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51058)

作品数:18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秦林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学

主题

  • 5篇政治
  • 4篇文艺
  • 4篇小说
  • 2篇丁玲小说
  • 2篇人性
  • 2篇散记
  • 2篇散文
  • 2篇左联时期
  • 2篇文学
  • 2篇文艺思想
  • 2篇《北斗》
  • 1篇电影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电影文学剧本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心理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延安时期

机构

  • 17篇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

  • 17篇秦林芳

传媒

  • 4篇文艺争鸣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扬子江(评论...
  • 1篇小说评论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治宣传”与“人性关怀”的并置——丁玲戏剧创作的意义形态被引量:1
2011年
丁玲的戏剧创作虽然缘自于切迫的政治宣传的需要,但由于其"个性思想"这一思想基因的潜在作用,她在创作中仍然表现出了"人性关怀"的非功利诉求。她通过对"爱情"视域的设置、对世俗人伦的关注和对倔强个性的描写,表现出了对"人"的权利的维护、对人伦温情的流连和对反专制斗争精神的赞美。"政治宣传"与"人性关怀"的并置,使丁玲的戏剧创作在意识倾向和主题蕴涵上形成了巨大张力。这不但呈示了丁玲主体意识的矛盾性,而且集中凸现了其1931年转型后的整个创作在意义形态上的复杂性。
秦林芳
关键词:政治宣传人性关怀
丁玲与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
2015年
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差不多和普洛文学运动是同时发生”,并贯穿于整个左联时期。它是左翼文艺界组织的一个重要的文艺运动,也是丁玲走向“革命”后所参加的第一个重要的文艺运动。自1931年初春“左转”至1933年5月被捕,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丁玲积极响应左联号召,以自己作为“左翼作家”、“左联领导”和“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的多重身份积极投入其中,为这一运动的开展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秦林芳
关键词:文艺大众化文学运动文艺运动
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中的民族话语——兼谈左联叙事策略调整的内因被引量:4
2014年
丁玲主编的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以东北"九一八事变"和上海"一·二八事变"为焦点,通过刊发理论文字和文学创作,传达出了以民族利益为本的民族话语,显现出了作者和编者的民族立场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这种与此期左联律令不相谐和的"反帝国主义"的民族话语的出现,昭示了左联此后转变的可能路向,也构成了促使左联调整叙事策略的内发性因素。
秦林芳
关键词:叙事策略阶级话语
论丁玲的“瞿秋白书写”被引量:3
2013年
综而观之,在延续半个多世纪的"瞿秋白书写"中,丁玲揭示了瞿秋白作为"战士"和"文人"的双重身份和二重人格。但是,由于在不同时期里所表现出的主体意识和心境不同,丁玲的"瞿秋白书写"多次转移了自己的视点和重心。这显示出了在"政治"与"文学"的张力场中丁玲自我意识倾向的波动和迁移。瞿秋白这个被书写的"他者",实际上成了人们观照丁玲复杂"自我"的一面镜子。
秦林芳
左联时期丁玲文艺思想的二元倾向被引量:1
2013年
左联时期,丁玲文艺思想呈现出显明的二元倾向。在有关文艺的本质、特征、功能的认识上,在主题、题材、人物的选择上,乃至在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要求上,丁玲同时操持着"为革命"和"为自我"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她既强调文艺的社会属性和"革命"性质,同时又凸显了文艺的审美属性和"自由"特征,从而把"革命"与"自由"极具矛盾性地焊接到了一起。在矢志"向左转"、并积极参与"革命文学传统"建构的同时,丁玲却也继承其早期文艺思想之余绪,将"自由"精神和"五四文学传统"接续到了1930年代。这一方面说明了其思想转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则显示出了"五四文学传统"在特殊历史语境中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秦林芳
关键词:文艺思想
“幻想”的价值——丁玲小说《阿毛姑娘》重识
2013年
丁玲小说《阿毛姑娘》是一篇"概念化建构"的作品。一方面,作品通过描写阿毛幻想的生成和对幻想的追求,表述了作者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作品则通过描写阿毛在追寻幻想时方式的失当以及其最后对幻想的弃置,从反面强调了人在追寻理想时既必须坚守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必须具有强大的坚韧性和意志力。这一人生思索,在以《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丁玲早期都市知识女性题材小说中,曾经得到了反复的呈示;而在本篇中,丁玲则将自己的如此思考又寄寓到了对乡村女子阿毛的刻画中,并以对阿毛的概念化建构再一次宣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秦林芳
关键词:《阿毛姑娘》幻想人生思索
政治化创作思维的延展与双重主体性的失落——论丁玲的《欧行散记》
2012年
建国前后,丁玲从她在陕北后期业已定型的政治化创作思维出发,在《欧行散记》中对"一边倒"政治路线作出了图解。这种具有先验色彩的"一边倒"政治倾向,泯灭了她作为创作主体对生活的独到发现;政治上的"一边倒"又催生了她文化上的"一边倒"——弃置了自主审视的理性,表现出了"唯苏联是从"的神化文化观念。
秦林芳
丁玲与《苦恋》:如何与为何被引量:1
2014年
1979年9月,白桦、彭宁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和丁玲的散文秽牛棚”小品(三章)》在《十月》第3期同时刊出。至于丁玲是否在第一时间就关注过《苦恋》,因为缺乏证据,现在不好坐实。但可以确定的是,最迟在1980年8月,她已亲耳闻听了白桦本人对《苦恋》的介绍。
秦林芳
关键词:《苦恋》电影文学剧本白桦小品散文
“苦难”与“求生”——丁玲小说《水》的人性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丁玲短篇小说《水》,于1931年9月始刊于《北斗》创刊号,至11月在该刊连载完毕。这篇小说得到作者本人和左翼评论界的高度重视。丁玲后来把它看做是自己‘(新作风的第一篇小说)’,自认它在‘有意识地要到群众中去描写群众,要写革命者,要写工农’方面取得了“突破“。
秦林芳
关键词:短篇小说《水》人性《北斗》
视像之“变”与视点之“常”——丁玲散文集《欧行散记》《访美散记》综论
2014年
丁玲的《欧行散记》和《访美散记》,在性质上均属国外记游散文。其中,前者出版于建国之初的1951年,后者则于改革开放之后的1984年问世,前后间隔了三十三年,时间跨度相当之大。虽然它们成文于两个不同的年代,虽然它们叙说的对象也明显有异,但是,丁玲贯注其中的政治心理和意识倾向却是一脉相通的。二者相比,变化的只是表面的视像,而在其政治心理支配下形成的深层次的价值视点则一以贯之。
秦林芳
关键词:综论文化立场政治心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