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2222)

作品数:6 被引量:79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梦莹李晓南夏冬晴曹兆兰陈银花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南京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卫生局重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疼痛
  • 3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疼痛
  • 2篇疼痛评估
  • 2篇痛性
  • 1篇电刺激
  • 1篇新生大鼠
  • 1篇行为发育
  • 1篇行为学
  • 1篇婴儿
  • 1篇应激
  • 1篇远期
  • 1篇伤害性
  • 1篇伤害性刺激
  • 1篇神经肌
  • 1篇神经肌肉
  • 1篇神经肌肉电刺...
  • 1篇疼痛测定
  • 1篇疼痛反应
  • 1篇疼痛原因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李晓南
  • 5篇陈梦莹
  • 3篇夏冬晴
  • 2篇程锐
  • 2篇陈银花
  • 2篇曹兆兰
  • 1篇赵晓科
  • 1篇卢官明
  • 1篇戴焱焱
  • 1篇周楠
  • 1篇李晓南
  • 1篇陈梦莹
  • 1篇徐玉香

传媒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生儿疼痛对儿童行为发育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6年
临床调查显示,入住NICU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暴露于频繁的致痛性操作,这些未予任何干预的疼痛刺激对儿童远期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儿科医师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新生儿早期经历大量致痛性操作的现状和生命早期脑发育的可塑性,本文将综述新生儿疼痛对儿童行为发育的影响和机制两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新生儿疼痛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夏冬晴陈梦莹李晓南
关键词:新生儿疼痛行为发育应激
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大鼠远期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大鼠远期海马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28只新生雄鼠随机分为疼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疼痛组大鼠生后第1~7天每日进行4次针刺足底的致痛性操作,建立新生期致痛经历的大鼠模型,模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反复经历致痛性操作的患儿;对照组用棉签触碰同侧足底.分别取第8天和第21天两组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构建基因表达谱并筛选出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与疼痛刺激反应或大脑认知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包括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β1亚基编码基因(GABRB1)、谷氨酸NMDA受体NR2A亚基编码基因(GRIN2A)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编码基因(IL1 RAPL1),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其中1个关键基因.结果测序结果显示,疼痛组和对照组第8天的差异基因仅有6个,而第21天增加至53个,其中下调者占85.0%(45/53),根据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注释结果,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膜、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突触连接、神经递质受体、免疫反应等.关键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全基因测序RNA序列趋势一致.结论早期反复经历致痛性操作的大鼠大脑海马突触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蛋白、神经递质受体以及一些关键基因如GABRB1等差异表达,初步阐释了早期疼痛影响新生儿脑发育可能的分子机制.
凌茹闵翠婷陈梦莹陈银花周炜李晓南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RNA序列
早期反复操作性疼痛对足月新生儿疼痛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反复疼痛刺激对足月儿近期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普通病房的62例足月儿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26例,应用数码摄像机记录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经历所有致痛性操作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依此进行新生儿疼痛行为评分[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和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结果足月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平均经历致痛性操作次数56.5次(12—249次),平均每天5.9次(4~26次)。NFCS评分和NIPS评分结果均显示,与第1次相比,足月儿经历10次以上疼痛刺激后,致痛操作时的疼痛评分持续下降(NFCS评分:P10=0.012,P20=0.015,P30=0.041;NIPS评分:P10=0.006,P20=0.015,P30=0.049);在致痛性操作准备阶段表现出疼痛评分短暂上升(NFCS评分:P2〈0.001,P,〈0.001,P4=0.004,P5:0.009;NIPS评分:P2〈0.001,P3〈0.001,P4=0.045,P5=0.031);在致痛性操作恢复阶段疼痛评分无变化。多次疼痛刺激对新生儿哭声的潜伏期和哭声持续时间无影响,但显著增加致痛性操作准备阶段哭泣的比例(P=0.032)。结论足月新生儿在经历反复多次疼痛刺激后,对后续的疼痛刺激表现出疼痛敏感性下降,在随后的应激刺激时反应增强。
夏冬晴陈梦莹闵翠婷陈银花程锐曹兆兰李晓南
关键词:足月儿操作性疼痛疼痛评估疼痛反应
脑性瘫痪儿童伴发疼痛问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脑性瘫痪(脑瘫)是由于胎儿或婴幼儿期发育中的脑受到了非进展性的损伤,由此引起的患者活动及姿势障碍,并常伴随感觉、理解力、认知、交流及行为异常,以及癫痫、骨骼肌肉等继发性病症^([1])。美国报告本国1997—2008年,3—17岁儿童脑瘫的发病率约为3.9‰^([2]),我国虽无明确发病率数字,但官方报道2011年全国脑瘫人口接近500万人。
赵晓科陈梦莹李晓南
关键词:脑性瘫痪疼痛评估行为学疼痛原因神经肌肉电刺激
不同类型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评估不同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疼痛评分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2009年3月1日至5月31日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的新生儿108例,其中早产儿46例,足月儿62例。通过实时床边观察和数码录像收集新生儿从入院到出院期间所有诊疗需要所致的疼痛性操作过程,应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 fant Pain Scale,NIPS)及早产儿疼痛量表(PrematureInfantPainProfile,PIPP)评估新生儿的疼痛反应,同时记录操作前后患儿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采用Student—t检验、7。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疼痛评分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早产儿共接受不同类型致痛性操作6966例次,经历最多的前3种致痛性操作分别为气管内吸引(23.6%,1645/6966)、口鼻腔吸引(18.3%,1278/6966)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17.2%,1195/6966),而足月儿经历最多的前3种致痛性操作分别为外周静脉穿刺置管(27.0%,989/3667)、拔除留置针(20.5%,751/3667)和去除胶布(18.4%,675/3667)。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疼痛评分较高的前3种分别是气管插管ENFCS(7.00±1.66)分,PIPP(14.08±3.54)分]、股静脉穿刺ENFCS(6.52±1.66)分,PIPP(12.15±3.11)分]和腋静脉穿刺ENFCS(5.75±1.89)分,PIPP(11.75±4.19)分];足月儿致痛性操作疼痛评分较高的前3种分别是股静脉穿刺ENFCS(6.68±1.34)分,NIPS(5.58土1.32)分]、去除胶布[NFCS(6.00±1.41)分,NIPS(5.67±0.58)分]及腹壁静脉穿刺ENFCS(6.00±0.00)分,NIPS(5.50±0.71)分]。不同类型的致痛性操作引起的足月儿心率(F=0.186,P=0.836)及血氧饱和度(F=1.672,P=0.198)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新生儿
陈银花陈梦莹李晓南曹兆兰程锐徐玉香钱丽冰卢官明
关键词:插管法气管内静脉切开术疼痛疼痛测定
新生期反复伤害性刺激对大鼠成年期痛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评价新生期反复伤害性刺激对大鼠成年期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新生SD大鼠20只,体重6.2~6.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反复伤害性刺激组(RNS组),每组10只.RNS组采用28 G型细针,按顺序分别针刺4足背,1次/6 h,自出生开始,持续7d,C组以相同模式行触觉刺激.出生后第10周右足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诱发大鼠炎性痛,于注射前、注射后24 h和7 d(T0-2)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T2时行酒精偏好实验.结果 与左足比较,2组T1,2时右足机械痛阈降低(P<0.05);与C组比较,RNS组T0-2时双足机械痛阈及T1时右足热痛阈降低,酒精摄入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 新生期反复伤害性刺激可导致大鼠成年期痛敏感性显著升高.
夏冬晴陈梦莹闵翠婷戴焱焱周楠李晓南
关键词:痛觉过敏疼痛成年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