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3A01)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隆勋刘煜李维亮何金海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中全新世时期中国地区水循环因子变化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CCM3嵌套区域模式MM5模拟了现代和中全新世时的气候,从模拟结果可以发现中全新世有效降水变化中心随季节变化,最大的有效降水增加出现在夏季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最大值超过3mm/d;同时,黄河与长江之间区域降水减少,最大变化超过2mm/d。中国北方地区云量增加,同时,中国东部的长江流域云量减少。高云量变化较小,低云量变化最大,最大变化超过2成。夏季,对应着黄河与长江之间区域的云量减少,这个区域的温度升高最大。从水汽的变化可以看到长江流域地区水汽减少,相对湿度也减少,这与云量的变化一致;华南地区水汽的变化与季节有关;东北地区水汽增加,相对湿度增大,对应云量的增加和降水增多。从结果可以发现相对湿度最大的变化超过15%,不是一个常数。有些地区温度升高,但是水汽却减少。但是,在LGM的温度降低的区域,水汽一致减少。这说明温度降低水汽对应减少,但温度升高不一定对应水汽增加。这与全球尺度水汽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常数的结果不同。中全新世时,长江流域除春季外变得干燥、少雨和高温,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变得多雨和潮湿。
- 刘煜李维亮何金海陈隆勋
- 关键词:中全新世水循环水汽
- 末次冰期冰盛期中国地区水循环因子变化的模拟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ISCCP卫星资料(1983—2006年)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地区是高云的高值中心;而以四川为中心直到同纬度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云的高值区,同时,青藏高原地区是中云的低值中心。利用全球气候模式CCM3嵌套区域模式MM5模拟了现代和末次冰期冰盛期的气候。MM5模拟的结果与ISCCP的卫星资料对比表明:模拟结果再现了中国地区高云和中云分布的主要特征。这暗示云分布的气候特征可能主要由相对湿度决定。同时,通过MM5的结果与NCEP资料的对比也说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水汽和温度的垂直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末次冰期冰盛期水循环因子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末次冰期冰盛期夏季对流层的温度降低,在对流层中上层存在温度降低的中心;而在冬季在南方的对流层中层存在降温中心,在北方的对流层中上层温度升高。大气中水汽含量与温度变化有很好的正相关,除了冬季北方对流层中上层水汽增加外,水汽含量一般降低,而且在近地层降低的最多,随高度增高水汽变化逐渐变小。但是,水汽的相对变化在对流层上层存在降低的高值中心。相对湿度存在变化,最大的变化超过15%,而且有增加,也有减少。在区域尺度相对湿度不是保守的。相对湿度变化与中云和低云的变化一致。在末次冰期冰盛期,中国地区高云量减少,除中国西南地区外,中云和低云量减少,低云量减少的最多。降水的变化与中云和低云的变化相对应,云量增加降水增加,云量减少降水也减少。从相对湿度和有效降水可以看到在西南地区末次冰期冰盛期变得潮湿,在夏季西北地区也变得潮湿。
- 刘煜李维亮何金海陈隆勋
- 关键词:水循环相对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