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77048)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骆永明吴龙华汤志云章海波陈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形貌
  • 1篇形态分析
  • 1篇原子力显微镜
  • 1篇土壤粒级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元素
  • 1篇粒级
  • 1篇金属元素
  • 1篇环境风险
  • 1篇环境风险评价
  • 1篇AFM

机构

  • 2篇江苏省地质调...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汤志云
  • 2篇吴龙华
  • 2篇骆永明
  • 1篇陈旸
  • 1篇章海波

传媒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土壤中的纳米胶体被引量:6
2009年
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为参数、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不同地区三种土壤纳米胶体的粒径与形貌,研究了pH及重金属离子对纳米胶体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苏九华(JH-4)土壤纳米胶体主要为形状规则的黏土矿物粒子,并部分被有机质包裹或覆盖,平均粒径为21.5nm(n=98),多分散性程度高(PI=1.9);浙江富阳(FY-1)土壤纳米胶体主要是无规则形状的有机质包裹的粒子,平均粒径为20.3nm(n=133),多分散性程度高(PI=2.0);江西德兴(DX-9)土壤纳米胶体主要是球状或近球状的无机粒子,平均粒径为56.3nm(n=147),多分散性程度较低(PI=1.3)。pH及重金属铜离子的存在对纳米胶体粒径和形貌会产生或分散或团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土壤纳米胶体的电荷性质、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形貌变化较为复杂。这种复杂性对理解和研究胶体在环境过程中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汤志云陈旸Guodong Yuan吴龙华章海波骆永明
关键词:土壤形貌
土壤粒级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与环境风险评价被引量:18
2009年
研究评价不同粒级组分中重金属的活性和潜在环境风险,对3个地区土壤颗粒的分析表明,重金属在土壤中分布并不均匀,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重金属Cu、Cd元素及有机质的浓度有不断增高的趋势。线性分析显示,Cu、Cd元素浓度与有机质的浓度显著相关。形态分析表明,Cd主要以环境高活性的形态存在,其次以低活性的形态存在,环境惰性的形态仅占极小部分;Cu主要以低环境活性和环境惰性的形态存在,高环境活性的形态只占小量,Cu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可能与土壤性质有关。
汤志云吴龙华骆永明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环境风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