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279)

作品数:13 被引量:102H指数:4
相关作者:马英李海龙魏有文郑谊王雪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DNA条形码
  • 4篇兽类
  • 4篇小型兽类
  • 3篇聚类分析
  • 3篇DNA条形码...
  • 2篇疫源
  • 2篇生态位
  • 2篇生态位宽度
  • 2篇生态位重叠
  • 2篇恙螨
  • 2篇物种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色素
  • 2篇细胞色素C
  • 2篇小兽
  • 2篇分子
  • 2篇COI基因
  • 1篇疫源地
  • 1篇源性
  • 1篇蚤目

机构

  • 13篇青海省地方病...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临沧市疾病预...
  • 1篇云南省地方病...

作者

  • 12篇马英
  • 10篇李海龙
  • 9篇魏有文
  • 6篇王雪
  • 6篇郑谊
  • 6篇杨汉青
  • 5篇李超
  • 5篇鲁亮
  • 5篇杨宁
  • 4篇刘起勇
  • 3篇罗军
  • 2篇李翔
  • 2篇赵延梅
  • 2篇何建
  • 1篇赵小龙
  • 1篇吴克梅
  • 1篇李华昌
  • 1篇龚正达
  • 1篇杨贵荣

传媒

  • 4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省海东地区小型兽空间生态位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青海省海东地区不同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捕获的18种小型兽中,柴达木根田鼠(Microtus limnophilus)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0.940),洮州绒(Caryomys eva)、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黄胸鼠(R.tanezumi)、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花鼠(Tamias sibiricus)、小飞鼠(Pteromysvolans)、中国蹶鼠(Sicista concolor)、中鼩鼱(Sorex caecutiens)生态位宽度值最小(近似值为0)。18种小型兽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1,最小为0。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物种具有较为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当资源丰富时,共同利用资源,在资源短缺时则发生竞争。生态位完全不重叠的种类,说明它们对自然资源利用存在明显的差异,生态位分化显著,不存在资源利用竞争。
马英魏有文罗军鲁亮刘起勇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青海省恙螨种类调查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调查青海省恙螨种类,为螨媒性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理1981~2011年间采集的恙螨标本,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青海省共有恙螨1科2亚科9属37种。结论通过调查已经掌握该地区的恙螨种类及地区分布。
王雪杨汉青李海龙魏有文吴克梅杨宁马英
关键词:恙螨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青海鼠疫疫源地内主要媒介蚤的分子鉴定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青海省鼠疫疫源地内主要媒介蚤进行分子鉴定,弥补蚤类传统形态分类方法的不足。方法于青海省3个州、2个市、5个县采集36份蚤种肌肉组织,PCR方法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和比对;用Mega6软件(K2-P双参数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测得2总科4属6种媒介蚤36条COI基因部分序列。全部蚤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19。细钩盖蚤种内遗传距离最小(0.002),斧形盖蚤最大(0.027)。斧形盖蚤和细钩盖蚤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小(0.039),人蚤和细钩盖蚤距离最大(0.207)。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NJ树显示,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均形成高支持率的单系,种间分支明显。结论DNA条形码技术适用于青海省鼠疫疫源地内主要媒介蚤种的分子鉴定,可弥补蚤类传统形态分类方法的不足。
马英李海龙何建赵延梅杨汉青鲁亮刘起勇
关键词:蚤目DNA条形码技术
DNA条形码技术被引量:25
2012年
DNA条形码是一种利用短的DNA序列对物种进行鉴定的技术。文中简略介绍了DNA条形码的背景知识和原理,举例说明其在物种分类、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研究,并讨论了该技术在生物分类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马英鲁亮
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鉴定
青海省恙螨聚类分析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青海省恙螨区系分布特点,结合聚类结果初步探讨青海恙螨地理分布格局。方法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结果青海省恙螨可聚为2大类群,青海羌塘高原和果洛玉树高原的恙螨在距离系数0.007的水平上聚为1个新类群,柴达木盆地、青海祁连山地、黄南山地、湟水河谷的恙螨在0.155水平聚为1个新类群。结论青海恙螨分布虽然在不同地理单元且具有混杂和相互渗透的现象,但可以将青海省恙螨分为2大类群。
杨汉青李海龙王雪李超郑谊魏有文杨宁马英
关键词:恙螨聚类分析
青海省自然疫源性病区小型兽类空间分布及分子鉴定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 了解青海省自然疫源性病区小型兽类空间分布,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分子水平的物种鉴定。方法 2009 - 2016年,在青海省6个州的16个市(县),采集小型兽类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型兽类地区分布、不同海拔分布、生态环境类型分布;采用PCR扩增小型兽类的COI基因部分片段序列(长度约650 bp),并进行同源性比较、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共捕获小型兽类1 631只,分别隶属于3目7科21属30种;其中啮齿动物926只,分别隶属于5科19属25种,占56.78%。格尔木市采集的小型兽类数量最多(313只),2 800 ~ < 3 000 m的海拔段为小型兽类分布最高峰(532只),沙地草原捕获数量最多(612只)。共成功扩增292只小型兽类COI基因,同源性比对与目标序列一致。种内遗传距离为0.01% ~ 2.90%,种间遗传距离为4.00% ~ 12.00%,种间遗传距离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属间遗传距离为13.00% ~ 21.00%,科间遗传距离为22.00% ~ 25.00%。邻接法(NJ)系统发育树显示,同种个体聚为有很高支持度的单一分支共形成20个,置信度为98% ~ 100%。结论 青海省小型兽类空间分布受地区、海拔、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且分子鉴定法可弥补形态学鉴定中的不足。
李海龙魏有文何建赵延梅杨汉青马英
关键词:小型兽类分子鉴定
云南临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调查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调查云南省临沧市鼠疫疫源地非飞行小型兽类的物种多样性,研究非飞行小型兽类在该地区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及对多种人兽共患病的保存和传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现场样本采集选用系统采样法,小型兽类种类鉴定选用DNA条形码技术。结果共捕获海拔1200~3200 m的不同生境中的非飞行小型兽类177只,经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后发现这些标本应该分为25个物种,其中鼠科的白腹鼠属有6种,鼩鼱科中一些形态难以鉴定的种类可以明确的分为3种,2个鼠种的鉴定错误得到纠正。结论DNA条形码技术能准确鉴定非飞行小型兽类,可使其海拔分布和生境选择等数据更为准确。
马英鲁亮龚正达李华昌杨贵荣刘起勇
关键词: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DNA条形码
青海省医学革螨聚类分析和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青海省12科29属102种医学革螨区系特点,并结合聚类结果初步探讨我省革螨区划分布。方法层次聚类法。结果青海省医学革螨聚为两大类群,在距离系数为0.502水平上黄土高原亚区(湟水河谷)、青海藏南亚区部分地区(环青海湖地区、黄南山地、果洛玉树高原)和羌塘高原亚区(青海羌塘高原)的医学革螨首先聚合为一大类群,在距离系数0.622的水平上西部荒漠亚区(柴达木盆地和青海西祁连山地)和青海藏南亚区部分地区(青海中祁连山地、青海东祁连山地)的医学革螨聚为一个新类群。讨论青海省革螨种类以古北区种类为主,聚类结果体现了各分类单元与其地理环境相互过渡和渗透的现象。
李海龙魏有文李超郑谊王雪杨汉青杨宁马英
关键词:聚类分析
青海省啮齿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探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青海省啮齿类动物区系分布特点,初步探讨青海省啮齿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检索,共收集青海省啮齿类45种,隶属2目9科。将青海省各自然地理单元作为基本单元,采用Ward’s方法对各基本单元进行聚类研究。结果青海省啮齿类聚为两大类群,青海羌塘高原和果洛玉树高原在距离系数为0.13水平上首先聚合为一个新类群,在距离系数0.21的水平上青海湖北山地、黄南山地、湟水河谷、柴达木盆地和青海祁连山地的啮齿类聚为一个新类群。结论聚类结果体现了各动物地理单元啮齿类与其地理环境相互渗透的现象。
李海龙马英魏有文李超郑谊王雪杨宁
关键词:聚类分析啮齿类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青海柴达木盆地小型兽类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为弥补传统形态分类方法不足,提高小型兽类现场鉴定成功率和准确性。方法将采自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总计3目5科12属145只小型兽类进行COI基因序列检测。结果分析所测全部COI基因序列,种内遗传距离0.01%~2.2%,种间遗传距离10.9%~15.6%,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属间遗传距离16.2%~21.3%,科间遗传距离16.2%~27.O%,NJ树显示同种个体聚为高支持度的单一分支,在14个形态种中共发现17个分子种。讨论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能纠正传统形态学鉴定中的错误,提高动物分类鉴定的准确性。
马英李海龙李超魏有文郑谊李善龙白树学鲁亮刘起勇
关键词:DNA条形码小兽COI基因柴达木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