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2008)

作品数:15 被引量:93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洪荣王梦芝徐爱秋张洁曹恒春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瘤胃
  • 5篇体外
  • 5篇体外培养
  • 5篇氨基酸
  • 4篇微生物
  • 4篇细胞
  • 3篇淀粉
  • 3篇叶绿
  • 3篇叶绿体
  • 3篇瘤胃微生物
  • 3篇发酵
  • 2篇荧光
  • 2篇原虫
  • 2篇山羊
  • 2篇体外法
  • 2篇胃癌
  • 2篇胃癌细胞
  • 2篇胃癌细胞SG...
  • 2篇细菌
  • 2篇瘤胃发酵

机构

  • 11篇扬州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物资学院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经贸职业...
  • 1篇华侨中学

作者

  • 9篇王洪荣
  • 9篇王梦芝
  • 6篇徐爱秋
  • 4篇李世霞
  • 4篇曹恒春
  • 4篇张洁
  • 3篇吴士良
  • 3篇李国祥
  • 3篇胡勇
  • 2篇张敏
  • 2篇姜智
  • 2篇何奕昆
  • 2篇王欢莉
  • 2篇周迎会
  • 2篇潘小军
  • 2篇陈旭伟
  • 2篇岳爱环
  • 1篇金凤君
  • 1篇李秉龙
  • 1篇秦韬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中国饲料
  • 2篇中国奶牛
  • 2篇华东六省一市...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能源环境保护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3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对胃癌细胞SGC7901黏附迁移的影响
目的: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ppGalNAcTs,EC2.4.1.4.1)是催化 O-糖链起始反应的第一步酶,将 UDP-GalNAc 上的 GalNAc 基团转移至蛋白质多肽链上特定序列中的 Thr 或 Ser...
岳爱环姜智周迎会吴士良
文献传递
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对胃癌细胞SGC7901黏附迁移的影响
目的: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ppGalNAcTs,EC2.4.1.4.1)是催化O-糖链起始反应的第一步酶,将UDP-GalNAc上的GalNAc基团转移至蛋白质多肽链上特定序列中的Thr或Ser的羟基上从而合成...
岳爱环姜智吴士良
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被引量:14
2008年
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动物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饲料碳水化合物分类以及瘤胃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进行了论述。
张洁陈旭伟徐爱秋王洪荣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
日粮精粗比对山羊瘤胃内微生物蛋白循环影响的研究
原虫对细菌的吞噬是造成瘤胃内微生物蛋白(MCP)再循环、宿主氮素利用效率低下的负面因素之一。反刍家畜日粮通过影响瘤胃发酵而可能影响原虫群体。这除了直接影响 MCP 量外,还将通过微食物循环间接影响 MCP 量和氮素利用效...
王梦芝李国祥曹恒春王洪荣卢占军
关键词:精粗比瘤胃微生物蛋白
文献传递
氨基酸模式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及发酵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本研究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为试验对象,利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氨基酸模式(A组:微生物蛋白必需氨基酸模式,B组:90%微生物蛋白必需氨基酸模式+10%山羊肌肉必需氨基酸模式,C组:80%微生物蛋白必需氨基酸模式+20%山羊肌肉必需氨基酸模式,D组:70%微生物蛋白必需氨基酸模式+30%山羊肌肉必需氨基酸模式)对瘤胃微生物生长及其发酵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模式影响瘤胃微生物发酵。培养液pH值、氨氮(NH3-N)浓度以及尿素氮(UN)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随培养时间的动态变化模式也是不一致的;培养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以C组最高,从乙酸/丙酸值来看,乙丙比接近3∶1,乙酸和丙酸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原虫/细菌(P/B)值以及游离氨基酸(AA-N)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模式对瘤胃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B组的氨基酸模式对微生物生长促进作用最大。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以认为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可以影响瘤胃微生物生长以及发酵。
徐爱秋王梦芝李世霞张艳云王洪荣曹恒春颜怀宇
关键词:体外法氨基酸模式瘤胃内环境发酵
叶绿体蛋白转运的机制被引量:1
2010年
叶绿体是最重要的质体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对机体进行非常重要的光合作用.叶绿体90%以上的蛋白由核基因组编码,由于叶绿体由双层膜所包围,因此这些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需要在外膜易位子(TOC)和内膜易位子(TIC)的帮助下进行跨膜运输,分别穿越叶绿体外膜与内膜进入叶绿体后发挥其正常功能.本文对叶绿体蛋白跨膜运输的过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
曾喆胡勇刘祥林
关键词:叶绿体TICTOC
氨基酸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生长及发酵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旨在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氨基酸对瘤胃微生物群系特征以及发酵的影响。以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羯羊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人工模拟山羊瘤胃发酵装置。通过特定氨基酸缺省底物的方法,设定5个处理组:全量氨基酸(AA)组(A组)、蛋氨酸缺省组(B组)、赖氨酸缺省组(C组)、支链氨基酸缺省组(D组)以及芳香族氨基酸缺省组(E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液pH均在6.01~6.45之间变化,均值以C组(-Lys)最高为6.23;氨氮浓度变化范围为7.98~29.05mg·100mL-1,均值以A组(全量AA)最高为18.16mg·100mL-1;4组特定AA的缺省对瘤胃微生物(细菌和原虫)的限制性作用(相对于全量AA组)排序为(由大到小):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AA(ARAA)>蛋氨酸>赖氨酸;P/B比值以B组最高为101.37%,D组最低为88.22%,微生物AA-N、细菌AA-N和原虫AA-N分别以E组、D组和E组最高,均以C组最低;微生物的遗传指纹图谱表明细菌和原虫内部菌群结构因特定AA缺省底物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氨基酸对瘤胃微生物群系的生长以及发酵具有一定的影响。
王洪荣徐爱秋王梦芝李世霞王欢莉张红伟
关键词:氨基酸发酵PCR-SSCP
规范教学设备管理,提高高职办学效益被引量:1
2009年
从高职学院的实际工作出发,从健全教学设备管理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入手,加强教学设备管理和运行过程,逐渐探索出教学设备管理的新办法,提高高职学院的办学效益。
梁小婉
关键词:教学设备办学效益
特定氨基酸缺省底物对体外培养混合瘤胃微生物及其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研究特定氨基酸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条件下如何影响瘤胃微生物群系特征及其发酵。【方法】研究中以3只瘘管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底物去除技术,底物设计分别为:全量必需氨基酸组(TEAA),组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和支链氨基酸(BCAA)的缺省组。【结果】底物对培养液pH均值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各组pH值随时间的变化模式有所不同;培养液氨氮浓度较高,在10.99~30.51mg/100ml范围变动,各组氨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模式也有明显的不同;特定氨基酸缺省对微生物蛋白产量限制程度不同,以BCAA缺省对微生物蛋白产量的限制最大,相对于全量组混合微生物蛋白下降了44.52%。研究还发现底物对微生物区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原虫与细菌比值以赖氨酸缺省组最低(89.12%),BCAA缺省组最高(127.60%)(P<0.01)。另外,微生物的PCR-SSCP图谱显示微生物区系内的种属也因底物变化而发生了改变。【结论】底物氨基酸对瘤胃混合微生物群系及其发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支链氨基酸是瘤胃混合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王梦芝王洪荣曹恒春李国祥张洁
关键词:瘤胃发酵PCR-SSCP
纤维素、滤纸纤维分别与淀粉混合瘤胃体外发酵的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以3只瘘管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用体外法研究可溶性淀粉和纤维素与滤纸纤维不同NSC/SC水平组合的体外发酵规律。底物使用可溶性淀粉与纯纤维素、可溶性淀粉与滤纸纤维,NSC/SC比例为:100∶0、70∶30、50∶50、30∶70、0∶100。结果表明:不同的NSC/SC水平组合比较,以70∶30组发酵状态最佳;滤纸纤维较纤维素总体发酵水平为低。
王梦芝陈明王洪荣李国祥张洁
关键词:体外法瘤胃发酵纤维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