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5085)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史金飞张志胜朱松青孙铜生王鸿翔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沥青
  • 3篇沥青路
  • 3篇沥青路面
  • 3篇路面
  • 2篇路面工程
  • 2篇传热
  • 1篇道路养护
  • 1篇养护
  • 1篇数值解
  • 1篇数值解法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热电
  • 1篇热再生
  • 1篇主瓣
  • 1篇主瓣宽度
  • 1篇微波
  • 1篇微波技术
  • 1篇微波加热
  • 1篇温度场
  • 1篇无损检测

机构

  • 4篇东南大学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史金飞
  • 3篇张志胜
  • 3篇朱松青
  • 2篇孙铜生
  • 1篇刘海宽
  • 1篇王鸿翔

传媒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波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介绍了微波加热技术在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厂拌热再生和清除路面冰雪等道路养护技术中的应用和发展;探讨了采用微波技术进行路面病害无损检测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及其应用;提出了微波加热器结构参数设计是影响加热均匀性和效率的主要因...
朱松青史金飞孙铜生
关键词:微波技术道路养护热再生无损检测
文献传递
沥青路面微波热再生传热模型与解法被引量:11
2008年
为了获得沥青路面微波热再生过程的温度场,基于传热学理论,分析了微波加热过程的传热形式,建立了三维非稳态的传热模型,研究了传热模型的边界条件,求解了对流换热系数及辐射换热发射率,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确定了内热源强度,实现了电场到热场的转化。采用交替方向显(ADE)格式,提出了传热模型的数值解法,对实测温度进行拟合,并建立了传热边界条件数学模型,仿真求得模型的可视化数值解。结果发现:加热450 s时,沥青混合料大部分区域接近70℃,加热600 s时,达到80℃,加热到750 s时,温度迅速上升到110℃左右,这表明热量传递随加热时间是非线性的,必须精确地选择加热时间以保证修补质量。
孙铜生史金飞张志胜
关键词:路面工程传热模型数值解法
微波加热湿旧沥青混合料的传热传质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为了研究微波加热湿旧沥青混合料过程中的质热传递规律,分析了微波加热再生过程中的质热传递现象,并基于Fick扩散定律和傅里叶热传导模型,建立了沥青混合料内非稳态传热传质数学模型。考察沥青混合料内部温度和湿度沿微波传播方向的变化,研究了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湿度、微波渗透深度和内热源三者间的关系;建立了传热传质耦合方程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交替显格式数值解法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温度、湿度和加热时间三者间的关系;使用了工作频率为2.45 GHz的微波系统对湿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加热试验。结果表明:在加热温度和脱水除湿方面,试验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传热传质模型的正确性,对湿旧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再生工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朱松青史金飞刘海宽张志胜
关键词:机械工程微波加热数值模拟沥青混合料传热传质
沥青路面微波现场热再生热电场模型被引量:13
2008年
为了提高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内辐射电场的效率及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应用惠更斯原理对基本面元辐射场积分建立了微波加热装置的辐射电场数学模型,运用能量守恒原理确定了辐射口面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场数学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及介质物性对热电场的影响。根据天线近场辐射理论对天线E面及H面长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应用不同长度的两种天线进行微波加热试验,测出了各自口面温度场分布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发现:用符合长度准则的天线加热后沥青混合料大部分区域温度为75℃~90℃,仅在口面周边位置温度略有下降,而用另一种天线加热后局部区域达到130℃以上,而大部分区域温度则在70℃以下。可见使用前一种天线加热后温度分布更均匀,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从而验证了热电场模型的正确性和结构优化的有效性。
孙铜生史金飞朱松青王鸿翔张志胜
关键词:路面工程辐射场温度场主瓣宽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