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Ripley的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滇中次生常绿阔叶林中优势种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和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的分布格局以及不同径级分株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两个优势物种各径级株数分布较均匀,二者的增长处于稳定期。(2)两个优势物种在总体上及不同径级阶段主要呈聚集分布。随径级的增加,滇青冈种群的聚集程度逐渐降低,而滇油杉种群的聚集程度呈现降低-增加-降低的趋势。两个优势物种的幼树、中树和大树主要呈空间正相关或无空间关联性。(3)两优势种群不同径级之间在不同尺度下基本上无关联性,这可能是二者的生存策略存在较大差异而造成的。研究表明,在滇中森林恢复过程中,应结合植物种群的密度控制及种间相互作用来构建群落的结构。
刘保双付登高吴晓妮王洪娇王琪段昌群
关键词:径级点格局分析
北京市4种不同污水处理系统中病原菌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定量PCR技术,对北京市4种不同污水处理系统中大肠杆菌、军团菌和沙门氏菌随工艺及四季的数量变化进行了追踪研究,以评估病原菌的去除效果及污水回用的健康风险.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在夏季进水和出水中的浓度分别在107~108copies·m L-1和105copies·m L-1左右;G-A/O系统对大肠杆菌的去除率最高,平均去除率达99.88%.军团菌在4个污水处理系统中进水浓度为104~105copies·m L-1,出水浓度约为104copies·m L-1,其在剩余污泥样品中浓度较高,达到105~106copies·m L-1.沙门氏菌进水浓度较低,为102~103copies·m L-1,且其在多个工艺段样品中未检出.季节变化对于病原菌的去除具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大肠杆菌在各污水处理系统中均可检出,且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的进出水中浓度相对较高;而军团菌和沙门氏菌浓度在各工艺中则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G-A/O系统对3种细菌的整体去除效果最为稳定,去除率较高.大肠杆菌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及剩余污泥中浓度仍然较高,此外,冬季出水中也能检测到沙门氏菌的存在,因此,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和污泥排放仍存在一定的生态和健康风险.
易鑫李娟黄京刘新春
关键词:污水处理病原菌
滇池柴河流域蔬菜地土壤施用生物炭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的氮损失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为滇池柴河流域蔬菜种植区更科学、合理使用氮肥以及当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施用炭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柴河周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和氮淋失的影响。[结果]氮损失量与施氮量呈正比,氮素淋失量均高于氨挥发量;同一施肥水平的两种肥料氨挥发、氮素淋失和氮素损失量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普通尿素〉生物炭包膜尿素);在施氮量为320和280 mg/kg的水平下,生物炭包膜尿素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氮损失低43.5%~45.5%,其中氨挥发低3.7%~21.7%,氮淋溶低49.8%~52.1%,而硝态氮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形式占总氮淋出的76.0%~95.7%(普通尿素处理)和51.6%~53.5%(生物炭包膜尿素处理)。[结论]生物炭包膜尿素主要通过减少硝氮淋失来控制氮损失。减量施氮并结合生物炭包膜尿素的施用,对控制该地区氮肥施用带来的水体污染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王惠惠胡正义朱晓琦周国慧
关键词:氮淋溶
丽江城市不同区域景观美学被引量:12
2014年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古城或古镇正面临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双重压力,古城风貌和景观美学受到影响。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所在地——丽江盆地为研究对象,按照大研古镇-丽江新城-郊区的梯度设置评价样点,采用评分法(SBE-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进行景观美学评价。结果显示:参加评价的男性与女性显示出性别间的细小差异,两个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均由男性评价者产生。丽江古城的三大古镇中,束河古镇的景观美学评价值最高,为6.79,白沙古镇的景观美学评价值为5.82,大研古镇景观美学评价值为5.68。大研古镇与丽江新城交错带的景观美学评价均值为4.9,丽江新城区的平均值均值为4.03,玉龙县城的均值为3.88,评价分值最低点在玉龙新县城,为2.36。在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大研古镇到郊区的梯度上,整个评价曲线呈V型,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大研古镇与城市新区交错带的景观美学评价值较低。景观美学评分较高的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山体、水体)、农田、古镇、有历史文化特色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景观等,现代城市景观的评价值较低。研究结果对保护丽江古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来完善丽江城市景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丽江的古城风貌和田园风光,以维系景观美学价值。
郭先华赵千钧崔胜辉吝涛李元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景观美学城市化
不同水力负荷下薄荷去除养殖水氮磷研究
2019年
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薄荷(Mentha arvensis)对鱼塘养殖循环水氮、磷的吸收能力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35~1.40 m^3/(m^2·d)时,薄荷的生物量累积增加1.40~1.95 kg/m^2,产量为11 098~15 177 kg/hm^2;在水力负荷0.35 m^3/(m^2·d)时,薄荷组织中氮含量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根冠比(地上部/地下部)为1.05;而磷含量在4种水力负荷下均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随水力负荷的增大,根冠比分别为0.93、0.86、0.69、0.71。整株的氮、磷平均含量在4种水力负荷下分别在14.43~17.23和3.09~3.35 mg/g;薄荷对氮、磷的吸收总量在水力负荷1.05 m^3/(m^2·d)时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6.20和7.53kg/hm^2;在水力负荷0.35 m^3/(m^2·d)时,薄荷吸收作用对系统去除水体氮、磷的贡献率达最大,分别为15.95%和22.12%。
陈检锋王志远尹梅陈华苏帆卫坚强高朝双洪丽芳付利波
关键词:薄荷水力负荷氮磷吸收
氮肥减量施用对玫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评价减少氮肥施用量对不同玫瑰品种产量、经济效益及环境的影响,以滇池周边主要农业生产区晋宁县3个玫瑰主栽品种为试验对象,在大棚条件下,研究减量施用氮肥对其产量、经济效益、土壤和地下水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按花农习惯施氮量(N 374.9kg/hm2,P2O5225.1kg/hm2,K2O225.2kg/hm2)基础上减氮25%,超级、艳粉及黑玫品种的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别增产35.50%、2.50%及1.72%,经济效益分别提高36.72%、3.11%及2.73%;减氮50%时,超级、艳粉分别较农民习惯施氮量处理增产0.42%及18.40%,超级、艳粉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45%及19.81%。结论: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可增加玫瑰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与品种有关,具体表现为超级以减氮25%、艳粉以减氮50%较适宜,黑玫减量施氮对增产及经济效益均无实际意义;减量施用氮肥可降低植花土壤中全氮的积累,减少表层土壤水解氮的径流及中、下层中土壤中水解氮的渗透,并能降低地下水的含氮量。
刘华波陈华付利波尹梅陈检锋洪丽芳
关键词:玫瑰环境效益
滇池湖滨带种子植物物种组成与地理成分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研究湖滨带植物物种组成及地理分布特征,可以为湖滨带植物地理学、外来物种入侵、人工群落构建、生态恢复与重建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植物标本鉴定与文献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滇池湖滨带种子植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带种子植物共计124科371属553种,其中云南本土植物370种,外来植物183种。滇池湖滨带种子植物中含10种以上优势科有11科,主要以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唇形科、蝶形花科等草本科为主。科、属组成主要集中在含1~10种的科和含1~5种的属内,表明滇池湖滨带具有较丰富的种子植物多样性。滇池湖滨带植物地理分布较复杂,科的分布以热带分布型(47科)为主,属的分布以热带分布型(151属)与温带分布型(165属)为主,具有由热带分布型向温带分布型过渡的属性。入侵植物共27种,主要来自于热带、亚热带地区(6科/12属)。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提出了对滇池湖滨带植被修复与重建工作的建议。
张雪申仕康吴富勤杨冠松董文婧刘芳黎和树庄王跃华
关键词:湖滨带入侵植物优势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