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医科大学创新基金(CX200307)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姜蓉汪维伟段江洁张建华王蓓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医科大学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分化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细胞分化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胎儿
  • 3篇细胞
  • 2篇羊膜
  • 2篇上皮
  • 2篇胎儿骨髓
  • 2篇体外
  • 2篇体外诱导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分化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汪维伟
  • 5篇姜蓉
  • 3篇段江洁
  • 2篇王蓓
  • 2篇田静
  • 2篇张建华
  • 1篇段征
  • 1篇杨艳

传媒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胎儿肠壁结缔组织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肠上皮细胞的分化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胎儿肠壁结缔组织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上皮细胞。方法制备含胎儿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组织块,酶消化去肠上皮。将DAPI标记的第3代BMSCs种植于组织块黏膜下层面,设加和不加EGF的A、B组;另设BMSCs细胞爬片的C、D对照组。体外培养至第12天,做光镜、CLSM的形态、组化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①荧光显微镜下组织块表面有DAPI荧光标记细胞,同一切片HE染色显示这些细胞呈上皮样形态。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B组组织块表面的细胞和C组的细胞都能表达CK及CK20,D组为阴性;肠组织块有EGF表达。CLSM下组织块表面可见蓝色DAPI和红色CK或者绿色EMA双荧光标记阳性细胞。③PAS反应显示在细胞与结缔组织之间有基膜样结构出现。结论肠壁结缔组织能诱导BMSCs分化为上皮细胞,内源性EGF可能是其诱导因素之一。
段江洁王蓓张建华姜蓉汪维伟
关键词:结缔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GF受体或IGF受体的表达与其向上皮细胞分化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s,EGF-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receptors,IGF-1-R)与其向上皮细胞分化分化的关系。方法:取第3代(P3)-BMSCs分别用或不用含EGF、IGF-1的介质诱导培养;另取P5-BMSCs用EGF-R抗体或IGF-1-R抗体孵育4 h后,加入含或不含EGF、IGF-1的培养基培养。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细胞表达EGF-R、IGF-1-R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的时间。结果:P3-BMSCs分别于无诱导培养的8~11 d、10~14 d和16~18 d首次表达EGF-R,IGF-1-R和CK;经EGF或IGF-1诱导后,EGF-R、IGF-1-R的表达较无诱导组提前2~4 d。P5-BMSCs经抗EGF-R或IGF-1-R抗体阻滞后,细胞表达CK的时间较对照晚2 d。结论:EGF-R和IGF-1-R的表达与培养的BMSCs向上皮细胞分化密切相关;体外培养的P4-BMSCs~P5-BMSCs为加入外源性EGF、IGF-1诱导其向上皮细胞分化的最佳时间点。
姜蓉段江洁田静汪维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受体分化
去上皮羊膜及其浸提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去上皮羊膜及其浸提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上皮细胞的分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从胎儿四肢长骨分离BMSCs,扩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第3代(P3)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71和HLA-DR)的表达,并用4,6-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第4代BMSCs(P4-BMSCs)。机械法去除正常胎盘羊膜上皮,制成去上皮羊膜,并制备去上皮羊膜浸提液。将DAPI标记的BMSCs接种于羊膜上,设加或不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类胰岛素1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羊膜浸提液诱导组及细胞爬片对照组,体外诱导培养后,采用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学法检测各组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EGF-R和IGF-1-R的表达,并于诱导后第10天计算CK阳性细胞率。结果原代BMSCs呈典型旋涡状生长,P3细胞表达CD29和CD71,不表达CD34和HLA-DR。羊膜组和细胞爬片组BMSCs在加入EGF或IGF-1诱导后,表达EGF-R和IGF-1-R的时间较未加生长因子的对照组提前2~4 d,表达CK的时间提前2~6 d,单用羊膜组或羊膜浸提液组的表达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第10天,单用羊膜或羊膜浸提液诱导组的CK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细胞爬片对照组(P<0.05);羊膜与EGF、IGF-1联合诱导组高于单用羊膜组(P<0.05);EGF诱导组高于IGF-1诱导组(P<0.05)。结论羊膜及羊膜浸提液、外源性EGF和IGF-1在体外均可诱导BMSCs向上皮细胞分化,羊膜可能主要通过其所含的细胞因子诱导BMSCs向上皮分化。
段江洁田静姜蓉汪维伟
关键词:羊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
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体外诱导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体外诱导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其对种植于羊膜上BMSCs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EGF、IGF-1体外诱导第3代BMSCs培养7 d后,检测各组细胞角蛋白(CK)及上皮膜抗原(EMA)的阳性细胞率。检测去上皮羊膜有无EGF或IGF-1表达情况;观察生长因子对种植于羊膜上BMSCs的分化影响。结果:EGF 30 ng/ml或IGF-1 50 ng/ml组的CK及EMA阳性细胞率高于其余剂量组;两因子联合诱导组的CK及EMA阳性细胞率均高于各单因子组;30 ng/ml EGF和50 ng/ml IGF-1联合组的阳性细胞率最高;去上皮羊膜表达EGF,不表达IGF-1;BMSCs在羊膜上生长不受外源性生长因子影响。结论:EGF和IGF-1在体外均有诱导BMSCs向上皮细胞分化的作用;以30 ng/ml EGF和50 ng/ml IGF-1联合组的协同作用最强;种植于羊膜上的BMSCs可生长为复层上皮结构,羊膜中的EGF可能是其诱导作用的内源性因素。
杨艳段征姜蓉汪维伟
关键词:羊膜分化
胎儿肠壁结缔组织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上皮细胞(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在体外能诱导分化为上皮细胞,而胚胎原始消化管上皮的分化受肠壁间充质的诱导。肠壁结缔组织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上皮细胞,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胎儿肠壁结缔组织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上皮细胞。设计:体外培养,对比观察。单位:实验于2004-07/2006-07在重庆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完成。材料:表皮生长因子为Sigma公司产品;CK,CK20为中山生物有限公司产品。收集四五个月流产胎儿标本6例的四肢骨髓,Ficoll离心,分离、培养、扩增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胎儿十二指肠乳头以下肠段,剥去肌层和外膜,酶消化去除上皮,剪成约15 mm×5 mm的组织块。胎儿标本由临床学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同意提供胎儿用于实验,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实验分4组进行:干细胞移植组和干细胞移植+表皮生长因子组分别将DAPI标记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104)个移植于肠壁结缔组织块的黏膜下层表面;干细胞组和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组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爬片;其中干细胞移植+表皮生长因子组和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g/L表皮生长因子;4组均体外培养12 d。主要观察指标:①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及分布。②干细胞移植组和干细胞移植+表皮生长因子组组织块培养12 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与荧光显微镜观察同一肠壁结缔组织表面细胞形态。③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标记细胞CK及CK20的表达,以及肠壁结缔组织是否表达表皮生长因子。④高碘酸-希夫反应(PAS反应)检测DAPI标记细胞与结缔组织间有无基膜样物质产生。结果:①荧光显微镜下干细胞移植组和干细胞移植+表皮生长因子组的组织块表面均有DAPI标记的荧光阳性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该部位细
汪维伟王蓓张建华姜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胎儿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