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61004)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成岗任长虹高艳侯冰吴祖泽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蛋白
  • 4篇脑红蛋白
  • 4篇红蛋白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缺氧
  • 3篇细胞
  • 2篇神经保护
  • 2篇神经系统疾病
  • 2篇系统疾病
  • 2篇疾病
  • 1篇蛋白纯化
  • 1篇蛋白鉴定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原核表达
  • 1篇真核
  • 1篇真核生物
  • 1篇神经保护剂
  • 1篇双杂交系统技...

机构

  • 10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张成岗
  • 5篇任长虹
  • 4篇高艳
  • 3篇侯冰
  • 3篇吴祖泽
  • 2篇陈婷方
  • 2篇文圣梅
  • 2篇吴永红
  • 2篇李稚锋
  • 1篇孟祥勋
  • 1篇王立生
  • 1篇李谋
  • 1篇王利红
  • 1篇李伟光
  • 1篇申志勇
  • 1篇秦树桐
  • 1篇李佩尧
  • 1篇刘铖
  • 1篇杭兴宜
  • 1篇葛晓雯

传媒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生成素:一种新的神经保护剂被引量:4
2008年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作为细胞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在体内和体外均显示出显著的神经保护功能。该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抗凋亡、抗氧化、促进血管再生等机制实现。大剂量EPO能通过血脑屏障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EPO经人工改造后可消除造血系统不良反应。EPO的临床应用有望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陈婷方侯冰任长虹吴祖泽张成岗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神经保护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脑红蛋白对活性氧的清除作用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脑红蛋白(NGB)是神经系统特异性携氧珠蛋白,可作为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缺氧性损伤。活性氧(ROS)是机体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生理状态下体内ROS处于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中。机体内过多的ROS是产生氧化应激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清除体内过多的ROS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已发现NGB在清除过多ROS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这对调节ROS的内稳态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GB对ROS的清除作用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意义进行综述。
李伟光任长虹张成岗
关键词:活性氧脑红蛋白神经系统疾病
细胞内低氧感受器:缺氧诱导因子-1脯氨酰羟化酶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7年
哺乳动物细胞对低氧的适应性调节是通过改变一系列基因表达来实现的。调控这些基因表达最重要的转录因子是缺氧诱导因子-1(HIF-1),而能够直接感受氧分压、作为氧感受器的一种双加氧酶——脯氨酰羟化酶(PHD)则是调节HIF-1的关键分子。常氧状况下,HIF-1α的两个关键氨基酸残基Pro402和Pro564被PHD羟基化进而被蛋白酶水解,此时细胞内无HIF-1聚集,形成一种氧分压正常的信号状态。低氧状况下,PHD羟基化HIF-1α反应受阻,HIF-1聚集并入核诱导多种靶基因表达,启动低氧应答反应。本文就PHDs家族如何调控HIF-1α及PHD的调节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佩尧张成岗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
脑红蛋白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2006年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脑红蛋白(NGB)的生理功能并为基因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有效的表达载体,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方法分别构建含NGB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用电转方法将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导入B J5183细菌,制备B J5183-pAdEasy-1细菌,再以后者作为电感受态细菌,与线性化质粒pShuttle-CMV-NGB进行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NGB,转染293细胞,制备含脑红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结果:通过PCR、序列测定和W estern印迹杂交鉴定,确认该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可正确表达脑红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表达NGB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深入开展脑红蛋白的功能研究以及用于缺血性脑损伤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刘铖高艳秦树桐文圣梅王立生张成岗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脑红蛋白腺病毒科腺病毒载体基因表达基因疗法
重组人源脑红蛋白的高效表达、纯化及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脑红蛋白(euroglobin,NGB)是新发现的主要表达于脊椎动物神经元及视网膜中的第三类携氧珠蛋白。已有诸多报道认为脑红蛋白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过程中,作为活性氧簇(ROS)的清除剂或缺氧信号的感受器起重要作用,但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不明。显然,实现该蛋白的制备对于研究其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通过RT-PCR从人胎脑中扩增出脑红蛋白cDNA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通过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HB101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超声破碎后经凝胶过滤柱Sephacryl S-200和阴离子交换柱QSepharose F纯化,最后通过SephadexG-25脱盐。经15%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及质谱和蛋白序列分析鉴定制备的蛋白样品为脑红蛋白,表达菌体、超声后上清及纯化蛋白溶液均呈现红色,说明具有珠蛋白的典型活性。采用两步法实现了脑红蛋白高效纯化,且确保了其具有明显活性,为进一步揭示脑红蛋白神经保护作用的功能及机制等奠定了重要基础。
吴永红王利红高艳张成岗
关键词:脑红蛋白原核表达蛋白纯化蛋白鉴定
脑红蛋白减轻硝普钠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对硝普钠(SN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诱导制备NO损伤细胞模型,通过转染真核表达载体方式在PC12细胞中过表达NGB,采用W estern印迹方法检测NGB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变化,并检测细胞活性(MTT法)、LDH释放量和胞内胞外NO含量。结果:过表达NGB可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增加bcl-2基因的表达,但不改变胞内、外NO的含量。结论:NGB可保护硝普钠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陈婷方侯冰任长虹高艳吴永红吴祖泽张成岗
关键词:脑红蛋白硝普钠PC12细胞神经保护一氧化氮
胞红蛋白(CGB)与金属硫蛋白(MT2)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胞红蛋白(CGB)是新近发现的在脊椎动物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的携氧珠蛋白,在肝纤维化过程及缺氧/缺血条件下表达增高,可提高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但其在细胞保护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由于蛋白质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实现的,本研究拟通过研究与功能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CGB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获得与CGB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并测序、BLAST比对鉴定获得的cDNA序列;随后采用酵母回转实验、免疫荧光共定位及免疫共沉淀实验对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筛选获得的阳性克隆cDNA序列与人金属硫蛋白Ⅱ(MT2)存在100%序列相似性,并且MT2与CGB在酵母和COS7细胞中均存在相互作用。结论:由于MT2为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应激相关蛋白,CGB可能与MT2一起协同调节细胞氧化还原反应能力,进而从抗氧化损伤的角度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文圣梅李谋高艳吴祖泽张成岗
关键词:胞红蛋白酵母菌双杂交系统技术
P53在细胞缺氧调控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缺氧损伤是常见而又重要的病理过程,P53蛋白在缺氧调控中发挥的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P53可在细胞核内富集并协助细胞快速应答缺氧信号,还能根据缺氧程度等因素间接决定缺氧损伤细胞的命运,促使细胞周期停滞、衰老或凋亡等。因此,P53是细胞缺氧损伤与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葛晓雯李旭任长虹侯冰张成岗
关键词:P53蛋白缺氧
神经系统特异性剪接因子NOVA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神经-肿瘤腹侧抗原(NOVA)是第一个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组织特异性剪接因子,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其KH结构域(KH domain)与靶基因mRNA前体中的YCAY基序(YCAY motif)结合,调控可变剪接过程。根据其与靶标结合位置的不同,NOVA作为剪接调节因子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增强剪接,也可以抑制剪接。NOVA作为剪接因子特异性地调控了神经突触中一组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
韩冷李稚锋任长虹孟祥勋张成岗
关键词:神经系统突触剪接因子可变剪接
真核生物中的“双重编码”现象被引量:1
2009年
双重编码(dual coding)是指一段mRNA序列同方向上存在两个开放阅读框架,从而可编码不同氨基酸序列的现象.双重编码现象在原核生物、噬菌体和病毒中作为一种可有效利用基因组的方式而普遍存在.新近报道,在真核生物中也存在双重编码现象,对于认识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申志勇李稚锋杭兴宜张成岗
关键词:开放阅读框架真核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