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02114)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周辉徐少杰袁建勇李勤耕甘勇军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多西他赛
  • 1篇圆二色
  • 1篇圆二色谱
  • 1篇色谱
  • 1篇尾式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抗癌
  • 1篇抗癌药
  • 1篇含时密度泛函
  • 1篇含时密度泛函...
  • 1篇合成工艺
  • 1篇泛函
  • 1篇泛函理论
  • 1篇ECD
  • 1篇L-苏氨酸

机构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生物化...

作者

  • 2篇周辉
  • 1篇蒋君好
  • 1篇甘勇军
  • 1篇蒋启华
  • 1篇邓萍
  • 1篇李勤耕
  • 1篇袁建勇
  • 1篇徐少杰

传媒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多西他赛合成工艺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新型合成工艺,以求在高收率的基础上制备高纯度的多西他赛。以10-DABIII为起始原料,经氯甲酸苄酯类化合物酯化反应,制得C-7,C-10-苄氧羰基类保护的10-DABIII,然后与(3R,4S)-1-叔丁氧羰基-4-苯基氮杂环丁烷-2-酮反应,形成2'-(1-乙氧基乙基)-N-脱苯甲酰-N-叔丁氧羰基-C-7,C-10-二-苄氧羰基类-10-去乙酰紫杉醇,又经氢解,得到2'-(1-乙氧基乙基)-N-脱苯甲酰-N-叔丁氧羰基-10-去乙酰紫杉醇,最后经稀酸水解得目标物多西他赛。该工艺探讨了各主要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确立了各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所制备的目标化合物和各中间体经质谱和核磁的确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合成工艺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收率高等优点。
徐少杰袁建勇周辉甘勇军李勤耕
关键词:多西他赛抗癌药
尾式L-苏氨酸卟啉亚铁ECD谱的理论解析
2015年
采用Gaussian 09软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方法和混合基组(Fe(Ⅱ)采用赝式基组Lan2dz;N、O采用6-311++G(2d,p);C、H原子采用6-31G(d))水平对尾式L-苏氨酸卟啉亚铁的ECD谱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Multiwfn和SpecDis程序对Gaussian 09软件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获得了分子轨道的组成成份,拟合得到了理论ECD谱。研究发现:(1)尾式L-苏氨酸卟啉亚铁在Soret区存在2个CD吸收带,在长波处为正的Cotton效应,在短波处为负的Cotton效应;(2)499 nm附近的CD吸收带(正)主要是由亚铁离子到卟吩环的荷移跃迁d(FE(Ⅱ))→π(porphin)~*引起的;(3)449 nm附近的CD吸收带(负)是由卟吩环到亚铁离子和羧基的π(porphin)→d_(FE(Ⅱ))和π(porphin)→π(-COOH)~*荷移跃迁引起的。这些结论对深入理解配合物的手征光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周辉蒋君好蒋启华邓萍
关键词:圆二色谱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