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30050)

作品数:20 被引量:104H指数:7
相关作者:孙保存赵秀兰董学易古强刘芳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重点资助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上皮
  • 7篇血管
  • 5篇血管生成
  • 5篇血管生成拟态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上皮间充质转...
  • 5篇迁移
  • 5篇腺癌
  • 5篇间充质
  • 4篇上皮间质
  • 4篇上皮间质转化
  • 4篇间质
  • 4篇EMT
  • 4篇肠癌
  • 3篇肝癌
  • 3篇肝细胞
  • 3篇癌细胞
  • 2篇蛋白

机构

  • 20篇天津医科大学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孙保存
  • 18篇赵秀兰
  • 14篇董学易
  • 11篇古强
  • 8篇刘芳
  • 7篇张丹芳
  • 7篇张艳辉
  • 6篇赵楠
  • 5篇刘铁菊
  • 3篇孙冉
  • 3篇郑旭
  • 3篇李岩磊
  • 3篇刘志勇
  • 2篇王进京
  • 2篇马跃美
  • 2篇车娜
  • 2篇孙俊英
  • 2篇林贤
  • 2篇吴丽丽
  • 2篇李静

传媒

  • 13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KK1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线性程序性坏死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DKK1影响线性程序性坏死(linearly patterned programmed cell necrosis,LPPCN)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机制。方法:收集人NSCLC标本173例,H&E染色检测LPPCN,CD31/PAS双染检测VM,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KK1及相关蛋白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及相互关系,进而裸鼠H460-DKK1移植瘤体内验证研究假设。结果:NSCLC中14.45%(25/173)存在VM,49.71%(86/173)具有LPPCN,LPPCN(+)组25.6%(22/86)形成VM,二者均与分化差、TNM分期晚、易复发转移和预后差相关。VM(+)组和LPPCN(+)组DKK1均高表达,均与VE-cadherin、MMP-2、β-catenin核表达及Twist1正相关。H460-DKK1移植瘤模型证实DKK1促进VM和LPPCN及相关蛋白表达上调。结论:DKK1引起的β-catenin、Twist1表达上调可促进NSCLC中LPPCN和VM形成。
姚伶俐张丹芳赵秀兰董学易刘芳林贤孙俊英郑旭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拟态DKK1上皮间充质转化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迁移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缺氧是否能促进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并分析缺氧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HCTll6(低度分化)和HT-29(高度分化)结直肠腺癌细胞。观察0、10、25、50、100及150mg/L氯化钴(CoCl2)诱导2种细胞48h后的形态变化。分析0、10、25、50及100mg/LCoCl2处理48h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表达变化,筛选出CoCl2诱导细胞缺氧的最适合浓度。MTT实验检测不同时间点(0、24、48、72及96h)CoCl2诱导2种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筛选出CoCl2诱导缺氧的最佳时间。最佳浓度和时间条件下,对HCT116和HT-29细胞分别进行缺氧(缺氧组)和常氧(常氧组)处理,Transwell侵袭和划痕实验检测2组2种细胞的侵袭、迁移情况;Western blot实验和RT—PCR实验检测2组I-IIF—1α、E-cadherin及Vimentin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50mg/L CoCl2作用48h时2种细胞均出现明显的形态改变。2组HCT116、HT-29细胞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随CoCl2浓度增加均呈先增后减趋势,50mg/L为最适宜浓度(P〈0.05)。0~96h时2种细胞不论有无缺氧,细胞增殖能力均呈先增后减趋势(P〈0.05),48h为最佳作用时间。HCT116和HT-29细胞系中缺氧组穿膜细胞数和细胞迁移率均明显高于常氧组(P〈0.05)。HCT116、HT-29细胞系中缺氧组HIF-1α、Vimentin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常氧组,而E—cadherin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低于常氧组(均P〈0.05)。结论缺氧能诱导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细胞均发生EMT,并能增强2种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吴丽丽孙慧誌孙冉赵楠王勇古强董学易刘芳孙保存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上皮间质转化肿瘤侵润细胞运动
Raf-1对裸鼠人乳腺癌细胞移植瘤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2013年
目的观察原癌基因蛋白Raf-1对裸鼠人乳腺癌细胞移植瘤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0只裸鼠随机分成A、B组,每组10只,分别侧腹部皮下注射对数生长期的MCF-7和MCF-7Raf-1细胞2×106个,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12周后处死裸鼠,原代培养裸鼠移植瘤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的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和间质标志物vimentin,以及AURKA、总正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tMAPK)及磷酸化MAPK(p-MAPK)。采用AURKA抑制剂处理MCF-7Raf-1移植瘤细胞48、72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caherin、β-catenin、vimentin蛋白。结果肿瘤细胞移植后4、8、12周,B组移植瘤体积均大于A组(P均<0.05);与A组比较,B组移植瘤细胞E-caherin、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vimentin、p-MAPK、AURKA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5;与AURKA抑制剂处理前比较,B组处理后48、72 h移植瘤细胞E-caherin、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结论 Raf-1过表达使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导致了AURKA高表达,发展了EMT表型;针对MAPK和AURKA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治疗,有助于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刘铁菊孙保存赵秀兰董学易刘宁
关键词:乳腺癌原癌基因蛋白
上皮间充质转化对肺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临床意义,并阐述EMT对肺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79例肺鳞癌组织切片进行E-cadherin、Vimentin及TGF-β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意义。将肺鳞癌细胞系SK-MES-1置于含有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培养基中,分别诱导培养5、10 d后,利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变化,以划痕、侵袭实验来判断不同浓度、诱导时间对SK-MES-1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肺鳞癌发生淋巴转移病例中E-cadherin表达较未发生淋巴转移者低,而Vimentin表达则高于未发生淋巴转移的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和RT-PCR显示10 ng/m L TGF-β1诱导培养的SK-MES-1细胞中,Vimentin表达增强明显,E-cadherin表达减弱。细胞划痕和侵袭实验结果表明SK-MES-1经诱导后,迁移和体外侵袭能力增强。结论:肺鳞癌的淋巴转移与上皮间充质转化有关,TGF-β1可诱导肺鳞癌细胞发生EMT,增强其侵袭和迁移的能力。
郑燕君孙保存赵秀兰郑旭李岩磊邱志强古强董学易张艳辉
关键词:上皮间充质转化肺鳞状细胞癌TGF-Β1迁移
干扰素-γ对黑色素瘤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对人黑色素瘤细胞系MUM-2B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MUM-2B细胞体外培养后分为3组:对照组在含10%FBS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实验1组另加入10μg/L IFN-γ;实验2组另加入100μg/L IFN-γ。利用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分析IFN-γ对MUM-2B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三维培养观察IFN-γ对MUM-2B细胞VM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UM-2B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划痕实验示实验组细胞迁移距离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低于实验1组(P<0.05);侵袭实验示实验组细胞侵袭数量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低于实验1组(P<0.05);三维培养示对照组细胞能够形成VM管道结构,实验组细胞不能形成明显的VM管道结构;Western blot示实验组细胞中VEGF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低于实验1组(P<0.05)。结论 IFN-γ可以在体外抑制MUM-2B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而抑制其VM的形成。
韩健孙保存马跃美赵秀兰
关键词:黑色素瘤干扰素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肿瘤干细胞血管生成拟态
肺肉瘤样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及其与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临床意义,阐述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提高PSC的恶性度及促进VM形成的相关机制。方法:对肺肉瘤样癌组织切片22例进行HE、CD31和PAS双重染色,Twist、Vimentin、E-cadherin、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VM相关的临床意义及EMT促进VM形成的相关机制。结果:22例中4例(18.2%)存在VM,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有无VM肿瘤患者比较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阳性患者Twist的阳性率较阴性患者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1的表达与VEGF、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VM是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肺肉瘤样癌中发生了EMT,转录因子Twist1可能通过下调E-cadherin,上调Vimentin诱导EMT,并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VM的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郑旭孙保存赵秀兰王进京董学易古强孙冉
关键词:血管生成拟态上皮间充质转化肺肉瘤样癌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三阴性乳腺癌干样细胞对EMT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TA2小鼠三阴性乳腺癌中乙醛脱氢酶1^+(ALDH1^+)和CD133^+表型的乳腺癌干样细胞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发生中的作用,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A2小鼠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LDH1及CD133的表达量并分选出具有ALDH1^+、ALDH1-、CD133^+、CD133-表型的乳腺癌细胞,将其分别接种于TA2小鼠,根据细胞表型不同设置为ALDH1^+、ALDH1-,CD133^+、CD133-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制成组织切片,行三阴性乳腺癌中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ALDH1、CD133与EMT相关蛋白Twist1、E-cadherin和VE-cadherin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乳腺癌干细胞标记物ALDH1及CD133在TA2小鼠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31.2%和6.5%。ALDH1^+、CD133^+组肿瘤生成能力明显强于ALDH1-、CD133-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LDH1、Twist1、VE-cadherin在ALDH1^+组的表达明显高于ALDH1-组(均P<0.05),E-cadherin在ALDH1^+组的表达低于ALDH1-组(P<0.05)。CD133、Twist1、VE-cadherin在CD133^+组的表达明显高于CD133-组(均P<0.05),Ecadherin在CD133^+组的表达低于CD133-组(P<0.05)。结论:TA2小鼠三阴性乳腺癌中ALDH1^+和CD133^+表型的乳腺癌干样细胞可影响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并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形成。
刘加蒙孙保存孙慧誌张丹芳林贤李岩磊古强董学易刘芳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ALDH1CD133
血管内皮诱导培养基促进结肠癌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在血管内皮诱导环境下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方法:将3种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和HT29分别置于含有内皮细胞诱导因子的条件培养基中培养15 d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特异性指标白细胞分化抗原3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1,CD3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4,CD34)的表达变化;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HCT116细胞在内皮诱导培养基及普通培养基中CD31、CD34的表达变化;通过三维培养观察内皮诱导培养基对HCT116细胞体外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显示诱导培养15 d后的3种细胞中低分化HCT116细胞的CD31、CD34表达增强最明显,而中分化的SW480细胞和高分化的HT29变化不显著。细胞免疫荧光显示与普通培养基相比,内皮诱导培养基中HCT116细胞的CD31、CD34表达显著增强。体外三维培养发现经内皮诱导培养后的HCT116细胞较对照细胞成管能力显著增强。结论:血管内皮诱导培养基促进具有较强干细胞样特性的结肠癌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李逸仙孙保存刘志勇赵秀兰张艳辉程润芬齐丽莎
关键词:结肠癌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
Twist1对人乳腺癌细胞E-cadher in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转录调控因子Twist1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上调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Twist1的表达,利用RT-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分析上调Twist1对E-cadherin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分析对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三维培养观察Twist1对MCF-7细胞成血管能力的影响。结果:MCF-7细胞过表达Twist1抑制细胞E-cadherin的表达,并且导致其亚细胞定位异常,细胞迁移运动能力增强,细胞成血管能力增强。结论:Twist1能抑制MCF-7细胞E-cadherin的表达,并增强其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
张冲孙保存张丹芳刘芳董学易刘志勇车娜赵秀兰
关键词:TWIST1E-CADHERIN乳腺癌
p-STAT3通过上皮间质转化影响结肠癌的转移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p-STAT3的活化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Snail、MMP2的相关性,及其在离体细胞实验中激活受抑后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STAT3与Snail、MM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三者与TNM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MTT实验筛选AG490对增殖无影响的浓度和时间,并用该浓度和时间进行后续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G490抑制p-STAT3活化后STAT3、Snail、MMP2蛋白表达情况;划痕实验观察p-STAT3活化受抑后,结肠癌细胞迁移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p-STAT3的表达与Snail、MMP2均存在相关性,且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两个结肠癌细胞系中,通过MTT实验,选出10μM作为AG490的最佳作用浓度,并采用该浓度进行后续实验。AG490抑制p-STAT3活化后Snail、MMP2表达明显下降,而STAT3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且当AG490抑制p-STAT3活化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p-STAT3可以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促进结肠癌的转移。
韩聪孙保存赵秀兰张艳辉古强刘芳赵楠吴丽丽
关键词:结肠癌上皮间质转化P-STAT3SNAILMMP2AG490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