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541)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勇甄鑫颜桂军孙海翔朱梦娇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形态蛋白4和骨形态蛋白7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被引量:1
- 2014年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之一。以稀发排卵或不排卵、高雄激素血症以及形态学上的多囊卵巢为主要表现特征。迄今为止,其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显示,PCOS的形成与卵源性的某些转录因子有关,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蛋白4(BMP4)和BMP7是TGF-β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卵泡的形成、排卵、颗粒细胞的生长成熟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了解BMP4和BMP7在女性生殖系统的调节作用,对研究PCOS的病因机制以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 黄晓金洁雯王勇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 高脂肪饮食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表型改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与卵巢类固醇的过度产生、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增加以及胰岛素抵抗等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肥胖与PCOS发病的关系,文中通过建立雌性大鼠的高脂肪饮食模型,来探索高脂肪饮食的大鼠是否具有PCOS的表型。方法选SD雌性大鼠,喂以高脂饮食17周,建立大鼠的高脂肪饮食模型(高脂组),并与普通饲料喂养大鼠组(对照组)比较。结果高脂肪饮食17周后,与对照组比,高脂组空腹血糖升高[(7.02±0.48)mmol/L vs(6.00±0.70)mmol/L,P<0.01],总胆固醇[(2.04±0.15)mmol/L vs(1.70±0.42)mmol/L,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亦升高[(0.24±0.07)mmol/L vs(0.15±0.04)mmol/L,P<0.01],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表现,卵巢形态学呈多囊状改变,体内雄激素水平也有所升高。结论高脂肪饮食条件可以诱导雌性大鼠发生PCOS的表型改变,提示高脂饮食可能是女性多囊卵巢的发病诱因之一。
- 倪倩倩朱梦娇姚根宏王勇
- 关键词:高脂肪饮食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
- CYP11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CYP11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89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PCOS组;选择同期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20例健康妇女纳入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患者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及睾酮水平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两组受试者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和rs1163269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两组受试者的等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对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在不同基因型受试者中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本研究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两组受试者的年龄、BMI等基本资料和FSH、LH、LH/FSH、雌二醇和睾酮等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等位基因型(CC、CT和TT)在PCOS组患者中的分布分别为24.9%、49.8%和25.3%,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4.5%、46.4%和19.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9,P=0.041)。等位基因T在PCOS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263,P=0.012)。而CYP11A1基因SNP rs11632698的等位基因型分布在两组受试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6,P=0.181)。3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PCOS组中,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位点3个不同基因型PCOS患者的年龄、BMI等基本资料和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中,LH与LH/FSH在3个不同基因型受试者(CC、CT、TT)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62、21.046,P〈0.001)。结论 CYP11A1基因SNP rs4077582位点与PCOS的�
- 甄鑫颜桂军孙海翔王勇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17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PCOS组。选择同期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188例妇女,纳入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者的血液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促黄体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睾酮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2组受试者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进行检测。统计学比较2组受试者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ACE基因I/D多态性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别对ACE基因I/D多态性不同基因型的PCOS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年龄、BMI及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过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受试者月经初潮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PCOS组受试者的年龄、血清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MI及血清LH、雌二醇、睾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30、6.528、-3.961、12.091、6.534、19.888,P<0.001)。(2)PCOS组受试者I/D多态性DD、ID和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1%、48.8%和23.0%,对照组分别为21.8%、54.2%和23.9%,2组I/D多态性DD、ID和Ⅱ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6,P=0.333)。PCOS组受试者D等位基因频率为52.5%,对照组为48.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4,P=0.307)。(3)PCOS组中,ACE基因I/D多态性不同基因型(DD、ID和ID基因型)受试者的年龄、BMI及血清FSH、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I/D多态性不同基因型受试者的血清LH、睾酮水平及LH与FSH比值(LH/FS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721、19.609、20.685,P<0.001
- 甄鑫颜桂军孙海翔王勇
- 关键词:肽基二肽酶A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