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07021)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吴永宁李敬光刘嘉颖赵云峰王雨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我国典型地区膳食中全氟有机化合物污染水平研究
- 1.引言由于PFCs独特的物化性质,此类物质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污染广泛等特征,对人类具有潜在危害,因此PFCs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上环境和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确定此类物质的主要人体暴露来源以及暴...
- 王雨昕刘嘉颖李敬光吴永宁
- 核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中全氟有机酸被引量:1
- 2009年
- 全氟有机化合物(perfluorinatedorganiccompounds,PFCs)作为一种人造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疏水疏油性质,被广泛地用于制造防水防油并耐热的产品,如润滑剂、黏合剂、防污防水处理剂、消防泡沫以及食品包装用纸的表面处理等。此类化合物的污染范围十分广泛,甚至存在于偏远地区如北极的生物体内。虽然PFCs对于人类的健康危害还不是很明确,但根据动物毒理实验的结果,PFCs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
- 刘嘉颖李敬光韩杰赵云峰吴永宁
- 关键词:串联质谱法有机酸电喷雾血清核素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动物性膳食中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建立三类动物性膳食中典型全氟有机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实验优化了样品提取方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条件。样品经冷冻干燥后用甲醇提取,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C18色谱柱,甲醇和2 mmol/L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离;采用ESI负离子源并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测定。结果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2%~115%,检测限分别为76~129 pg/g干重和88~319 pg/g干重。运用该方法分析了9份膳食样品,三类样品中均检出目标化合物。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足以满足动物性膳食样品的检测。
- 刘嘉颖王雨昕李敬光赵云峰吴永宁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酸UPLC-MS/MS食品污染物
- 环境和生物基质中全氟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的进展
- 2008年
- 全氟有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PFOCs)作为一种人造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疏水疏油性质,被广泛地用于制造防水防油并耐热的产品,如润滑剂、黏合剂、防污防水处理剂、消防泡沫以及食品包装用纸的表面处理等。其中广泛应用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sulfonate,PFOS)等全氟有机酸类物质可能引发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危害日渐被国际社会所关注。
- 刘嘉颖李敬光吴永宁赵云峰
- 关键词:有机化合物全氟辛酸环境污染基质人体健康危害水处理剂
- 辽宁省人群全血中全氟有机化合物的地域分布
- 1.引言全氟有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PFCs)作为一种人造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疏水疏油性质,被广泛地用于制造防水防油并耐热的产品。研究表明...
- 刘嘉颖李敬光赵云峰吴永宁
- 文献传递
- 血清中全氟调聚醇和全氟酰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
- 1.引言全氟化合物(PFCs)由于其独特的亲水亲油性质,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工业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全氟调聚醇和全氟酰胺类化合物分别是全氟羧酸和全氟磺酸的前体,其中FOET和NMeFOSA分别是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
- 王雨昕李敬光郭斐斐赵云峰吴永宁
- 关键词:样品前处理血清检测
- 文献传递
- 我国居民全氟有机化合物暴露水平研究
- 1 引言全氟有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PFOCs)作为一种人造材料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其独特的疏水疏油性质,被广泛地用于制造防水防油并耐热的产品研究表明...
- 刘嘉颖李敬光赵云峰吴永宁
- 关键词:健康风险评价
- 文献传递
- 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 开展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成效评估被引量:4
- 2008年
- 1999年比利时因饲料发生二嘿英类(dioxins)污染动物性食品,造成14亿欧元的直接损失和政局不稳。20世纪因其污染引发的一系列灾难事件,如美国拉布卡纳尔镇、日本和中国台湾米糠油事件等,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对于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敲响了警钟。涉及POPs的论文数目和质量在环境类国际刊物中显著增加,已经在其长距离传输模型、复合效应和低剂量效应方面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
- 吴永宁李敬光
-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生态环境动物性食品灾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