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242)
-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3
- 相关作者:许建军冯宏祖王兰郭文超刘慧敏更多>>
- 相关机构:塔里木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疏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Wolbachia对苹果蠹蛾生殖调控的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背景】苹果蠹蛾是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研究显示,苹果蠹蛾体内所含的Wolbachia属于具有诱导胞质不亲和(CI)现象的A组中Dor亚组。本研究目的在于摸清苹果蠹蛾体内的Wolbachia对宿主的生殖调控是否具有诱导胞质不亲和的功能。【方法】通过饲喂抗生素消除苹果蠹蛾体内的Wolbachia,比较感染与消除Wolbachia的苹果蠹蛾生态适合度以及Wolbachia感染对苹果蠹蛾生殖的影响。【结果】消除Wolbachia后,苹果蠹蛾F_1、F_2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产卵量、孵化率和蛹的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Wolbachia对苹果蠹蛾成虫的寿命、产卵前期、平均产卵量和性别比例均无影响。不同处理苹果蠹蛾之间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杂交的苹果蠹蛾都能产卵,且卵可以正常孵化。【结论与意义】在自然状态下苹果蠹蛾体内的Wolbachia不能诱导其宿主的胞质不亲和现象。
- 冯宏祖曹玉杨明禄刘慧敏许建军
- 关键词:WOLBACHIA苹果蠹蛾生殖调控
- 赤眼蜂对苹果蠹蛾卵功能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以苹果蠹蛾卵为寄主,在25℃的条件下,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吉林种群、新疆抗旱种群)和螟黄赤眼蜂对苹果蠹蛾卵功能反应以及自身的干扰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苹果蠹蛾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吉林种群、新疆抗旱种群以及螟黄赤眼蜂的寄生作用有明显的影响,其寄生效应符合功能反应模型HollingⅡ型,方程分别为Na=0.9459Nt/(1+0.0446Nt)、Na=0.9675Nt/(1+0.0416Nt)和Na=0.7403Nt/(1+0.0356Nt),对苹果蠹蛾卵的日最大寄生量为21.20、23.24和20.79粒,寄生1粒卵所需的时间为0.0472、0.043和0.048 h,搜索效率分别为0.9459、0.9675和0.7403;赤眼蜂自身密度对寄生作用也存在干扰效应,用Hassell-Varley模型可表示为E=0.4411Pt 0.5231、E=0.3462Pt 0.6205和E=0.3326Pt 0.4441。研究结果为正确评价赤眼蜂控制苹果蠹蛾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冯宏祖王兰郭文超聂蒙张红涛许建军
- 关键词:赤眼蜂
- 释放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效果研究被引量:28
- 2014年
- 采用室内胁迫寄生和田间自然寄生相结合的办法,以筛选新疆南部荒漠绿洲生态区果园环境条件下对苹果蠹蛾有效的赤眼蜂蜂种,明确赤眼蜂对苹果蠹蛾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经过高温驯化的耐旱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有较好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对苹果蠹蛾卵寄生率最高分别达到79.92%和30.16%,田间罩笼试验释放赤眼蜂最高防效可达83.48%。田间多点示范表明,采用释放赤眼蜂结合喷施生物源农药等为重点的果树主要害虫生物防治配套技术对果园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较好,蛀果减退率最高达74.34%,平均为56.58%,释放赤眼蜂配合双向迷向丝蛀果减退率达85.93%,化学防治为89.06%,连续释放赤眼蜂持续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 许建军冯宏祖李翠梅吐尔逊王兰李志刚何江郭文超
- 关键词: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
- 苹果蠹蛾体内wolbachia wsp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虫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了苹果蠹蛾10个地理种群(新疆伊犁、吐鲁番、和田、石河子、奎屯、哈密、库尔勒、阿拉尔、喀什、和甘肃张掖)感染Wolbachia的状况,并对阿拉尔种群体内的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苹果蠹蛾10个地理种群全部感染了tWolbachia,利用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阿拉尔种群体内扩增出了617 bp的Wolbachia的ws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KC832324),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苹果蠹蛾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Dor亚群,与锤角细蜂亲缘关系较近。【结论】苹果蠹蛾体内普遍感染了Wolbachia,属于A群Dor亚群。
- 冯宏祖王月萍曹玉杨明禄刘慧敏许建军
- 关键词:苹果蠹蛾WOLBACHIAWSP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