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254)
- 作品数:5 被引量:157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小茹王海涛郑天凌周青王晓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模拟潮汐和植被对湿地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以福建省九龙江入海口的滩涂潮间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采样和室内人工微宇宙实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潮汐植被对湿地CH4、CO2和N2O 3种重要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温室气体通量在模拟潮汐和植被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模拟潮汐对CH4和N2O通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总量上都表现为排放;对CO2通量具有显著影响,退潮时抑制,表现为吸收,涨潮时促进,表现为排放.植被促进CH4的排放,对CO2通量影响无明显规律,对N2O通量表现为抑制作用.植被除了自身对温室气体直接作用外,还通过改变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温室气体通量.综合分析,植被对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要比模拟潮汐作用明显.
- 王海涛杨小茹郑天凌
- 关键词:潮汐植被温室气体通量
- 土壤反硝化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2
- 2013年
- 反硝化作用是在微生物参与下的土壤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反硝化作用强弱直接影响着氮素的利用。反硝化微生物是一大生理类群,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古菌中,经典的16S rRNA方法不适合反硝化细菌的生态学研究。利用功能基因,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成为反硝化研究的常用方法。主要介绍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反转录PCR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功能单细胞分离技术在反硝化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并综述了土壤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对反硝化未来的研究技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海涛郑天凌杨小茹
- 关键词:土壤反硝化影响因素分子生态学
- 镉和双酚A对大豆幼苗根系生长的复合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国内外关于镉(Cd)和双酚A(Bisphenol A,BPA)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在自然背景下,上述污染极少单一存在而多呈复合型,故研究二者对植物的复合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作为植物重要器官的根系,显然成为Cd和BPA共同作用的靶器官。
- 孙海周青
- 关键词:镉双酚A大豆幼苗根系生长
- 双酚A与镉对大豆幼苗地上器官生长的复合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关于镉(Cd)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和生化影响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在自然背景下,单一的Cd污染很少存在,大多会呈现复合型污染现状。双酚A(Bisphenol A,BPA)是酚类化合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报道目前不多。
- 邱志勇周青王丽红
- 关键词:双酚A金属镉大豆幼苗
- 农田土壤N_2O产生的关键微生物过程及减排措施被引量:111
- 2014年
- 氧化亚氮(N2O)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全球排放总量仍然在持续上升.它不仅可以产生温室效应,还可以间接破坏臭氧层,使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土壤生态系统是大气中N2O的最重要排放源.本文详细论述了农田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硝化作用、硝化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以及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作用等过程产生N2O的微生物学机制,并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氮素、有机质、土壤温度和湿度)和土壤生物等方面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农田土壤N2O的减排措施进行总结,并就今后农田土壤N2O排放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调控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氮转化过程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 朱永官王晓辉杨小茹徐会娟贾炎
- 关键词: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减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