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1213075)
- 作品数:10 被引量:459H指数:9
- 相关作者:李巍谢元博汪浩刘春兰陈操操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_(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被引量:261
- 2014年
- 开展短期内高浓度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以及健康经济损失研究,对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控,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选择2013年1月发生的北京市雾霾重污染事件,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评价全市居民对10~15日高浓度PM2.5 暴露的急性健康损害风险,并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估算人群健康损害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短期高浓度PM2.5 污染对人群健康风险较高,约造成早逝201例,呼吸系统疾病住院1056例,心血管疾病住院545例,儿科门诊7094例,内科门诊16881例,急性支气管炎10132例,哮喘7643例.相关健康经济损失高达4.89亿元(95%CI:2.04~7.49),其中早逝与急性支气管炎、哮喘三者占总损失的90%以上.建议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终点的健康风险进行健康预警并开展及早医学干预,以降低类似空气重污染事件给居民健康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 谢元博陈娟李巍
- 关键词:PM2
- 基于能源消费情景模拟的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研究被引量:22
- 2013年
- 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是未来北京市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共同目标和主要任务.本研究结合北京市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及能源消费结构,分别设置基于节能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低、中、高这3种能源消费约束情景,并使用LEAP模型模拟预测3种情景下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和GHG在2010~2020年间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控制政策对能源消费系统施加约束和优化,至2020年北京市能源消费可降低1 000~3 000万tce,SO2、NOx、PM10/PM2.5、VOC和GHG排放量将分别降至7.1~10.02、15.92~21.87、8.98~13.38/5.14~9.60、5.64~7.48和14 820~16 470万t,与低约束情景相比,中、高情景下大气污染物和GHG排放将分别减少53%~67%、50%~64%、33%~55%/25%~60%、41%~55%和26~34%.进一步的协同减排分析表明,北京市应重点调控工业、交通、服务业部门的化石能源消费,在有效缓解能源消费压力的同时实现主要大气污染物与GHG的协同减排.
- 谢元博李巍
- 关键词:能源消费协同减排情景模拟大气污染物温室气体
- 北京市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被引量:56
- 2014年
- 为了量化人口、城市化和技术等因素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引入修正的碳足迹方法计算1990~2011年城市能源消费碳足迹,采用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对城市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城市化、人均收入、人口是碳排放最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而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和研发投入比重等因素导致碳排放降低.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城市碳排放总量虽然整体状况还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在逐步放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尚未实现协同.根据模拟结果,降低碳排放和建设低碳城市的建议是发展集中型和紧凑型的城镇功能组团,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引导居民绿色消费,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 陈操操刘春兰汪浩关婧陈龙王海华张继平李铮刘晓洁
- 关键词:碳足迹STIRPAT模型PLS模型影响因素
- 规划环评中纳入气候变化因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为了解目前在各类规划环评中纳入气候变化因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评估机构、规划环评审查单位和规划环评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家,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关注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规划环评的人士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问...
- 吴亚男
- 关键词:规划环评气候变化
- 文献传递
- 基于国际案例分析的气候变化因素纳入我国区域规划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区域规划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核查表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盟的26个典型区域规划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我国区域规划现状提出气候变化因素纳入我国区域规划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区域规划对减缓气候变化主题的关注度更高,减缓气候变化主题中交通、能源和建筑成为关注重点,适应气候变化主题中洪水和绿化主题是关注重点。当前,我国区域规划应确定一个评估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框架和标准。在工业、能源、交通、建筑等温室气体排放重点领域规划实施减排措施。制定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在洪水、水资源等重点领域规划实施适应气候变化措施。
- 邓明翔李巍
- 关键词:区域规划
- 基于LEAP模型的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业碳排放影响情景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基于LEAP模型,通过设定经济技术情景方案,评估了云南省2012~2050年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业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参考情景相比,2050年云南产业碳排放在供给侧改革情景下将减少4.9亿t,但仍不能实现2030年左右达峰的减排目标;云南产业碳排放在未来将更加集中于电力、金属压延加工、非金属制品、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五大高碳产业部门,其中交通运输部门的贡献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其他部门的贡献率都呈下降趋势;七大高碳能源的产业碳排放贡献率高达96%,并保持相对稳定,其中煤炭类能源的贡献率将持续降低,而石油制品和天然气的贡献率将持续升高.为了实现低碳转型,云南省应加大总量控制目标的实施力度,重点加强交通运输部门的供给侧改革,并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同时提高其利用率.
- 邓明翔李巍
- 关键词:情景分析
- 生态脆弱性评价在矿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以阜新矿区为例被引量:34
- 2013年
- 以辽宁阜新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为例,基于生态环境指数,生态敏感性和景观空间结构等指标构建矿区开发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和划分区域生态脆弱性等级,利用GIS技术并结合法规要求将规划矿区划分为适宜、优化、适度、限制和禁止开采等5类地区.评价结果表明,阜新矿区生态脆弱性整体较高,脆弱度属于4级和5级的区块分别约占规划总面积的51.38%和39.36%,且已建和规划新建煤矿全部处在脆弱性较高的区域范围内,矿区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
- 廖雪琴李巍侯锦湘
-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规划环评阜新矿区地理信息系统
- 北京市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及居民健康效益评估被引量:17
- 2015年
- 北京市能源消费正面临着污染物减排和保障居民健康的双重约束.针对未来城市能源消费设计BAU(基准情景)和2个分别基于近期和中长期节能环保要求的受控情景(EC1、EC2),模拟预测了3个情景下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PM10、PM2.5)在目标年(2020年)的排放水平,以确定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分别采用综合暴露-反应关系模型(IER)和泊松回归模型,评估北京市居民对PM2.5暴露的健康风险,估算健康损失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相较BAU情景,在EC1情景下,SO2、NOx、PM10、PM2.5减排率分别达到52.95%、49.77%、32.82%、41.41%,可减少PM2.5暴露下居民死亡和发病219 783例,其中死亡1 295例、住院3 920例、门诊182 558例、患病32 011例,获得健康效益111.87×108元;在EC2情景下,SO2、NOx、PM10、PM2.5的减排率分别达到66.61%、63.42%、54.96%、57.44%,可减少PM2.5暴露下居民死亡和发病519 234例,其中死亡2 930例、住院9 248例、门诊427 070例、患病79 986例,获得健康效益290.10×108元.相较EC1情景,EC2情景可产生更大的减排潜力和居民健康效益.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北京主城区因能源方案优化获得的健康效益较大,约占总健康经济效益的60%.
- 陈娟李巍程红光谢元博
- 关键词:减排潜力能源消费情景模拟
-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城市发展规划环评中的应用——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被引量:9
- 2014年
- 鉴于作为评价对象的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具有多目标、多要素、动态关联等突出的系统动力学特征,选择和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开展城市发展规划环评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和技术优势.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山西省临汾市正面临转变发展方式和加快环境治理的紧迫要求,本文依托该市转型发展规划环评工作,在全面识别和剖析城市发展要素、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基础上,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为重点研究了规划要素间的动态反馈关系,以此构建城市转型发展规划环评SD模型,并对4个规划替代方案进行模拟和评价.结果显示,在环境目标刚性约束下所有替代方案均不能实现人均GDP翻番的较高经济增长目标,其中以较强环境约束为特征的"方案III"具有最好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效果.据此评价建议临汾市应在确保实现环境改善目标的前提下主动放缓工业增长速度,同时加快以"煤焦铁电"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并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全面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 蒯鹏李巍成钢任贵平
-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环评系统动力学模型环境约束
- 京津冀区域生产和消费CO_2排放的时空特点分析被引量:20
- 2014年
- 区分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是对开放的经济区域进行排放责任划分的基础,日渐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利用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时空特征及二氧化碳排放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呈约4%的年均增长;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为30%~83%,并以国内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为主;河北的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占区域主导,增速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于北京和天津;京津冀区域为二氧化碳排放净流入区域,存在部分排放责任转移;京津为二氧化碳排放净转入地区,冀为二氧化碳排放净转出地区;京津冀三地二氧化碳排放关键部门分布集中且相似度较高,可以考虑区域联合控制.其中,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依赖性最大,承担较大的其他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责任.投入产出分析解析了地区生产和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有利于区域减排的精细化管理和制定相应对策,并促进区域减排合作.
- 汪浩陈操操潘涛刘春兰陈龙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