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326020)

作品数:24 被引量:278H指数:10
相关作者:蒋电明安洪孟纯阳李玉宝肖智博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3篇羟基磷灰石
  • 8篇纳米羟基磷灰...
  • 8篇聚酰胺
  • 6篇缺损
  • 6篇骨缺损
  • 5篇聚酰胺66
  • 4篇纳米羟基磷灰...
  • 4篇骨修复
  • 4篇骨移植
  • 4篇骨折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生物活性
  • 3篇椎体
  • 3篇纳米
  • 3篇活性
  • 3篇脊柱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3篇复合材料

机构

  • 22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达州市中心医...
  • 1篇遂宁市人民医...

作者

  • 19篇蒋电明
  • 13篇安洪
  • 7篇孟纯阳
  • 5篇李玉宝
  • 4篇肖智博
  • 3篇梁熙
  • 3篇唐文胜
  • 3篇吕富荣
  • 3篇吕发金
  • 3篇魏杰
  • 3篇黄伟
  • 2篇权正学
  • 2篇杨晓兰
  • 2篇朱照静
  • 2篇罗聪
  • 2篇倪卫东
  • 2篇欧云生
  • 2篇邹海波
  • 2篇李杰
  • 1篇郑佳状

传媒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重庆医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32
2005年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3月,对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胸腰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入、前路钉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复合人工椎体植骨融合率达100%,无内固定松动及螺钉断裂。结论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植入融合率高,牢固可靠,避免了自体髂骨取骨,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王群波蒋电明安洪李智何秦张东向世群吴晓兰朱小玲
关键词:腰椎人工椎体纳米羟基磷灰石胸腰椎骨折骨移植替代材料胸腰椎前路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兔骨缺损部位再血管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 为大段骨缺损修复过程的血管再生探索一条可行的途径。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五组。右前肢为实验肢体,缺损长度约15mm。第1—4组都采用胶原膜引导,结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骨水泥,不同的是在第1组中,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质粒;第2组复合VEGF165质粒;第3组复合BMP2质粒;第4组不复合任何质粒;第5组仅制作动物模型而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术后2周,核素断层摄影(ECT)结果显示第1组骨缺损修复后的局部血流量高于第2、3、4组(P〈0.05);术后4周,X线片示第1组骨缺损处的骨痂明显增多;SEM显示在正常骨与工程骨交界处可见新生的骨小梁结构以及成骨细胞的附着;ECT结果显示第1组骨缺损的局部血流量高于第2、3、4组(P〈0.01);第2组骨缺损的局部血流量高于第3、4组(P〈0.01);术后8周,SEM显示第1组工程骨表面成骨细胞的附着多于其它各组,ECT结果显示与术后4周相同。结论 在骨缺损的局部,联合应用表达VEGF165和BMP2质粒可以促进骨缺损局部的血液供应;附着质粒DNA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及引导性胶原膜在大段骨缺损局部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新骨的形成。
邹海波周亚莉安洪蒋电明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引导性骨再生骨缺损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X线方法检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材料应用于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综合评价其成骨能力,为骨缺损修复后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行一侧胫骨髁钻孔,并植入n-HA/PA66复合材料。术后2、4、6、8、12周各时相点摄DR片、MRI及动态增强MRI检查,并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1)MRI显示n-HA/PA66复合材料与骨组织易于区分,术后第4周开始从材料内部逐步强化,周围软组织水肿逐步吸收,术后12周修复区强化明显,周围水肿基本吸收。(2)X线显示术后第8周开始,缺损填修复区内的骨质增生开始,术后12周缺损区呈高密度骨质修复表现。(3)组织学显示术后4~12周,n-HA/PA66复合材料被界膜分隔成小岛,界膜内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小血管,后形成破骨及成骨细胞,修复区内骨小梁逐步形成。结论:MRI联合X线能够清楚显示n-HA/PA66复合材料修复过程,对早期骨移植的成功有很好预测作用,并兼顾术区周围关节及软组织的恢复显示,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肖智博吕富荣蒋电明欧阳羽吕发金李杰
关键词:骨移植MRI骨缺损
振荡磁场下超顺磁性链霉素PELA微球体外药物释放特征探索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制备超顺磁性硫酸链霉素-聚乳酸-聚乙二醇(PELA)微球(superparamagnetic chitosan streptomycin PELA micro-spheres,spCSPM),研究此微球的特性,并对其在振荡磁场作用下体外药物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纳米超顺磁Fe304壳聚糖纳米粒(superparamagnetic chitosan Fe3O4 nanospheres,spFCN),再用双乳化(W/O/W)溶剂蒸发法制备spCSPM。将spCSPM混合入兔血中形成血凝块,在37℃模拟体液中进行体外药物溶出试验,用振荡磁场干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硫酸链霉素的释放量。结果振荡磁场能够增加spCSPM血凝块中链霉素释放速率,与非磁性的壳聚糖聚乳酸-聚乙二醇(PELA)微球(chitosan streptomycin PELA microspheres,CSPM)相比,26d时使药物释放量提高3倍左右。结论spCSPM具有药物缓释功能,振荡磁场可重复性增加体系中药物的溶出,此体系药物缓释周期超过三周。
罗聪安洪蒋电明杨晓兰朱照静赖国旗
关键词:控释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外固定支架固定钉的界面成骨能力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材料和不锈钢材料的2组外固定器固定钉进行实验比较,了解nHA/PA66复合材料用于固定钉的界面成骨能力。方法特制30枚nHA/PA66外固定钉,30枚不锈钢外固定钉。成年家犬9只,每只犬的左右胫骨干分别植入各5枚,按术后4、8、12周分为3组。动物处死后,标本进行如下检查:X线、组织学、扫描电镜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X线观察:nHA/PA66组外固定钉无碎裂,均无放射线透亮区,周围皮质骨下骨质修复反应,可见界面模糊,密度随时间增加。金属外固定钉周围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放射线透亮区,即它们与皮质骨之间X线透亮区≥0.5mm。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nHA/PA66外固定钉表面已为新生骨组织所覆盖,并不断钙化而形成成熟骨组织,骨-钉界面结合完整而无间隙。金属钉组外固定钉的骨折表面与骨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并被胶原纤维所覆盖,随着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组织厚度逐渐增加。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nHA/PA66外固定钉骨组织结合率:4周(56%)<8周(79%)<12周(91%)(P<0.05)。结论nHA/PA66复合材料用于外固定钉具有一定的界面骨结合能力。
郑华张健周爱国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器
新型纳米骨重建和修复材料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体内植入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被引量:89
2004年
目的评价新型纳米骨修复和重建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植入动物体内后可能引发的急、慢性全身毒性反应及植入机体后对动物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响,皮内刺激反应的潜在性和程度。方法:参照GB/T16886.5-1997-ISO10993-5:1992对医用植入材料的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生物学和动物试验,将n-HA/PA66埋植在动物体肌肉内,在不同时相点抽血对血液常规、炎性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以评价急性全身性毒性反应;又在不同时相点取材,行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以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加入动物血样中,用分光光度计测取各自的吸光度并算出相应的溶血率。通过在动物背部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在规定时相点观察并计算其刺激指数(PII)。结果:n-HA/PA66在动物体内的急慢性毒性反应为无毒,各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化验结果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材料埋置动物体内后未引起明显的血常规、炎性指标、血生化指标及肝肾功能变化,病理组织切片示材料周围的包裹组织,其炎性变化符合一般的炎症变化转归规律;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与血液混溶的溶血率均<3%,低于标准规定的5%;动物背部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后观察期原发性刺激指数(PII)均在0~0.4区间内,按标准刺激反应判为极轻微。结论:新型骨修?
孟纯阳安洪蒋电明李玉宝魏杰
关键词:纳米骨生物相容性体内植入炎性指标PA66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临床应用评述被引量:1
2020年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具有悠久的历史。1934年,日本Ito通过直接切开进入病变椎体清除病灶治疗脊柱结核,其疗效并不理想。1948~1951年,抗结核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随后出现了“香港术式”和方先之先生的“病灶清除疗法”。2000年后,彻底病灶清除术以及微创理念用于脊柱结核的病灶清除。近年脊柱内镜、经通道手术也相继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本文就不同时期的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述评。
蒋电明刘列华周强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寒性脓肿脊柱微创
对比3种人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比研究3种人工骨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材料、瑞邦骨泰(CPC)、医用骨水泥Ⅱ(PMMA)]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合理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行双侧胫骨髁钻孔,3组中每只兔子双侧分别植入n-HA/PA66复合材料、PMMA和CPC。术后各时间点摄数字化X线片(DR),并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力学检测。结果 (1)组织学观察:n-HA/PA66复合材料植入侧在4~12周时,逐步有骨小梁形成长入,材料被分隔成小岛,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PMMA植入侧材料始终未被包绕,界膜内细胞形成纤维膜,但仍未见成骨细胞;CPC植入侧6~12周界膜包绕材料,原始骨小梁形成,可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2)X线显示n-HA/PA66复合材料侧骨化早于其他两侧。(3)生物力学测试:3种材料最大承载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A/PA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具有临床实用性。
肖智博吕富荣蒋电明吕发金李杰
关键词:骨移植羟基磷灰石类聚酰胺66磁共振成像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的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目的对纳米晶骨修复和重建复合材料(nH-AP/A66)可能存在的潜在细胞毒性进行研究,为该材料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GBT/16886.5-1997I-SO10993-5:199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细胞毒性试验体外法》的评价标准和要求,采用规定的L929细胞(小鼠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分别经直接接触、材料浸提液与细胞共培养等方式对nH-AP/A66复合材料进行细胞毒性测试,采用细胞形态观察法定性观察各组L929细胞在24、48、72h各时相点的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1、2、4、7dL929细胞的相对增殖率来判别材料对细胞的毒性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两两比较对L929细胞的增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nH-A/PA66与L929细胞相容性好,参照GB/T16886.5-1997I-SO10993-5:1992标准属于安全范围。
孟纯阳安洪蒋电明高鹏飞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细胞相容性
网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被引量:76
2005年
目的 探讨新型网孔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66(n-HA/PA66)复合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长骨骨缺损的能力及作为人工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作骨缺损模型,将n-HA/PA66复合材料植入左侧骨缺损处,右侧骨缺损以脱蛋白骨(deproteinelbone, DPB)植入作为实验对照,另做不植入任何材料的骨缺损空白对照,同时设置未行任何处理只供力学测试的正常对照。在 2, 4, 8, 12, 16周各时相点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照片、组织学切片、扫描电镜观察及力学测试。 结果 n-HA/PA66人工骨组与牛脱蛋白骨(bDPB)组骨缺损均完全修复,而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见修复;n-HA/PA66与bDPB两组间及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生物力学各项测试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新型骨修复和重建材料n-HA/PA66具有良好的骨传导能力和力学特性以及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的理想支架材料。
孟纯阳安洪蒋电明李玉宝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聚酰胺骨缺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