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186H0214)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昱圻李泱田进文薛桥王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浙江大学解放军第45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压
  • 2篇突变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DNA
  • 2篇高血压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丹参
  • 1篇丹参酮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途径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桥
  • 1篇心绞痛
  • 1篇延迟整流
  • 1篇延迟整流钾电...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4篇李泱
  • 4篇刘昱圻
  • 2篇高磊
  • 2篇王禹
  • 2篇李宗斌
  • 2篇薛桥
  • 2篇朱超
  • 2篇田进文
  • 2篇蓝云峰
  • 2篇高进辽
  • 2篇杨洁
  • 1篇王瑞
  • 1篇傅义程
  • 1篇徐斌
  • 1篇管敏鑫
  • 1篇孙俊芳
  • 1篇尹彤
  • 1篇赵颖
  • 1篇陈曦
  • 1篇赵晓静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心肌桥342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通过冠脉CT或冠脉造影检查诊断心肌桥342例。结果:其中表浅型232例,占67.8%。118例表浅型心肌桥患者伴有胸闷症状,61例深在型心肌桥患者伴有胸闷症状,无统计学差异;深在型肌桥患者心电图ST-T异常发生率较表浅型明显增高(P〈0.05),两者患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病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深在型心肌桥较表浅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较高(P〈0.05)。临床药物治疗包括倍他洛克、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者间没有统计学差异,非药物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心肌桥并非罕见,心肌桥与临床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有关。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外科治疗仍有争议,包括搭桥和肌桥松解术。
朱超刘昱圻高磊薛桥田进文李泱王禹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桥心绞痛预后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高龄ACS患者279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PCI组125例(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PCI组154例(股动脉组)。对比2组的临床特点、PCI手术操作特点、术后30 d内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致命性大出血等)和外周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相比,股动脉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比例为27.9%,显著高于桡动脉组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8,P<0.05),其余临床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在治疗的病变血管、病变狭窄和复杂程度、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以及造影剂用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因桡动脉穿刺失败或未完成PCI需要改为股动脉途径的患者比率为10.4%,显著高于股动脉组的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9,P<0.05)。 PCI术后30 d内,2组复合终点,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为(4.2±0.9)h,与股动脉组的(19.3±4.1)h相比,显著缩短( t =40.381, P <0.01);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出血(2.4%)、血肿(2.4%)、假性动脉瘤(0.0%)、外周血管并发症(4.8%)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的7.8%、9.1%、5.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3、5.398、4.950、13.231,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桡动脉途径术后30 d是穿刺局部血管并发症独立的阴性预测因素( OR=0.329,95%CI:0.124~0.517,P<0.05)。女性(OR=1.955,95%CI:1.326~2.248,P<0.05)和应用糖蛋白Ⅱb/Ⅲb受体拮抗剂(OR=2.787,95%CI:2.435~3.071,P<0.01)是外周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磊刘昱圻薛桥田进文王禹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桡动脉途径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线粒体DNA点突变有关的中国大家族母系遗传性高血压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具有母系遗传性特点的原发性高血压中国大家系临床与遗传学特点。方法对入选的18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线粒体DNA测序分析,发现线粒体DNA点突变,对其进行家系随访,收集该家系成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遗传学特点。结果该家系中母系成员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5.6%,非母系成员高血压患病率15.6%(P〈0.01);母系成员高血压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Ⅱ代(62.0±6.2)岁;Ⅲ代(46.3±5.8)岁;Ⅳ代(23.3±2.9)岁]母系成员血糖、总胆固醇、血钠明显高于非母系成员(P〈0.05),而超声结果没有明显差异;遗传学分析发现母亲患病子代发病率明显高于父亲患病者(P〈0.05),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该家系母系成员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母系成员,该家系符母系遗传特点,高血压发病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提示线粒体DNA突变可能与母系遗传性高血压发病有关,在高血压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孙俊芳高进辽李宗斌蓝云峰杨洁李泱刘昱圻
关键词:母系遗传线粒体DNA原发性高血压突变
线粒体DNA4329C〉G突变相关高血压家系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个具有母系遗传特征的高血压家系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进行了全mtDNA序列分析。结果两个家系母系成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其发病年龄在44~55岁之间。家系成员的mt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母系成员在tRNA Ile和tRNA Gln基因3’末端存在4329C〉G突变,而在366名正常对照者中未发现此突变。mtDNA4329C位点在各物种中是高度保守的,其与tRNAs氨基酸臂高保真性、功能tRNAs的结构形成和稳定有关。结论tRNA Ile和tRNA Gln 4329C〉G突变与两家系的高血压发病有关,也许还有其他修饰因子的参与。
朱超刘昱圻高进辽杨洁尹彤蓝云峰李宗斌管敏鑫李泱
关键词:线粒体DNA高血压突变TRNA
丹参酮Ⅱ对乳鼠窦房结细胞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
2016年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对乳鼠窦房结细胞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r)的作用。方法选择新生24h内Wistar大鼠乳鼠,分离、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Kr,采用细胞外灌流的方法应用丹参酮Ⅱ,观察其对IKr电流的影响。结果30μmol/L丹参酮Ⅱ可以使乳鼠窦房结细胞搏动频率显著加快,从(157.2±10.3)次/min增加至(268.1±12.6)次/min。30μmol/L丹参酮Ⅱ使IKr的尾电流(IKr,tail)电流密度从(54.6±4.7)pA/pF增加至(86.3±8.3)pA/pF(P〈0.01)。在1~100μmol/L范围内,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特征,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29.3±1.02)μmol/L,Hill系数为1.05.门控机制研究发现,该效应与药物增加乳鼠窦房结细胞IKr的激活和失活后恢复有关,而与通道失活关系不大。结论丹参酮Ⅱ可以增加乳鼠窦房结细胞IKr的电流密度,从而缩短复极时间,增加搏动频率。
张宇傅义程王瑞赵晓静蔡钟奇陈曦徐斌赵颖李泱
关键词:乳鼠窦房结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膜片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