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277)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董坤董艳李正跃陈斌张立敏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有机酸
  • 2篇间作
  • 2篇根系
  • 2篇根系分泌物
  • 1篇氮量
  • 1篇氮水平
  • 1篇地上部
  • 1篇地上部生物量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有害生物
  • 1篇增产
  • 1篇增产机制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系统
  • 1篇水稻
  • 1篇微生物
  • 1篇为害
  • 1篇为害特征

机构

  • 6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经...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董艳
  • 2篇杨智仙
  • 2篇董坤
  • 1篇王海龙
  • 1篇胡国彬
  • 1篇昝庆安
  • 1篇张立敏
  • 1篇陈斌
  • 1篇李正跃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特性的研究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对5个小麦品种根系分泌进行了收集、浓缩,研究了5个小麦品种生物量、根冠比和有机酸分泌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明显的差别。93-124和云麦47根系分泌有机酸的速率最快,云...
杨智仙董坤董艳郑毅汤利肖靖秀赵平
关键词:小麦根系分泌物有机酸
文献传递
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和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正>蚕豆连作导致土传枯萎病的严重发生,制约了蚕豆生产的发展。小麦蚕豆间作是普遍的间作种植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和单作蚕豆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Biolog ...
董艳胡国彬李欣然郑毅汤利
文献传递
间作减量施氮对小麦养分吸收和白粉病的影响
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与蚕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112.5 kg/hm2,225 kg/hm2)对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小麦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氮(112.5 kg...
朱锦惠杨智仙董艳
关键词:养分吸收地上部生物量白粉病
水稻多元有害生物为害特征及产量损失量化被引量:5
2014年
收集了云南粳稻主产区沾益、寻甸两县106块稻田水稻有害生物为害和产量等信息,并用两种方法对其分析。第一种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描述水稻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和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估计各为害的产量损失。聚类分析确定了7种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其中IN1、IN2和IN3为害水平较低,而IN5、IN6和IN7为害水平较高。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和水稻产量水平之间的对应分析,在前两个轴构成的因子空间内绘出了各为害类型和产量水平的位置,并给出了一条与为害类型紧密联系的产量水平增加路线。该分析暗示与位于该因子平面右边的有害生物为害类型(IN1、IN2和IN3)相比,位于左边的为害类型(IN5、IN6和IN7)将引起水稻更大的产量损失。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评估了水稻各种病、虫、草害所造成的减产量及其相对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高于水稻冠层杂草、蛀茎害虫(白穗)、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粘虫、叶瘟病和稻飞虱是该稻作区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为害因子。
董坤董艳王海龙陈斌张立敏昝庆安李正跃
关键词:产量损失估计
间套混种控病增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间套混种是一种能够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种植方式,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增加产量的特点,也是利用种间互作控制病害发生的传统农作措施。间套混种在解决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日益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间套混作在一起的作物具有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关系涉及地上部(冠层)的相互作用和地下部(根际)的相互作用,作物对水分、养分和光热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复合群体产量优势和病害持续控制都是与种间相互作用相联系的。本文综述了间套混种系统中地上部因素和地下部因素在作物病害控制和产量优势中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并展望了当前研究重点及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董艳董坤
关键词:病害控制
供氮水平对小麦生长特性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0,2,5 mmol/L Ca(NO))对小麦生长和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供氮量增加,小麦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显著降低;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速率显著增加...
董艳杨智仙董坤汤利郑毅赵平肖靖秀
关键词:小麦供氮量根系分泌物有机酸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