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207)

作品数:14 被引量:134H指数:8
相关作者:黄海军刘艳霞刘勇严立文杨曦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地面沉降
  • 6篇黄河三角洲
  • 5篇遥感
  • 4篇海岸
  • 3篇海岸线
  • 3篇岸线
  • 3篇INSAR
  • 2篇短基线
  • 2篇图像
  • 2篇全新世
  • 2篇现代黄河三角...
  • 1篇地表
  • 1篇地层
  • 1篇地面沉降监测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漏斗
  • 1篇动力分析
  • 1篇形变
  • 1篇悬浮体
  • 1篇压实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东省环境保...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14篇黄海军
  • 9篇刘艳霞
  • 5篇刘勇
  • 4篇严立文
  • 3篇毕海波
  • 3篇杨曦光
  • 2篇刘一霖
  • 2篇马立杰
  • 2篇刘晓
  • 2篇张金芝
  • 2篇罗亚飞
  • 1篇赵超英
  • 1篇张勤
  • 1篇杜廷芹
  • 1篇杨晓阳
  • 1篇王耕
  • 1篇李培英
  • 1篇杨成生
  • 1篇陈纪涛
  • 1篇丘仲锋

传媒

  • 3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海岸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新世大暖期莱州湾东-南岸古海岸线位置追踪被引量:4
2014年
全新世大暖期海侵边界的位置确定对研究区域古沉积环境演化和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地区造成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基础性前提.古海侵边界的确切位置可以通过追踪具有连续地层区域的海相地层尖灭点实现.本文选取莱州湾东岸具有钻孔数据和典型古海岸线地貌标志的区域为试验场,提出了一种探地雷达(GPR)追踪大暖期海侵边界的方法.结果显示,选取探测深度7—8m、图像分辨率0.3m的100MHz超强地面耦合(RTA)非屏蔽天线能够较好地识别海侵体系界面,结合已有钻孔Y61和现场探挖的浅钻,能够获得海侵沉积层由海向陆逐渐向上延伸、直至尖灭的层位位置变化信息的剖面图像.依据已确立的方法,在莱州湾南岸已有钻孔ZK305附近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海侵形成的粉砂、细砂和泥的薄互层以楔形侵入至古今陆相沉积层间,在雷达图像上会形成明显的反射特征.方便快捷的探地雷达技术结合部分钻孔资料可用于海相层、古海岸线位置的精确测定,为古海岸线位置不确定的区域提供纵向直观、层序地层方面的判定依据.
刘艳霞黄海军祁雅莉刘晓杨曦光刘勇
关键词:钻孔数据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压实固结及其对地面沉降贡献估算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1987年黄河三角洲综合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152个钻孔与土力学中的分层总和计算法,对研究区域由沉积物自重压实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沉积物自重压实影响,总沉降量最小157mm,最大1 398mm,平均值669mm,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的趋势。软土层是自重压实沉降的主要贡献层,其占到沉积物压实沉降总量的65%。与研究区内水准监测数据对比显示,沉降量估算结果是合理可靠的。根据对比结果进一步估算了沉积物压实固结分量对地面沉降总量的贡献比,最小值为2.1%,最大值为15.0%,平均值为4.0%,沉积物自重压实固结对今后区域的地面沉降仍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谭晋钰黄海军刘艳霞
关键词:地面沉降压实固结软土黄河三角洲
基于遥感方法的大风江口悬浮体时空分布及扩散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溺谷型海湾是我国广西沿海广泛发育的典型海岸地貌类型,其悬浮体扩散过程和对曲折海岸环境的影响研究尚开展不多。根据2013年10月实测的大风江口悬浮体浓度数据,结合不同潮汐状态下的多期LandsatTM/ETM+卫星影像资料,对大风江口及毗邻海域的悬浮体时空分布和扩散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悬浮体浓度介于1.4~56mg/L之间,且底层高于表层,口门内大于口门外;悬浮体遥感反演的结果也表明,该区水体悬浮体浓度总体较低,径流携沙入海和不同潮汐状态是影响悬浮体浓度时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北部湾潮汐顶托和沿岸NE-Sw余流的影响下,河流入海物质主要在河1:2落淤和沿岸输移,参与河口横向拦门沙发育和溺谷型海湾的次生改造过程。
罗亚飞黄海军严立文毕海波张泽华
基于PSInSAR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地面沉降是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利用PSInSAR技术对覆盖现代黄河三角洲部分地区的10景ERS1/2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该研究区的地面沉降范围、沉降速率和形变时间序列情况。选取3个地面沉降范围和速率相对较大的区域进行重点分析,同时将监测结果与相应时间段的居民区分布图和油田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沉降与石油开采、地表载荷增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利用水准观测数据对获得的监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显示PSInSAR监测结果与水准观测数据吻合,中误差达到mm级。
张金芝黄海军刘艳霞刘勇马立杰
关键词:INSAR现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
黄河三角洲深层地下水漏斗引发的地面沉降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GIS集成分析深层地下水、钻孔和水准观测等资料,揭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尤其南部广饶井灌区形成的大面积深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时空演化规律及抽水引发的地面沉降特征.东营和广饶地面沉降漏斗与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分布相一致,中心沉降量和速率分别为155.1mm、28.2mm/a和356.0mm、64.7mm/a.在深层地下水下降速率为2m/a的情况下,运用土力学模型分层计算黄河三角洲沉降量,第二、三压缩层年最终压缩量分别为36—63mm和98—138mm,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
刘勇黄海军李培英马立杰张金芝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深层地下水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对洲体演变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的特点和对三角洲发育演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认为,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普遍发生的地面沉降具有多因素和时空不连续性的特点,给沉降区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使多种海岸带灾害的破坏和影响加剧;地面沉降不仅可以造成地面标高损失,影响三角洲的垂向发育,还通过改变地面坡降来影响河道的演变和尾闾的摆动,同时能引起相对海平面上升,在淹没沿岸低地的同时,加大潮差和滩面水深,使沿岸潮流和波浪作用增强,增加风暴潮的成灾几率,加速海岸蚀退和滩面冲刷。正确认识三角洲地面沉降对洲体演变的影响机理,做好科学防范措施,有利于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杜廷芹黄海军别君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河道演变海岸侵蚀
探地雷达在确定全新世海侵线方面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全新世大暖期古海岸线位置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探地雷达进行最大海侵位置追踪的方法,在探地雷达可获得连续沉积地层图像的理论基础上,在具有丰富研究资料的莱州湾东岸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ala RAMAC100MHz天线结合相应的图像处理手段,能够识别区域10 m以内浅地层中海陆相沉积物分界面,与已有钻孔和现场探挖浅孔剖面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实了利用探地雷达追踪全新世海侵时期古地层、将海相层尖灭点处确定为最大海侵线位置,进一步恢复古环境是可行的。本文为研究古海岸线位置提供的方法,即通过探地雷达探测地层,得到高清的可视化图像,这使得古海岸线位置确定更精确、更直观。
祁雅莉黄海军刘艳霞刘晓杨曦光
关键词:探地雷达地层图像处理
不同空间尺度下石臼陀岛海岸线提取的遥感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空间尺度作为地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海—陆—气三相交互作用的海岸线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和实用意义。基于QuickBird、SPOT5和Landsat5等多源遥感影像提取石臼陀岛海岸线,构建了基于像元数的精度评价模型。依据分形理论,通过尺度转换模型,研究了海岸线遥感信息分维的尺度效应。在空间尺度校正的前提下分析了尺度效应造成的海岸线提取精度差异,以更加接近实际地对石臼坨岛海岸线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石臼陀岛整体海岸线的分形维数为1.0111;②海岸线尺度效应随海岸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该岛人工海岸线和粉砂淤泥质海岸线分形维数分别为1.0123和1.0089,前者较后者略大;③尺度转换后海岸线理论长度变化量表现出随尺度增加而增大的"边际效应"。
刘勇黄海军严立文
关键词:海岸线遥感分形维数
基于影像间潮滩地形修正的海岸线监测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被引量:23
2012年
针对潮滩环境中潮汐和坡度变化对海岸线变化监测的影响,提出一种通过两景影像计算潮滩坡降进而准确获得海岸线的方法,并利用坡降值估算潮滩体积。以岸线变化较剧烈的黄河三角洲南部的甜水沟口至小清河口的粉砂淤泥质潮滩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合遥感影像、实测固定断面数据和水深测量数据分析表明,影像间的潮差对坡降估算值虽有较大影响,但选择合适潮位估算潮滩坡降是可行的,估算坡降的最小相对误差可达0.2%,均方根误差小于实测坡降一个数量级。1973-2009年甜水沟口至小清河口14个年份的岸线变化分析显示,黄河改道对本区的直接淤积影响在甜水沟向南3km范围内,最大淤积区位于甜水沟口附近,年均淤积率31m/a,而后在1989-2002年海区南部出现较大幅度淤积,主要为黄河入海水沙直接或间接淤积造成的;研究时段内岸滩总体演化趋势为蚀退,最大年均蚀退速率51m/a,黄河改道造成的海洋动力变化是影响本区海岸冲刷的主要因素。验证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的潮滩体积用于指示海滩冲淤变迁是合理可行的。
刘艳霞黄海军丘仲锋陈纪涛杨曦光
关键词:海岸线遥感黄河三角洲
短基线集InSAR技术用于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与人为因素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利用2007—2010年间存档的30景Envisat ASAR数据,运用SBA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进行全面具体监测,获取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表形变特征场,分析了典型沉降区形变时间序列特征,结合相关资料对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地下水抽取、油气开采与工程建筑等)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油田区地表形变范围与断层存在一定相关性。
刘一霖黄海军刘艳霞毕海波张翼罗亚飞
关键词:地面沉降STAMPS油气开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