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青年科技创新资金专项(2010JC33)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丽司军强马克涛樊超杨越更多>>
-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教育部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兵团青年科技创新资金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七氟醚对初级感觉神经元突触前抑制的作用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七氟醚在大鼠急性分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对γ-氨基丁酸(GABA)激活膜电流(IGABA)的影响,探讨七氟醚在脊髓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七氟醚对 IGABA的调制作用。结果(1)GABA(1~1000μmol/L)可以使86.8%(92/106)的DRG神经元产生浓度依赖性的内向电流。(2)七氟醚(30~3000μmol/L)非浓度依赖性地增强 GABA(100μmol/L)激活的电流,在300μmol/L 时增强作用最明显(P<0.05,n=6)。(3)七氟醚(100、300、1000μmol/L)对 GABA激活电流的增强作用与 GABA呈浓度依赖性,七氟醚对较小浓度的 GABA(10μmol/L)激活电流的增强率最大(P<0.05,n=6)。结论七氟醚通过增强 GABA激活的电流,增强初级感觉突触前抑制。
- 陈梦洁马克涛司军强樊超李丽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七氟醚背根神经节全细胞膜片钳
- 罗哌卡因对CCI模型鼠DRG神经元GABA激活膜电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对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CI)模型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RG )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 )激活膜电流的影响,探讨罗哌卡因可能存在的镇痛机制。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3组记录CCI模型大鼠手术侧、手术对侧及假手术组急性新鲜分离的DRG神经元在预灌流罗哌卡因30 s后,GABA受体激活电流(IGABA )的变化。结果(1)与手术对侧、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CCI模型大鼠手术侧组的热缩足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2)CCI手术对侧组DRG神经元上不同浓度(0.1~1000μmol/L)GABA激活电流幅值显著大于手术侧组和假手术组;(3)预灌流罗哌卡因(0.1~1000μmol/L)后CCI模型大鼠手术侧组、手术对侧及假手术组DRG神经元对100μmol/L GABA激活电流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并且CCI手术对侧组的增强幅度显著大于手术侧组和假手术;(4)预灌流100μmol/L的罗哌卡因后CCI模型大鼠手术侧组DRG神经元GABA(0.1~1000μmol/L)激活电流的量效曲线左移,两EC5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对CCI模型大鼠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具有增强作用,可能是罗哌卡因产生麻醉和镇痛作用的原因之一。
- 杨越樊超司军强马克涛李丽
- 关键词:罗哌卡因神经病理痛全细胞膜片钳
- 尼氟灭酸和钙通道阻断剂对γ-氨基丁酸激活电流去敏感的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尼氟灭酸和钙通道阻断剂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激活电流去敏感的调制作用。方法:在新鲜分离的大鼠DRG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尼氟灭酸和钙通道阻断剂对GABA激活电流去敏感的作用。结果:大多数DRG神经元(212/223,95.11%)外加GABA(0.1~1 000μmol/L)引起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的内相电流。GABA(100μmol/L)激活电流的幅值是(1.32±0.74)nA(n=84)。然而,预使用尼氟灭酸(1~100μmol/L)和尼群地平(特异性L-型钙通道阻断剂)(0.1~30μmol/L)能明显抑制GABAA受体介导的内向电流,且抑制作用均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10μmol/L的尼氟灭酸和尼群地平对GABA的抑制率分别是(31.60%±4.87%)(n=19)和(43.60%±5.10%)(n=5)。GABA激活内向电流的去敏感呈双指数特性,τ值分别为(14.68±5.11)s(n=6)和(175.8±42.67)s(n=6)(r=0.9647)。预加尼氟灭酸和氯化镍(非特异性L-型钙通道阻断剂)后,GABA激活电流幅值受抑制的同时,GABA激活电流的去敏感仍为双指数特性,τ值分别减少为(4.64±2.21)s(n=3)、(43.70±14.34)s(n=3)(r=0.9548)和(4.64±2.21)s(n=3)、(43.70±14.34)s(n=3)(r=0.9721)。结论:预加尼氟灭酸和L-型钙通道阻断剂对GABA激活电流的峰值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加速GABA激活电流的去敏感来实现。
- 李丽汪洋马克涛成洪聚赵磊司军强
- 关键词:尼氟灭酸钙通道阻断剂内向电流
-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突触前抑制作用的改变及其第二信使系统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大鼠背根神经节(DR G)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改变及其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CCI模型组。用穿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观察该3组大鼠DRG神经元GABAA受体特异性激动剂蝇蕈醇(muscimol)的激活电流,比较各组激活电流的特点;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该3组大鼠DR G神经元内IP3、cAMP和cGMP的浓度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CCI模型组大鼠DR G神经元在不同浓度muscimol时激活电流均为内向电流且幅值均呈浓度依赖性,各组的EC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I模型组在不同浓度muscimol时激活电流幅值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显著减小,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不同浓度muscimol时激活电流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I模型组DRG神经元中cAMP和cGMP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CCI模型组大鼠DRG神经元中IP3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的过程中,受损伤侧DRG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显著减小,受损伤侧DRG神经元内cAMP和cGMP的浓度显著升高。GABAA受体功能的减弱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减弱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这种功能的减弱是细胞内cAMP和cGMP浓度的改变共同参与调节的结果。
- 王洋李思源马克涛司军强赵磊张忠双朱贺李丽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背根神经节Γ-氨基丁酸A受体第二信使
- 咪达唑仑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作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后,咪达唑仑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acid A receptor,GABA-AR)激活电流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假手术、CCI组、正常组GABA-AR激活电流的变化、以及咪达唑仑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后GABA-AR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CCI组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由GABA(0.1~1000μmol/L)激活的电流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咪达唑仑(0.03~100μmol/L)对CCI组GABA-AR激活电流均有增强作用,且随咪达唑仑浓度升高,对DRG神经元GABA-AR激活电流的增强率逐渐升高,3.00μmol/L咪达唑仑时达峰值(P<0.05或0.01)。结论:在CCI组中,DRG神经元GABA-AR功能的改变导致的突触前抑制作用的减弱可能是疼痛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咪达唑仑对CCI组GABA-AR功能有增强作用,增强GABA-AR参与突触前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在脊髓水平产生镇痛的机制之一。
- 樊超马克涛杨越李丽陈梦洁朱贺司军强魏丽丽
- 关键词:咪达唑仑神经病理性痛Γ-氨基丁酸A受体
- P物质通过PKC ε抑制GABA激活电流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揭示P物质(substance P,SP)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对GABA激活电流的调节机制。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在新鲜分离的DRG神经元记录GABA激活电流,以及SP对该电流的调节。结果:使用GABA(1~1000μmol/L)能引起大多数DRG神经元(89.8%,114/127)产生浓度依赖性的内向电流,这一内向电流是由GABAA受体介导的,GABA(100μmol/L)激活内向电流的幅值为1.9±0.6 nA(n=21)。预加SP(0.001~1μmol/L)能明显抑制GABA激活的内向电流,SP对GABA激活内向电流的抑制作用能被选择性的NK1受体的阻断剂spantide(20μmol/L,n=7)阻断,但不能被选择性NK2和NK3受体的阻断剂L659187(1μmol/L,n=7)和SR142801(1μmol/L,n=7)阻断。SP对GABA激活内向电流的抑制作用也能被胞内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的抑制剂U73122、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抑制剂chelerythrine所阻断。另外,SP对GABA激活内向电流的抑制作用能被PKCε的阻断剂epilon V1-2特异性地阻断。结论:预加SP激活NK1受体,通过激活G-蛋白-PLCCa2+-PKCε途径磷酸化GABAA受体,抑制GABA激活内向电流,表明SP可通过抑制GABA介导的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易化伤害性信息在初级感觉的传递(尤其是痛觉)。
- 李丽马克涛石文艳王洋赵磊司军强
- 关键词:全细胞膜片钳技术P物质GABA蛋白激酶C疼痛
- 咪达唑仑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咪达唑仑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体重200—250g,4周龄,雌雄不拘,分离DRG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GABAA受体激活电流。采用无糖细胞外液进行药物配制。记录咪达唑仑(终浓度3.00μmol/L,)与不同浓度(终浓度0.03、0.10、1.00、10.00、100.00、1000.00μmol/L)GABA混合液作用下的GABAA受体激活电流、不同浓度(终浓度0.03、0.10、1.00、3.00、10.00、100.00μmol/L)咪达唑仑作用下的GABAA受体激活电流、不同浓度(终浓度0.03、0.10、1.00、3.00、10.00、100.00μmol/L)咪达唑仑与GABA(终浓度100.00μmol/L)合液作用下的GABA。受体激活电流和不同咪达唑仑预灌注时间(灌注即刻、20、40、60、120s)时咪达唑仑(终浓度1.00μmol/L)与GABA(终浓度100.00μmol/L)混合液作用下的GABA。受体激活电流。计算咪达唑仑给药前后电流的增强率。结果对GABA敏感的神经元灌注咪达唑仑均未记录到可检测的膜电流变化;各浓度GABA下,咪达唑仑给药后GABAA受体激活电流均较给药前增强(P〈0.01);各浓度咪达唑仑给药后DRG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均较给药前增强,且随咪达唑仑浓度升高,对DRG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增强率逐渐升高,咪达唑仑3.00μmol/L时达峰值(P〈0.05或0.01);随咪达唑仑预灌流时间延长,DRG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增强率逐渐升高,预灌流40s时达峰值(P〈0.05或0.01)。结论咪达唑仑可增强DRG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提示咪达唑仑可通过增强GABAA受体活性,从而增强GABA的作用,在脊髓水平产生镇痛作用。
- 樊超马克涛杨越成洪聚王洋李丽司军强
- 关键词:咪达唑仑背根神经节
- 尼氟灭酸对γ-氨基丁酸激活DRG神经元电流的作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尼氟灭酸(NFA)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方法:在新鲜分离的大鼠DRG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NFA和GABA激活电流。结果:部分DRG神经元(21/48,43.75%)外加NFA(0.1~100μmol/L)能引起浓度依赖性的外向电流,而大多数DRG神经元(150/159,94.32%)外加GABA(0.1~100μmol/L)则引起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的内相电流。NFA-(100μmol/L)和GABA-(100μmol/L)激活电流的幅值分别是(0.27±0.06)nA(n=12)和(1.29±0.72)nA(n=53)。然而,预使用NFA(0.1~100μmol/L)能明显的抑制GABAA受体介导的内向电流。NFA的这一抑制作用也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但NFA没有改变GABA激活内向电流的EC50(大约30μmol/L)和翻转电位(大约-10mV)(P>0.05)。结论:预加NFA对GABA激活电流的峰值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 李丽李静马克涛成洪聚赵磊汪洋司军强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尼氟灭酸电流
- 不同时间点GABA_A受体α_2亚基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2年
- 为探讨慢性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背根神经节GABAA受体α2亚基在不同时间点(3、7、12d)表达。采用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n=7)。A组(假手术组)、B组(CCI术后3d)、C组(CCI术后7d)、D组(CCI术后12d),取L4-L6背根神经节做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GABAA受体α2亚基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CCI模型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缩短(P<0.01)。(2)免疫荧光染色示A组、B组、C组、D组DRG神经元均有GABAA受体α2亚基表达,分布于DRG各种直径神经元细胞膜上。(3)与A组比较,D组L4-L6背根神经节GABAA受体α2亚基受体的表达减少(P<0.05);B组、C组变化不明显(P>0.05)。由此可知,慢性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背根神经节GABAA受体α2亚基表达下调,提示GABAA受体α2亚基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
- 连宇司军强马克涛尚媛媛李丽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背根神经节
- 尼氟灭酸对CCI模型鼠DRG神经元GABA介导膜电流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为观察尼氟灭酸(NF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GABAA 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探讨尼氟灭酸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在脊髓水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采用如下方法:(1)制作CCI模型。(2)运用热板实验检测CCI组、假手术组术侧下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变化。(3)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模型组术侧、假手术组术侧、正常组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幅度。(4)记录尼氟灭酸对正常组和CCI组术侧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CCI组术侧下肢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缩短。(2)GABA(1-1000μmol/L )可以使DRG 神经元产生浓度依赖的内向电流(P〈0.05,n=10)。(3)CCI组1-100μmol/L GABA激活电流幅值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n=6)。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GABA电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NFA(1-100μmol/L)对正常组、CCI组的DRG神经元上GABA激活的电流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且正常组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1,n=5)。由此可知,NFA对CCI模型大鼠DRG神经元GABA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相比较正常组有所减弱,这可能是由于CCI模型的DRG神经元上钙激活氯通道的数量增加。
- 陈梦洁马克涛司军强李丽
- 关键词:尼氟灭酸神经病理性痛全细胞膜片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