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D04B08)

作品数:11 被引量:118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春江张泓黄峰张雪胡宏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北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风味
  • 3篇扒鸡
  • 2篇烧肉
  • 2篇速冻
  • 2篇红烧肉
  • 2篇风味物质
  • 1篇德州扒鸡
  • 1篇电子鼻
  • 1篇循环使用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营养品质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蒸煮
  • 1篇蒸煮品质
  • 1篇肉制品
  • 1篇生物菌
  • 1篇生物菌群
  • 1篇食用品
  • 1篇食用品质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北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肉类食品...
  • 1篇厦门古龙食品...

作者

  • 9篇张泓
  • 9篇张春江
  • 8篇黄峰
  • 5篇胡宏海
  • 5篇张雪
  • 4篇张良
  • 3篇刘倩楠
  • 2篇郭昕
  • 2篇赵志磊
  • 2篇彭婷婷
  • 1篇陈文波
  • 1篇李云飞
  • 1篇纪丽莲
  • 1篇张睿梅
  • 1篇乔发东
  • 1篇夏强
  • 1篇陶虹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肉类研究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肉类工业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包装材料阻隔性对德州扒鸡的品质影响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为研究包装材料阻隔性对扒鸡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采用三种不同阻隔性包装材料对德州扒鸡进行真空包装,并对扒鸡色差、TBA值、挥发性成分等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同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普通材料包装组扒鸡在贮藏过程中L*值、a*值快速下降,在第5 d即出现明显褐变(L*值由50.02降为46.34,a*值由16.33降为13.17),而两种高阻隔包装扒鸡贮藏过程中的L*值、a*值与初始值(L*值:50.02;a*值:16.33)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高阻隔包装组保存20 d后,TBA值分别为0.60 mg/kg和0.65 mg/kg,显著低于普通包装组(0.76 mg/kg)(P<0.05);电子鼻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高阻隔包装组保留了更多的含硫挥发性成分和香辛料挥发性成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普通包装组出现哈喇味,而高阻隔包装组未出现。结论:高阻隔真空包装可有效保持扒鸡原有色泽,延缓脂肪氧化,并可较好地保持扒鸡的原有风味。
路立立胡宏海张春江黄峰张雪张泓
关键词:德州扒鸡风味
扒鸡加工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研究了扒鸡加工过程中水分、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FAA)、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扒鸡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蛋白质相对含量升高,绝对含量有所降低,脂肪含量油炸后最高,煮制之后又有所下降,煮制环节对蛋白质、脂肪含量影响较大。游离氨基酸(FAA)在加工过程中逐渐降低,Arg含量最高,鲜味氨基酸Glu含量高于其阈值,腌制、煮制环节对其影响均较为显著(p<0.05)。脂肪酸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有所升高,更利于人体健康,煮制环节对其影响较为显著(p<0.05)。扒鸡加工过程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Na、Cu、Mn含量有所升高。因此,经过加工后扒鸡的营养成分相应提高,更适合人体对营养的需要;煮制环节对扒鸡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影响最大;腌制环节游离氨基酸有所损失,对其他营养成分影响不大。
彭婷婷张春江张泓黄峰胡宏海张雪刘倩楠陈文波纪丽莲
关键词:扒鸡营养成分煮制
传统豆糁品质特征分析
2015年
对豫东传统豆糁的主要理化指标、发酵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豆糁的水分含量为31.36%~39.18%,水分活度为0.79~0.82。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从2个豆糁样品中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烃类21种,醇类8种,醛类4种,酮类7种,酸类7种,酯类13种,其他类15种。在样品之间,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其中,2,3-丁二醇、1-辛烯-3-醇、1-癸醛、3-羟基-2-丁酮、3-羟基-2-甲基-4-吡喃酮、2,5-二甲基吡嗪等是主要风味成分。
王涵欣乔发东张春江张泓刘孟健郭昕
关键词:风味
肉制品风味物质研究与分析进展被引量:29
2015年
研究肉制品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对于评价肉制品质量、指导肉制品生产、改进加工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肉制品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和分析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比较了各种提取方法、分析及测定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肉制品风味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周芳伊张泓黄峰胡宏海张雪刘倩楠张春江
关键词:肉制品风味物质
红烧肉加工过程中主要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的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研究红烧肉加工过程中原料肉、料酒浸泡、油炸、炖煮、红烧等加工关键节点处其主要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的变化,为较全面的了解其品质形成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对红烧肉加工过程中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及颜色、质构、风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烧肉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变化规律不明显;脂肪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炖煮之后又有所下降;总糖含量在最终产品阶段显著提高。加工过程中红烧肉的瘦肉、肥肉和皮三部分颜色均发生变化,L*值显著降低(p<0.05);a*值先下降后显著上升(p<0.05);瘦肉和肥肉b*值显著增加(p<0.05),皮部分b*值在前六个加工点处变化不显著(p>0.05)成品时显著上升(p<0.05)。剪切力和质构分析表明,加工中红烧肉的弹性显著增加(p<0.05),剪切力、硬度显著降低(p<0.05);瘦肉部分的粘聚性显著上升,肥肉部分显著下降(p<0.05),皮整体变化不显著(p>0.05);瘦肉和肥肉部分的咀嚼性显著下降(p<0.05),而皮部分的咀嚼性显著上升(p<0.05)。对电子鼻传感器信号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前三个加工节点除了第二和三、三和四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外(p>0.05),与其他加工节点的差异性都显著(p<0.05)。第四个加工节点与第三、五、六个加工节点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其他三个加工节点差异显著(p<0.05),后3个加工节点处香气特征相似。
史笑娜赵志磊黄峰张良张春江张泓
关键词:红烧肉电子鼻
速冻调理红烧肉品质影响因素与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分析影响速冻调理红烧肉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对于提升其产品质量,促进并实现其工业化生产尤为重要。本文从调理红烧肉的各道加工工序出发,明晰重要生产工序及影响因子,确定出肉类原料、食品添加剂的选择、热烹饪、包装、快速冷冻是其品质的关键影响因子,并针对各关键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即控制原料肉来源和质量、规范使用添加剂、控制热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点、科学选择包装方式及材料、满足速冻工艺及冻藏温度要求。同时对红烧肉未来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升传统中式肉类菜肴品质,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焦慎江赵志磊张良黄峰张春江张泓
关键词:影响因素工业化
蛋白质氧化与腊肉品质调控被引量:8
2014年
氧化反应贯穿于整个腊肉加工过程,适度氧化能促进风味物质的形成,但过度氧化会导致腊肉发生哈败。蛋白质是腊肉的主要成分,在加工与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氧化变化,包括产生氧化标志产物、小分子挥发性物质,发生物理结构改变等,从而对腊肉的风味产生重要影响,但其氧化进程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本文对蛋白质氧化机制、蛋白质氧化对肉类品质的影响、蛋白质氧化控制、腊肉中蛋白质氧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揭示腊肉中蛋白质氧化演变规律,阐明蛋白氧化在腊肉品质形成与保持中的作用机制,实现腊肉加工中氧化的精准控制提供参考。
张春江黄峰胡宏海张雪张泓张睿梅
关键词:腊肉
卤制液循环使用对扒鸡腿非挥发性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规律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为探讨卤制液循环使用过程中扒鸡腿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本实验依次使用新卤制液和煮制1次到5次的卤制液分别煮制新鲜的鸡腿,并用蒸馏水煮制作为对照组,测定了其游离氨基酸(FAA)、核苷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卤制液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FAA含量呈增加趋势(p<0.05),且每个阶段含量变化波动都比较大,核苷酸含量也呈增加趋势(p<0.05),IMP是扒鸡腿主要的呈鲜味核苷酸,卤制液使用次数从1次到6次煮制的样品中及对照组样品,分别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27种、29种、30种、32种、27种、25种和15种,所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来自鸡肉风味前体的热反应作用和香辛料挥发成分,随着煮制次数增加,峰离子流总面积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煮制4次后,所检测出的主要风味化合物不仅种类多,峰离子流总面积也最大,感官评分煮制第4次和第5次后得分最高。本研究为扒鸡加工中的特征性风味的形成与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彭婷婷张春江黄峰张良张泓
关键词:挥发性风味物质
超声波与超高压处理对全谷物糙米蒸煮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比较被引量:21
2017年
本文采用不同超声波功率(160、280、400 W)和超高压强度(100、300、500 MPa)对糙米进行预处理,考察了糙米蒸煮品质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对质构与蒸煮时间、多酚与抗氧化活性指标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均造成糙米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p<0.05)下降12%以上,超声波处理比超高压处理更显著(p<0.05)缩短了蒸煮时间(4.17~4.34 min)。同时,抗氧化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均显著(p<0.05)提高了糙米抗氧化活性,且超声波处理样品的FRAP、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高出超高压处理样品18.86%~23.14%和6.81%~13.41%。相关性分析表明:蒸煮时间与咀嚼性和回复性显著相关(p<0.05),总酚与糙米抗氧化活性相关性不显著(p>0.05),FRAP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相关(p<0.05)。因此,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作为一种廉价、简单的全谷物糙米预处理方法提升其蒸煮品质与营养属性。
陶虹夏强李云飞
关键词:糙米超声波超高压蒸煮品质抗氧化活性
扒鸡加工中主要致腐菌群落结构解析被引量:7
2017年
采用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监测扒鸡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状况。直接提取样品中微生物总DNA并进行PCR-DGGE分析,考察扒鸡加工中主要腐败菌群变化规律,以解析变质扒鸡产品中腐败菌的构成。结果表明,扒鸡加工过程中原料和腌制后鸡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较高,长期监测表明菌落总数保持在105cfu/g左右。随着加工的进行,微生物多样性降低。选取10个优势条带回收、扩增和测序,鉴定出变质扒鸡产品中的腐败菌主要为肠杆菌、柠檬酸杆菌、支芽孢杆菌、梭菌等。变质产品中的腐败菌来源于原料鸡、工人手掌的污染,特别是香辛料成分。加工方式的差异影响产品中的菌群结构,须采用减菌手段和杀菌技术才能保证扒鸡产品的卫生质量。
张春江黄峰张良胡宏海张雪张泓郭昕路立立王涵欣刘倩楠
关键词:扒鸡微生物菌群PCR-DGGE卫生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