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280)
- 作品数:21 被引量:312H指数:9
- 相关作者:李军王学春贾志宽方新宇李军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平顶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长武旱塬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模式模拟被引量:9
- 2011年
- 采用实地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不同草粮轮作模式的模拟研究,分析了长武旱塬草粮轮作田的土壤水分恢复效应,以期探索出适合该地区的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草粮轮作模式。验证结果表明:草粮轮作田0~2m土层土壤贮水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7;0~5m土层土壤湿度的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相关系数在苜蓿草地、冬小麦田和马铃薯田分别为0.94、0.93和0.87,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模拟结果表明:苜蓿翻耕后,种植马铃薯和糜子均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恢复。在土壤干燥化程度较严重时,种植冬小麦或者春玉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干燥化;在无干燥化或者干燥化程度较轻时,种植冬小麦和春玉米会导致土壤含水率的下降。在长武旱塬,"马铃薯-糜子-春玉米-马铃薯-糜子-冬小麦"的粮食轮作模式有利于苜蓿地土壤水分恢复,持续种植9~12a后可以再次种植苜蓿。
- 王学春李军李军
-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干层
- 葡萄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被引量:5
- 2012年
- 利用具有优良抗逆性状基因的中国野生葡萄与品质好的栽培品种杂交培育优质、抗逆性强的综合性新品种,是解决现有品种存在抗性差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染色体鉴定是葡萄多倍体诱导和杂交育种的基础。分别以葡萄的幼芽、茎尖、幼叶、卷须和根尖为材料,利用去壁低渗-压片法和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探讨葡萄染色体鉴定最适合的材料和方法。结果显示,幼芽和根尖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数最多,最适合做染色体制片的材料,其次为卷须、茎尖和幼叶组织;综合取材难易、试剂及程序方法复杂的程度,去壁低渗-压片法适合取材比较容易的幼芽组织;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程序适合根尖细胞。为葡萄染色体鉴定提供了最有效的借鉴方法。
- 王小利
- 关键词:葡萄
- 半干旱区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被引量:12
- 2011年
-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作物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轮作模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长期种植苜蓿地农田土壤水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长期连作苜蓿地土壤干燥化进程与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湿度恢复的进程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8~10m深层土壤湿度恢复困难,6~8年生苜蓿草地翻耕后适宜采用PPW轮作模式(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以恢复土壤水分,种植16~20a粮食作物后可以再次种植苜蓿。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的土壤水分利用和恢复提供参考。
- 王学春李军李军方新宇
- 关键词:轮作半干旱区苜蓿
- 基于EPIC模型的黄土高原旱地草粮轮作田土壤湿度模拟被引量:4
- 2010年
-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的关键因子,EPIC模型自建立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研究土壤水分动态的有效工具,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验证EPIC模型的土壤湿度模拟精度对该地区土壤水分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长期定位试验观测值和EPIC模型对草粮轮作田[苜蓿(Medicagosativa)-苜蓿-苜蓿-苜蓿-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冬小麦-冬小麦]土壤湿度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苜蓿草地、冬小麦田和马铃薯田中0~2.0 m土层土壤湿度的观测值和模拟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756、0.973和0.790,RMSE值分别为0.028、0.011和0.023 m/m;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土壤湿度剖面分布总体上一致。EPIC模型能够较好模拟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以用来模拟研究黄土高原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土壤湿度的剖面分布。建立合理的土壤数据库和作物根系分布方程将会进一步提高模型对土壤湿度的模拟精度;增加模型中的土层数有利于提高模型对深根系作物土壤湿度的模拟精度。
- 王学春李军李军
- 关键词:EPIC草粮轮作土壤湿度
- 小麦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用4种方法对小麦基因组DNA进行提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核酸蛋白分析仪比较DNA的浓度和质量,结果显示,4种DNA提取方法在DNA浓度上有所差别,方法一所提取的DNA浓度最高,但消耗试剂最多;方法二所提取的DNA浓度最低,有蛋白质污染,但过程简单;方法三和方法四所提取的DNA浓度相当,方法三有蛋白质污染,过程简单,方法四纯度高,过程最复杂。采用同一对引物和反应体系对所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4种方法所提取的基因组DNA均能满足分子标记检测的需要。
- 王小利
- 关键词:小麦DNA提取
- 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影响的模拟被引量:7
- 2008年
-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长武旱塬地1957~2001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冬小麦田的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4种肥力处理下连作冬小麦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减少8.6、8.6、11.1和13.7mm,无肥和低肥与中肥和高肥处理间土壤有效含水量差异十分显著,但无肥和低肥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在模拟初期出现了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的干燥化过程,在连作第5~8年以后均出现了稳定的土壤干层,无肥和低肥处理土壤干层均分布于2~3m土层,中肥和高肥肥处理分别分布于2~4m和2~5m土层,随肥力和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土壤干层厚度增厚;4种肥力处理麦田生产年度耗水量接近且呈现波动性缓慢降低趋势,但前1~4年中肥和高肥处理麦田共计较无肥处理麦田多耗水91和203mm,长武旱塬地麦田土壤水分承载力为1.422~2.405t/hm2,相应的肥力水平为N45~90kg/hm2和P15~30kg/hm2。
- 王学春李军郝明德
- 关键词:土壤湿度WINEPIC模型施肥水平土壤干燥化
- 不同草粮轮作方式对退化苜蓿草地水分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0年
- 2003-2005年在黄土高原宁南旱区10年生退化苜蓿草地上进行了连续3a不同作物组合方式的轮作试验,轮作作物为春小麦、马铃薯和谷子,为研究比较不同轮作方式对退化苜蓿土壤水分的恢复状况和作物产量效益,优化出较为合理的草粮轮作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轮作地0~60cm土层土壤易受降水和地面蒸发影响,60~120cm土层土壤水分主要被轮作作物利用,而120~200cm土层土壤水分相对较为稳定,受降水和地面蒸发影响很小,并随轮作年限的增加,基本上表现出不断恢复趋势。通过草粮轮作可以增加苜蓿地120~200cm土层土壤水分,且显著高于撂荒地和对照苜蓿地,同时可获得一定作物产量。相对于其他轮作方式而言,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PPW)轮作处理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对土壤水分具有较好的恢复作用,其作物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分别为5214.5kg/hm2和9.38kg/(hm2·mm-1),与轮作前苜蓿地相比,120~200cm土层土壤水分净恢复量为24.73mm。
- 刘沛松贾志宽李军王俊鹏韩清芳
- 关键词:旱区轮作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 渭北旱原夏闲期麦田不同耕作措施的土壤贮水效应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麦田夏闲期土壤贮水能力,揭示3种耕作方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产生差异的机理。【方法】选取渭北旱原中等产量水平的旱作麦田,于2007和2008年麦田夏闲期,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3种耕作方式下,麦田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和降雨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2007和2008年夏闲前后,免耕、深松处理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翻耕处理分别提高47.2%,55.6%和38.9%,22.2%,均达到显著水平(<0.05),并且3种耕作方式土壤贮水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60或140 cm以上土层;免耕和深松土壤贮水效果总体优于翻耕处理,但免耕和深松处理在2007和2008年的土壤贮水效果有一定差异,前者深松优于免耕,差异不显著,而后者免耕显著优于深松;夏闲期<10 mm降雨后3,7和13 d,免耕和深松土壤0~100 cm土层含水量均高于翻耕农田,而免耕和深松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出现在降雨后7 d;10~30 mm降雨后7 d,免耕和深松土壤0~200 cm土层含水量明显高于翻耕土壤,但在降雨后1和3 d无显著差异。【结论】夏闲期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较翻耕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的贮水能力,其机理主要在于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增强了降雨后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 王蕾李军贾志宽于亚军赵红利
- 关键词:翻耕蓄水保墒
- 宁南旱地连作春小麦产量动态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为了解宁南旱区降水的变化特征,明确有利于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合理施肥水平,在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宁南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小麦的产量变化及其与深层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00年间宁南地区降水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宁南旱地连作春小麦产量以及麦田7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随降水量变化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在模拟初期1~3年土壤干燥化趋势十分强烈,此后长期在较低水平上随降水量的变化而波动;(3)随肥力水平的提高和春小麦连作年限的延长,宁南旱地连作春小麦田土壤干层逐年加深和加厚,在6~11年后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土壤干层。固原连作春小麦适宜的施肥量范围为N60~90kg/ha和P2O530~45kg/ha,海原适宜的施肥范围为N0~60kg/ha和P2O5O~30kg/ha。
- 胡伟李军王学春蒋斌
- 关键词:春小麦旱地连作施肥
- 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被引量:74
- 2010年
- 【目的】探索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其与不同施肥处理组合的增产增收效应。【方法】在2007—2009年通过大田试验,测定冬闲期和玉米生育期秸秆还田免耕、深松和翻耕处理土壤湿度,分析各耕作处理在平衡施肥、无肥和常规施肥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收益。【结果】2年冬闲期免耕和深松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翻耕处理高33.4和31.1mm,2年玉米生育期免耕和深松处理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翻耕处理高36.3和37.3mm;平衡施肥深松处理组合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10341.0kg.hm-2和24.89kg.hm-2.mm-1,平衡施肥免耕次之,平衡施肥翻耕处理位居第三位。【结论】无论在何种施肥处理下,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增产增收效应均为深松>免耕>传统翻耕处理。平衡施肥深松处理组合效益最好,为渭北旱塬较适宜的春玉米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
- 尚金霞李军贾志宽张丽华
- 关键词: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土壤贮水量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