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ZX005)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3H指数:6
- 相关作者:董慧常东亮张果高晓溪吴兰丽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科技与宗教:实现生态和谐与活力社会的仆从——访美国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菲利普·克莱顿教授被引量:1
- 2011年
- 当今时代是一个与斗争性的"现代"完全不同的时代,这是一个追求生态和谐与社会活力的时代,亦即"后现代"。要真正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一种健康的模式走向生态文明与活力社会,我们需要使科技像仆人一样为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利益服务。为此,我们必须恰当地对待和使用宗教的精神力量,让宗教提供古老的智慧来恢复过于重视科技而被破坏的传统的平衡。宗教和怀特海的"上帝"概念提供了一种普遍的爱,促进了所有人与所有生物之间的和谐。这样的概念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而充满活力,让部分为整体做出贡献,让整体帮助所有的部分更好地生存,从而构成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整个图景。
- 张果
- 关键词:宗教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 何种后现代——大卫·哈维对后现代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解读与建构被引量:9
- 2010年
- 大卫·哈维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展开,在空间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从政治经济批判入手,对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体验——新一轮"时空压缩"的逻辑前提、深层根源、独特表达及具体形成机制和过程详尽阐述。在他看来,后现代是一种文化的转移,其中贯穿着时空压缩的新一轮体验,最终造就了资本主义独特的历史地理学。
- 董慧
- 关键词:后现代资本积累
- 生存论转向与资本的空间诠释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
- 2015年
- 马克思存在论变革的实质,是由实体性的抽象存在论向感性的、社会历史性的生存论转变,而作为主体生存之可感维度的"空间"却呈现了跌宕的命运起伏。自马克思在哲学人类学层面开启感性的空间探讨后,经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存在论驻足,到列斐伏尔基于"身体空间"的微观政治批判,空间不仅剥离了场域化的抽象解读,也以多元的话语姿态渗入到现代乃至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病理分析中。
- 高晓溪董慧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转向资本
- 城市文化活力研究:理论资源的探寻与发掘被引量:13
- 2011年
- 城市文化活力既是城市文化传承的动力,也是城市创造性发展的条件。在全球化变动现实及历史文明的背景下,需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演进的动力机制,建构"有活力的"即内涵丰富的,积极昂扬,饱满厚重的城市文化。发掘城市文化活力研究的理论资源是全面展开、有效深化城市文化活力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内生性思想资源主要为城市文化活力得以成立提供合法性的辩护和基本的理论支撑;实证性思想资源确立的模型、实证及定量分析方法是城市文化保持活力的源头活水;范式性思想资源则为城市文化活力研究确立了原则、方法和基本的理论框架。
- 董慧常东亮
- 时空动力学视域下资本与权力的空间交错
- 2011年
- 20世纪80—90年代,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兴起,新帝国主义的兴起成为当今世界不容回避的现实。全球化在创造新世界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威胁,帝国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新的色彩,呈现出新的、多元的形态,需要一种新的理论解释框架。当今西方学者大卫·哈维敏锐地对全球化原则的新趋向进行了颇具想象力的洞见。
- 董慧
- 关键词:动力学新帝国主义权力资本视域
- 秩序与活力:城市文化空间的意义构建被引量:23
- 2011年
- 秩序与活力既是城市文化空间的本质内蕴,也是建构城市文化空间的两个重要途径。秩序代表城市文化空间的稳定、有序、饱满的动态平衡状态,它展现了基于科学性、有机性层面的价值追求和理想表达;而活力则蕴含着城市空间的文化生命力、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及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当代城市文化空间建构面临全球化、现代性及信息化的挑战,只有弥补城市发展缺失的人本主义精神,在人与城市空间互动的深层次的文化实践中才能真正创造稳定有序、鲜明活力的城市文化空间。
- 董慧
- 关键词:秩序城市文化空间
- 论转型社会境遇中的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力被引量:9
- 2012年
- 追溯历史,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力具有紧密的本质相关性。在全球化、社会转型、现代性与信息化的时代境遇中,产生了新的社会交往形式和交往异化,对社会活力的激发构成严重挑战,重新审视其相关性更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通过探讨社会活力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交往的关系、社会交往对激发与提升社会活力的功能作用,可以看到,新的时代挑战并没有消解和颠覆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力的内在逻辑一致性。
- 常东亮董慧
- 关键词:社会交往社会活力社会转型交往
- 技术的人文关怀及人文的技术语境——试论哲学视域下的数字城市及其活力挑战被引量:2
- 2011年
- 数字城市一方面作为信息技术产品而存在,另一方面也内植了深沉的人文情感与文化意蕴,影射着技术与人文、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预言着人类活动、社会存在与文明进步的实践基础、人性根基与精神源泉所面临的活力挑战。对其蕴涵的活力挑战与潜在机遇进行透彻剖析,无疑将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与缠绕,有利于正确把握自然、社会、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依赖,催生并建构出新型的活力个体、活力城市与活力社会。
- 张果董慧
- 关键词:数字城市
- 是超越还是回归?——对于自由时间的另一种解析被引量:1
- 2009年
- 自由时间是人类社会的真实的社会时间表现,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它所呈现的内容不同。现代社会高新技术带来了人类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伴随着消费时间的突出地位,景观时间进入了人类的生活,它以一种虚假的真实充斥着人类实践活动和思维领域。如何认识自由的时间将成为注解、反思人生的积极态度。增强对于自由时间的认识,将为我们现代化建设注入社会活力和生命动力。
- 吴兰丽林凇
- 现代性批判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塑被引量:3
- 2010年
- 全球化引起的时空巨变给民族文化带来紧密感与紧张感,导致民族精神家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全球化时代的困惑与挑战,价值的多元与共生,需要民族精神家园的复兴与重构,从而为民族的发展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保存民族发展的活力。笔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中的文化价值批判对于生命意识的唤醒与确证,表达了精神家园本源边地的智慧追求;日常生活批判对于生活世界的审思与期望,浸透着精神家园意义构筑的德性关怀;生态批判对于生态和谐的憧憬与建构,则映照着精神家园终极追求的意义提升。
- 董慧
-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