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20134Y099)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方麒林毛蕾王博沈滔姜国林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叶酸
  • 2篇依那普利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2篇高血压
  • 2篇梗死
  • 2篇氨酸
  • 2篇半胱氨酸
  • 2篇H型
  • 2篇H型高血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性
  • 1篇叶酸片
  • 1篇依那普利叶酸...
  • 1篇预后
  • 1篇症状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方麒林
  • 2篇姜国林
  • 2篇沈滔
  • 2篇王博
  • 2篇毛蕾
  • 1篇丁联斌
  • 1篇刘团结
  • 1篇钟玲
  • 1篇毛蕾
  • 1篇王晓平
  • 1篇徐玉萍
  • 1篇王博
  • 1篇刘团结
  • 1篇钟玲
  • 1篇沈滔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发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伴发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ACI患者,随机抽取符合入选标准患者400例,根据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三组:H型高血压组(A组)、单纯高血压组(B组)和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C组),再将A组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A_1组)和依那普利片治疗(A2组),每组各100例。分析各组的人口学特征和基线临床资料,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估各组患者出院时和随访1年后的预后情况。结果除性别和尿酸水平外,各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_1组和A_2组患者出院时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759),但1年后m RS评分A1组低于A2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46)。直线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ACI的远期预后具有协同作用(t=2.425,P=0.017;t=3.393,P=0.001)。结论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ACI患者远期预后具有协同作用,依那普利叶酸片长期治疗可改善ACI患者远期预后。
王博沈滔毛蕾徐玉萍方麒林王晓平
关键词: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预后依那普利叶酸片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病( SV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脑SV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诊断将其分为无症状脑梗死组(SBI,56例),脑白质疏松组(LA,143例),颅外段动脉硬化组( EC,28例),颅内段动脉硬化组( IC,31例)。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分析其对脑SVD发病的影响。结果脑SVD患者以老年女性居多,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且尿酸、Hcy、CRP 水平也普遍升高。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浆Hcy均是SBI、LA、EC、IC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是SBI(OR:3.47,95%CI:1.76~4.65)、LA(OR:2.98,95%CI:1.48~5.64)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而血浆Hcy与EC、IC无明显相关性( P>0.05)。 LA患者中随着Fazekas分级的增加,血浆Hcy水平依次升高( P<0.05)。结论血浆Hcy与脑SVD,尤其是SBI、LA具有相关性,是脑S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脑大血管病变( EC、IC)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王博沈滔毛蕾钟玲方麒林姜国林丁连斌刘团结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无症状脑梗死脑白质疏松
依那普利叶酸对伴有H型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有H型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伴有H型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叶酸治疗组和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叶酸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0.8mg,1次/d);依那普利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mg,1次/d)。收集所有患者的人121学特征以及基线临床资料。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acle,mRS)评估患者出院和90d时的转归情况,转归良好定义为mRS评分0~2分,转归不良定义为mRS评分〉2分。结果共纳入248例患者,其中男性占66.5%,平均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水平为(18.513±9.700)μmol/L。依那普利叶酸组和依那普利组分别为123例和125例,2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转归不良的患者比例亦无显著差异(16.3%对18.4%x2=0.198,P=0.738)。将2组所有病例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其中转归良好组205例(82.7%),转归不良组43例(17.3%)。转归良好组平均年龄显著小于转归不良组[(69.22±11.12)岁对(75.88±9.26)岁;t=-4.826,P〈0.001],基线收缩压[(139.88±19.23)mmHg对(144.28±17.92)mmHg,1mmHg=0.133kPa;t=2.138,P=0.033]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454±2.340)分对(13.605±6.415)分;t=-27.081,P〈0.001]以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患者构成比(58.50%对74.4%;X2=5.901,P=0.015)均显著低于转归不良组,但Hcy水平[(18.524±10.339)μmol/L对(18.298±6.105)μmol/L;t=0.013,P=0.989]和接受依那普利叶酸治疗的患者比例(50.2%对46.5%;X2=0.198,P=O.738)无显著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王博沈滔方麒林刘团结丁联斌姜国林毛蕾钟玲
关键词:卒中高血压高半胱氨酸依那普利叶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