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388)
- 作品数:18 被引量:73H指数:4
- 相关作者:孙金生王执铨姜文刚钱玉文黄鹤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传输控制协议拥塞控制中往返时间公平性分析的新结论
- 2011年
- 通过平面图形和建模的方法,分析了传输控制协议(TCP)拥塞控制中的网络往返时间(RTT)公平性.对于瓶颈链路,如果采用主动队列管理(AQM),两个竞争的TCP数据流流量比值近似为RTT比的倒数,存在RTT不公平性;如果采用弃尾队列管理,只有在不发生数据包超时的情况下,才出现明显的RTT不公平性,如果出现数据包发送超时,则情况较为复杂,频繁出现RTT大的TCP数据流多占用网络带宽的现象,因此很难得到一般性的结论.最后通过NS2仿真来验证所建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 姜文刚孙金生王执铨
- 关键词:网络拥塞控制拥塞窗口主动队列管理
- 自适应PD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 网络拥塞控制存在参数时变和非线性等问题,固定参数配置的PID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针对这个不足,提出l种自适应PD(adaptive proportional and differential,APD)主动队列管理...
- 江菊花孙金生
- 关键词:拥塞控制主动队列管理自适应PD
- 一种网络协同隐蔽时间信道模型
- 2013年
- 为解决传统网络隐蔽时间信道传输效率低、不可靠等问题,提出一种由多个计算节点协作完成网络信息隐藏的协同隐蔽时间信道(SCTC)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简单、可靠的同步机制,协调多个网络节点可靠地协同发送隐蔽信息。通过理论分析可知这种信道的效率比传统隐蔽信息的效率高。设计了可靠的、抗干扰的同步协议,确保了隐蔽信道的可靠性。采用了透明的隐蔽信息嵌入法,方便用户使用。为了进一步了解该信道的性能,对SCTC的传输效率、鲁棒性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SCTC的传输效率是传统隐蔽时间信道的2.6倍,其抗检测性和鲁棒性更优。
- 钱玉文宋华菊张彤芳唐弈
-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隐写鲁棒性
- 一种基于网络隐蔽时间信道的网络指纹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为解决基于隐蔽时间信道的网络指纹系统的不稳定、低效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指纹模型。在该模型中,客户端的物理信息被编码成指纹信息,利用隐蔽时间信道将指纹信息随正常数据一起发送到指纹服务器上,服务器通过提取指纹信息验证客户端的合法性;引入了基于几何编码的信息编码方式以及跨多个网络包冗余嵌入的信息隐藏方式,提高了网络指纹系统的效率,增强了网络指纹系统的鲁棒性和安全性。按照该模型建立了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安全性,且在网络欺骗攻击下,准确地辨别网络欺骗的概率超过99%.
- 钱玉文宋华菊孔建寿朱晓妹
-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隐蔽信道网络指纹
- 基于模型算法控制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 2013年
- 通过深入分析TCP/AQM系统的动态特性,提出一个新的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模型算法控制(MAC)提出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MACAQM),并给出了MACAQM的详细设计过程和参数选取的原则.大量不同网络环境的仿真实验表明了MACAQM算法的有效性.与PI,RaQ和REM等算法相比较,MACAQM具有收敛速度快、队列抖动小的优点.同时,MACAQM的采样间隔相对较大,算法实现简单,所以计算量较小,占用的路由器资源也较少.
- 徐琴孙金生
- 关键词:网络拥塞控制主动队列管理模型算法控制
- TCP拥塞控制中的死锁与混沌被引量:2
- 2011年
- 为了研究传输控制协议(TCP)拥塞控制中的死锁和混沌现象,提出TCP发送端解除死锁的方法,以避免因为死锁而导致网络传输的不公平性,该文通过分析logistic映射的初始值对其状态的影响,证明了不同的初始值会改变混沌系统的状态。把该证明结果用于分析TCP拥塞控制,指出了对于确定参数的网络系统,不同的初始值会导致网络处于周期变化、混沌或不稳定状态,而死锁就是不稳定状态。因此,TCP发送端可以采用改变初始值的方法来避免死锁。仿真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除死锁,使网络回到混沌状态,提高网络传输的公平性。
- 姜文刚孙金生王执铨
- 关键词:死锁混沌拥塞控制拥塞窗口LOGISTIC映射
- 基于T-S模糊模型的状态反馈控制AQM算法
- 针对网络拥塞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利用T-S(Takagi-Sugeno)模糊模型对非线性系统具有很好逼近的特点来建立网络拥塞控制系统的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采用状态反馈控制设计了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
- 孙金生李彬
- 关键词:主动队列管理拥塞控制T-S模糊模型状态反馈控制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领导者的拥塞控制算法被引量:2
- 2012年
-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存在的拥塞问题,设计一种基于领导者的拥塞控制算法,利用分布式动态系统的理论对拥塞问题进行建模,并证明了所提出的算法能够保证所有节点的发送速率收敛到可用的最小带宽,同时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所提出的算法在变拓扑网络结构下的有效性,仿真实验表明,基于领导者的拥塞控制算法能够很好地抑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拥塞现象,保证较高的吞吐量和较低的网络延时,提高整个网络的服务质量。
- 杨歆豪李泽
-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拥塞控制可用带宽
- 基于T-S模糊模型的PI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 针对网络拥塞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利用T-S(Takagi.Sugeno)模糊模型对非线性系统具有很好的逼近的特点建立网络拥塞控制系统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采用PI(proportional-integral)控制器设计一种新的...
- 孙金生刘雪梅
- 关键词:网络拥塞控制T-S模糊模型主动队列管理PI控制器
- 模糊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AQM算法被引量:4
- 2010年
- 针对网络拥塞控制存在的非线性、参数时变等问题,将T-S模糊推理模型与单神经元自适应PID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基于T-S模糊模型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该算法利用模糊模型,在线调整神经元增益参数以实现对算法性能的改进.详细给出了基于T-S模糊模型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的原理、增益在线调整的T-S模糊控制器的模糊规则和隶属度函数.仿真结果表明,与改进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SNAPID)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够将队列长度迅速的收敛到期望值附近.此外,与随机指数标记(REM)算法、比例积分(PI)算法及改进的NAPID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以及更小的队列长度波动.
- 孙金生李彬
- 关键词:网络拥塞控制单神经元主动队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