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QY-Z200807)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厉恩华王慧亮王学雷莫明浩郭广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1篇电量
  • 1篇用电量
  • 1篇日用电量
  • 1篇湿地
  • 1篇气候变化特征
  • 1篇气温
  • 1篇气象
  • 1篇气象预报
  • 1篇夏季
  • 1篇夏季高温
  • 1篇江汉平原
  • 1篇降水
  • 1篇洪湖湿地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江西省水土保...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作者

  • 2篇王学雷
  • 2篇王慧亮
  • 2篇厉恩华
  • 1篇陈正洪
  • 1篇汪金福
  • 1篇郭广芬
  • 1篇莫明浩

传媒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江汉平原主要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江汉平原8个气象观测站1961年-2004年的气象资料,对该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气温增加倾向率为0.259℃/10 a,平均最低气温有明显增加趋势而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幅度不大;秋、冬两季气温上升明显;1993年是江汉平原气温突变年。该区年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降水增加倾向率为42.39 mm/10 a;降水年际间变化明显,年际间变异系数和极值比分别为0.174和1.97;该区存在明显的3个连丰和2个连枯阶段。该区干燥度指数升高,气候向湿润化发展。该研究结果能够更好的指导该区农业生产和湿地保护,同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气象依据。
王慧亮王学雷厉恩华莫明浩
关键词:江汉平原气温降水
华中区域夏季日用电量气象预报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华中地区三省2004年~2006年夏季(6~8月)逐日用电量和气温资料,计算分析了湖北省及华中地区三省日用电量与对应区域日平均气温≥30℃的台站数、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相关关系,并以前两年对应资料建立了用电量气象预报模型,以2006年的资料进行预报效果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30℃的台站数与日用电量有较好的峰谷对应关系;日用电量与4个气象要素指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程度,其中又以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最高;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湖北省及华中地区三省夏季日用电量气象预报模型,其中日平均气温≥30℃台站数均入选了预报方程;两套模型的预报值与实际值拟合效果都较好。
郭广芬陈正洪汪金福
关键词:夏季高温用电量
气候变化对洪湖湿地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气候变化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洪湖湿地区域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洪湖周边4个站点1961~2004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从气象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洪湖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洪湖湿地区域气温有显著升高趋势,气温增加倾向率为0.264℃/10a;年降水量有微弱升高趋势,增加倾向率为49.964mm/10a;降水量夏季和冬季有升高趋势,但是春季和秋季有减弱趋势。气候要素的综合变化使洪湖湿地区域湿润系数具有降低趋势。气候变化造成洪湖湿地面积萎缩、水位降低,同时造成了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物入侵,降水格局的变化改变了湿地水文状况,加剧了湿地的生态不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湿地恢复重建和本区湿地生态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慧亮王学雷厉恩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