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0A165)

作品数:24 被引量:181H指数:9
相关作者:董毅汪凯陈学全李慧赵菁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哥伦比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0篇精神分裂症
  • 20篇分裂症
  • 15篇精神分裂症患...
  • 6篇症状
  • 5篇面孔识别
  • 5篇精神症
  • 5篇精神症状
  • 5篇共情
  • 4篇自我面孔识别
  • 3篇信度
  • 3篇自我
  • 3篇量表
  • 3篇面孔
  • 2篇敌意
  • 2篇动机
  • 2篇心理
  • 2篇心理理论
  • 2篇信效度
  • 2篇抑郁
  • 2篇阴性

机构

  • 2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8篇安徽省精神卫...
  • 2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合肥市精神病...
  • 1篇国立政治大学

作者

  • 24篇董毅
  • 19篇汪凯
  • 9篇陈学全
  • 9篇李慧
  • 7篇马玉婷
  • 7篇赵菁
  • 6篇朱春燕
  • 6篇赵子丛
  • 6篇常荷
  • 6篇刘勇
  • 6篇李倩倩
  • 5篇穆菁菁
  • 5篇耿峰
  • 5篇张凤凤
  • 4篇杨琪
  • 4篇朱道民
  • 3篇季芳
  • 3篇王龙
  • 3篇程赓
  • 3篇杨丽达

传媒

  • 13篇中华行为医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迫症患者共情缺陷及其与症状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共情能力及其与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53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测试,与54例对照者比较,同时做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估。结果强迫症患者的IRI-C总分、观点采择分、想象力分和共情性关心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个人痛苦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IRI-C总分、观点采择、想象力、共情性关心与YBOCS分无相关性,IRI-C个人痛苦因子分与YBOCS总分(r=0.31,P<0.05)、强迫思维分(r=0.31,P<0.05)和强迫行为分(r=0.28,P<0.05)呈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广泛的共情能力损害,其共情缺陷可能反映了一种素质性特征。
孙正董毅朱春燕杨丽达王龙穆菁菁王安珍谢思思杨琪季芳陈洁张小倩洪虹
关键词:强迫性人格障碍
自我面孔识别的神经机制
2011年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其涉及复杂的心理过程和表现,反应了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自我面孔识别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构成自我发展的基础。
常荷董毅汪凯
关键词:面孔识别神经机制自我认知心理过程自我发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与共情及精神症状的相关性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能力与共情能力及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订版元认知评估量表(MAS-A)和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77例处于疾病治疗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4例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进行元认知和共情能力评估,86例正常者作IRI-C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作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MAS-A总分[(8.8±3.3)分]及其自我反省[(3.4±1.1)分]、理解他人[(2.5±1.0)分]、去中心化[(0.4±0.6)分]和控制分量表分[(2.4±1.1)分]均低于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分别为:(12.7±3.4)分、(4.9±1.2)分、(3.3±0.9)分、(1.1±0.7)分、(3.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评分与共情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229-0.305,P<0.05),与PANSS评分间呈负相关(r=-0.248--0.491,P<0.05),控制症状评分后,元认知评分与共情评分间的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能力受损,元认知损害与共情缺陷间存在关联,提示两者间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吴伟明董毅Lysaker P.H汪凯朱道民王龙刘勇陈学全李慧赵菁马玉婷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元认知共情精神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整体加工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对面孔整体加工的差异,探讨整体加工与执行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合成面孔任务(CFT)对56名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4名正常人进行测试,同时做威斯康辛卡片分类任务(WCST)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估.结果 患者组CFT的合成面孔效应分数(CFEs)[(-2.75±0.72)分]、正确率[(68.13±17.26)%]和DS得分[(19.73±4.38)分]低于正常组[分别为:(0.14±0.58)分、(83.61±10.48)%和(24.33±2.08)分],CFT的平均反应时[(7015±3685) ms]和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27.45±15.67)个]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095±1883) ms和(11.93±8.87)个],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FT的正确率与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r=-0.339,P<0.01)和DS得分(r=0.314,P<0.05)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CFT的CFEs和平均反应时与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和DS得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面孔整体加工损伤,面孔加工准确性的降低可能与执行功能受损有关.
赵菁董毅汪凯马玉婷季益富朱道民穆菁菁陈学全李慧
关键词:面孔识别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及童年创伤的关系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和童年创伤的关系。方法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1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攻击行为评估,将患者分为攻击组(58例)和非攻击组(77例),同时做中文版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问卷(AIHQ—C)以及童年创伤问卷(CTQ)评估,分析童年创伤、敌意归因偏向与攻击行为问的关系。结果攻击组患者AIHQ—C敌意偏向总分[(6.27±1.20)分]、责备偏向总分[(8.04±1.97)分]和攻击偏向总分[(6.17±1.02)分]均高于非攻击组患者[分别为:(5.90士0.97)分、(6.91±2.10)分、(5.59士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AIHQ-C评分、CTQ总分和MOAS分两两间均呈正相关(r=0.171~0.350,P〈0.05—0.01);回归分析显示,敌意归因偏向可直强预测患者攻击行为(β=0.342,P〈0.05),在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童年创伤经历及归因方式相关,童年创伤通过敌意归因偏向的中介作用对患者的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陈学全汪凯董毅李文飞夏海涛季益富靳胜春白伟曹小梅余家快王瑞斌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敌意归因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眼区情绪识别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及其与眼区情绪识别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创伤经历问卷(CTQ)对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评估,同时作眼区基本情绪识别任务(EBEDT)测试,与5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CTQ总分[(47.86±13.26)分]高于对照组[(34.27±7.27)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分量表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EBEDT总正确率[(73.42±11.86)%]低于对照组[(86.74±6.16)%],总平均反应时[(4321.40±1956.83)ms]高于对照组[(2776.754-703.42)ms],喜、惊、恐、悲、厌和怒六种情绪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CTQ总分与EBEDT总正确率及喜、惊、悲和怒眼区情绪识别的正确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90,r=-0.419,r=-0.451,r=-0.391,r=-0.344,P〈0.01);正常对照者CTQ总分与EBEDT总分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水平与眼区情绪认知能力存在相关,提示早年的创伤经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
赵子丛董毅汪凯朱春燕谢雯程赓张爱国李倩倩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情绪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与共情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共情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54例健康对照者作比较,同时作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评估。结果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2188±1138)ms]长于对照组[(1152±326)ms,P〈0.01],正确率[(804-16)%]低于对照组[(88±6)%,P〈0.01]。患者组IRI-C总分、胛分、FS分、EC因子分[分别为(44.82±10.50)分,(8.98±3.56)分,(11.87±4.38)分,(14.73±4.00)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85±10.28)分,(10.78±3.86)分,(14.98±6.12)分,(17.39±4.56)分],PD因子分[(9.37±5.12)分]高于对照组[(6.52±3.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患者组SFRT正确率与IRI-C的FS因子分呈正相关(r=0.322,P〈0.05).平均反应时与PD因子分呈正相关(r=0.303,P〈0.05);对照组SFRT正确率与IRI-C的FS因子分呈正相关(r=0.360,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我面孔识别及共情能力的缺损,自我面孔识别能力与共情能力问存在某种关联。
常荷董毅汪凯熊祖伦张凤凤张晓倩张爱国章龙泽李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我面孔共情
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的信效度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 分析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RSAS-C对314名正常健康者和20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随机抽取75名正常者和102名患者间隔两周后进行重测,评估重测信度,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总分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症状分为效标,计算效标关联效度.结果 信度检验:总样本、患者组和正常组RSAS-C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87、0.804和0.759;分半信度分别为0.715、0.740和0.676;重测信度分别为0.902、0.916和0.831.效度检验:总样本、患者组和正常组RSAS-C得分与TAS-20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1、0.398和0.154,患者组RSAS-C得分与PANSS阴性症状分的相关系数为0.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RSAS-C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表明RSAS-C具有较好的实证效度.结论 RSAS-C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正常人群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群快感缺失状况的评估.
马玉婷董毅汪凯赵菁穆菁菁刘勇杨琪陈学全耿峰李慧
关键词:信度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与自我接纳、自我效能及自尊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自我接纳、自我效能及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测试,并与54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同时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作评估。结果: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2189±1138)ms明显长于对照组(1152±326)ms(Z=-6.86,P<0.001),正确率(81±16)%低于对照组(88±6)%(Z=-2.82,P<0.01)。患者组SAQ评分平均(38.37±7.25)分低于对照组(43.19±5.61)分(Z=-3.42,P<0.01);SES评分平均(21.21±5.22)分低于对照组(23.33±4.44)分(Z=-2.13,P<0.05);GSES评分平均(22.27±5.98)分低于对照组(24.41±4.83)分(Z=-2.29,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SFRT平均反应时与SES得分(r=-0.430)、GSES得分(r=-0.396)均呈负相关(P均<0.01);SFRT正确率与SAQ总分(r=0.367)、自我接纳因子分(r=0.298)、自我评价因子分(r=0.266)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我面孔识别能力的缺损,自我接纳、自尊水平及自我效能均低于正常人。
熊祖伦常荷董毅张晓倩张凤凤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我面孔识别自我接纳自我效能自尊
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部动机与心理理论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部动机损害及其与心理理论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精神分裂症内部动机量表(IMI-SR)和心理理论故事图片任务(ToM-PST)对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60例健康对照者作比较.结果 患者组IMI-SR总分[(88.43±22.42)分]、兴趣性因子分[(29.11±8.31)分]和选择性因子分[(29.71 ±8.82)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7.77±27.31),(32.03±8.29)和(35.33±9.85)分,P<0.05 ~0.01].患者组ToM-PST总分[(36.59±11.8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7.17±2.08)分,P<0.01],各因子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IMI-SR总分与PANSS总分(r=-0.255,P<0.05)、阴性症状分(r=-0.361,P<0.01)和阳性症状分(r=-0.298,P<0.05)呈负相关.患者组IMI-SR总分与ToM-PST总分(r=0.345,P<0.01)、理解初级信念(r=0.296,P<0.05)、理解初级错误信念(r=0.243,P<0.05)、初级信念总分(r=0.311,P<0.01)、理解次级错误信念(r=0.254,P<0.05)、次级信念总分(r=0.284,P<0.05)和理解欺骗(r=0.286,P<0.05)呈正相关.控制症状评分后,患者组IMI-SR总分与ToM-PST总分及其理解初级信念分、初级信念总分、理解次级信念、次级信念总分和理解欺骗分的相关性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内部动机和心理理论损害,患者内部动机障碍和心理理论缺陷可能具有某种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李倩倩汪凯Jimmy Choi董毅朱春燕杨丽达刘勇赵子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内部动机心理理论精神症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