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3SJB880060)
-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3
- 相关作者:沈瑞林张爱林刘虹苏文娟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史略
- 2017年
- 附属医院是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医科大学自创建以来,高度重视临床教学基地和附属医院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学校目前在三省八市拥有24所附属医院(含非直属),为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临床基础。文章通过回顾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历程,意在展示学校的教育贡献,增进校院协同发展的凝聚力,提升广大教职医护员工的爱校荣校意识。
- 张爱林沈瑞林
- 关键词:临床教育
- 民国时期江苏医政新变探析
- 2016年
- 医政是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较为久远,且相对保持稳定。1934年,陈果夫创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将卫生教育、卫生行政与卫生医疗三者融为一体,奠定了医学与政治的新关系,实现了医政与教育的新融合,联接了当下与未来的新通道,实现了医政新变。
- 苏文娟张爱林
- 关键词:陈果夫民国时期
- 刍议道德视域下的医学生幸福教育被引量:2
- 2016年
- 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护佑健康,以高尚医德、精湛医术追求并实现患者与自身的双重幸福。在医学迅速发展和医疗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开展医学生幸福教育,培养未来医务人员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医德和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对提升医学生的幸福认知极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医院、教师和医学生本人分别承担着相应职责。
- 张爱林刘虹沈瑞林
- 关键词:幸福教育医德医学教育
- 医教协同理念下医学院校校院协同策略思考被引量:27
- 2018年
- 医教协同不仅是当前医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路径,更是我国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医教协同理念贯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全过程,涉及教育和医疗卫生两大系统,最终落脚点在于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中协同发展。医学院校校院协同遵循着教育、系统、学科三种内在逻辑,当前校院协同面临着目标、体制、利益、文化四种障碍,深化校院协同可以尝试从理念协同、体制协同、机制协同、政策协同以及文化协同五个方面入手。
- 沈瑞林
- 关键词:医学院校
- 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革及其路径探究——基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理论视角被引量:6
- 2016年
- 高校是由学科和事业单位构成的二维矩阵,两者在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汇聚,形成了学者群落或者学者社区。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理论阐明了学术组织的工作、信念、权力三个构成要素,以及国家、市场、学术权威三角形宏观协调模式。这是研究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这一工具试图研究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基层学术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提出改进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功能的路径。
- 沈瑞林
- 关键词:高校
-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与国立江苏医学院被引量:3
- 2014年
- 1927年,江苏试行大学区制,境内公立医学学府硕果无存。1934年,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的陈果夫创建省立医政学院,后因抗战西迁与南通学院医科合并,改组国立江苏医学院。从省立医政学院到国立医学院的嬗变,涉及到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诸多变化。全面对照分析前后时期的差异与特点,对于了解民国时期江苏医学教育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张爱林沈瑞林
- 关键词:国立
- 试论高校幸福校园建设的内涵及路径被引量:2
- 2015年
- 幸福校园是和谐校园的新发展,它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个人的幸福体验。影响校园主体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自我实现3个方面。幸福校园建设要从改善物质条件、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心理调适、促进自我实现4个方面入手,既要提升师生员工的生活满意度,又要加强幸福观教育,确立合适的个人目标,提升师生主观幸福感。
- 沈瑞林
- 关键词:幸福校园校园建设
- 胡定安的公共卫生实践及其思想初探被引量:4
- 2014年
- 胡定安是民国时期江苏卫生和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公共卫生实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担任南京特别市卫生局局长期间推动卫生行政建设,开展公众卫生运动;二是筹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并任教育长、院长以及国立江苏医学院院长期间,培养卫生教育与卫生行政人才,大力倡导卫生教育,与陈果夫等发起成立中国卫生教育社、中国预防医学研究所,为民国时期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胡定安的公共卫生思想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务实、深受陈果夫影响。
- 沈瑞林张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