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480) 作品数:6 被引量:117 H指数:5 相关作者: 郭文善 朱新开 王力坚 孙成明 仲晓春 更多>> 相关机构: 扬州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群体物质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013年 以扬麦20为材料,设计晚播条件下基本苗、施氮量以及氮肥试验构建不同产量群体,研究稻茬晚播小麦高产(≥7 500kg·hm-2)群体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稻茬晚播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越冬始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相关不显著。籽粒产量与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与孕穗至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也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籽粒产量与开花至成熟期以及开花期叶片和穗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呈线性正相关,稻茬晚播小麦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本试验条件下,高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应达12 000~15 400kg·hm-2,其中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在5 000kg·hm-2以上,穗干物质积累量在2 500kg·hm-2以上,成熟期应达17 800~22 800kg·hm-2;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在5 800kg·hm-2以上。 杨佳凤 丁锦峰 顾后文 潘婷 訾妍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郭文善关键词:晚播小麦 稻茬 高产群体 干物质积累 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群体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以扬麦20为材料,设计晚播条件下基本苗、施氮量以及氮肥分配时期试验构建不同产量群体,研究稻茬晚播小麦高产(≥7500kg·hm^-2)群体氮素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拔节期、开花至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开花期、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呈线性正相关。越冬始至返青期、孕穗至开花期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也呈线性正相关。稻茬晚播小麦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增加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试验条件下,高产群体拔节期氮积累量为48~58kg·hm^-2,开花期氮积累量为191kg·hm^-2以上,其中开花期叶片的氮素积累量宜达46kg·hm^-2以上,茎鞘氮素积累量宜达113kg·hm^-2以上,穗氮素积累量宜达32kg·hm^-2以上,成熟期氮积累量达257kg·hm^-2以上;花后营养器官转运量宜达124kg·hm^2以上。 杨佳凤 丁锦峰 顾后文 潘婷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郭文善关键词:小麦 稻茬 高产群体 氮素积累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大田麦穗计数! 被引量:52 2014年 为了实现不同播种方式下单位面积小麦穗数的智能计算,设计了一种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实现大田麦穗快速计数的方法,分析了利用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分割麦穗的优缺点和粘连区域麦穗个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撒播和条播各35幅样本图像进行计数实验,准确率分别为95.77%和96.89%。结果表明,利用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均可提取大田环境下麦穗图像,其中利用颜色特征提取速度快。麦穗骨架角点个数能够反映粘连区域麦穗个数,在条播和撒播小麦田中计数准确率均较高。 刘涛 孙成明 王力坚 仲晓春 朱新开 郭文善关键词:穗数 纹理特征 稻茬小麦公顷产量 9000 kg 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 被引量:4 2014年 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通过基本苗和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比例的调控,建立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籽粒产量9000 kg hm–2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9000 kg hm–2(超高产)群体钾素吸收高峰期出现在拔节至开花期,吸收的钾素占一生吸收钾素的52%~68%;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均极显著高于<9000 kg hm–2(高产)群体。成熟期叶片、茎鞘、颖壳+穗轴和籽粒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茎鞘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颖壳+穗轴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超高产群体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分别为430~450 kg hm–2和366~408 kg hm–2;成熟期钾素积累量,茎鞘中最高,为244~269 kg hm–2,其次是叶片和颖壳+穗轴,分别为46~49 kg hm–2和40~46 kg hm–2,籽粒中仅为35~46 kg hm–2;花后茎鞘钾素转出量为46~52 kg hm–2,颖壳+穗轴钾素积累量为9~17 kg hm–2。超高产群体每100 kg籽粒的吸钾量需达4.57~4.87 kg,此时的钾素利用效率为20.56~22.02 kg kg–1,钾收获指数为0.095~0.112。 丁锦峰 訾妍 杨佳凤 潘婷 封超年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郭文善关键词:稻茬小麦 高产 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扬麦13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6年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选用生长调节剂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矮壮素、拌种剂、种衣剂、多效唑)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扬麦13的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节间长度,对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的调节效应因生长调节剂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低密度条件下拌种剂处理的小麦茎壁厚度增加显著,而高密度条件下多效唑处理小麦的茎壁厚度增加显著。生长调节剂拌种处理提高了扬麦13的抗倒伏能力,其作用效果表现为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矮壮素。相关分析表明,降低植株株高、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增加基部第一、二节间壁厚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能。拌种处理下小麦产量均高于对照,300×104株·hm-2群体的产量高于150×104株·hm-2群体,均以种衣剂拌种处理增产最明显,平均增幅达11.68%,在倒伏年拌种处理增产效果更显著。 王慧 张明伟 雷晓伟 余明杰 顾后文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关键词:小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茎秆性状 密肥组合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0 2013年 为筛选适宜南方晚播稻茬中筋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密肥组合,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20为材料,研究了江苏淮南地区晚播(11月20日之后播种)条件下密度、施氮量、氮肥基追比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密度与籽粒产量、效益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密度为315×104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达6 721.65~7 884.91kg.hm-2,效益达3 783.6~5 111.55元.hm-2;施氮量为270kg.hm-2时籽粒产量极显著高于施氮量210kg.hm-2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基本苗为315×104株.hm-2、总施氮量270kg.hm-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1∶3∶3时,晚播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效益最高。 杨佳凤 丁锦峰 顾后文 訾妍 朱新开 彭永欣 郭文善关键词:晚播小麦 施氮量 氮肥运筹 籽粒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