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379)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杜士云王守海吴爽王德正罗彦长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粳稻
  • 4篇不育
  • 4篇不育系
  • 3篇水稻
  • 2篇花药
  • 2篇繁殖
  • 1篇性状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异交
  • 1篇异交结实
  • 1篇异交结实率
  • 1篇育性
  • 1篇育性相关基因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水稻花药
  • 1篇配合力

机构

  • 6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王德正
  • 5篇吴爽
  • 5篇王守海
  • 5篇杜士云
  • 4篇罗彦长
  • 1篇张效忠
  • 1篇阳菁
  • 1篇李成荃
  • 1篇台德卫
  • 1篇王伍梅
  • 1篇黄忠祥
  • 1篇钱征
  • 1篇李阳生
  • 1篇王辉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2010年
2310SA是含有BT型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和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新型粳稻雄性不育系,表现出育性稳定不育、米质优良、可恢复性良好、配合力较强等特点。选择适宜繁殖的光温条件、最佳扬花期、构建高产群体、巧用"九二○"和及时赶粉等综合技术,可实现2310SA高产繁殖。
杜士云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吴爽
关键词:杂交水稻粳稻不育系繁殖技术
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6
2009年
为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果,产生大量的花粉植株,以多年的试验并结合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论述了水稻花药培养各个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创建了通常情况下的一套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系统着重于在利用基因型的选择和基本培养基的交叉使用以提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前提下,在其他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壮苗和室内移植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主要措施为:通过对不同水稻材料的初步花培试验,筛选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高的用作花培材料做重点培养;N6、M8和MS培养基交叉使用以适应基因型对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对于粳稻或籼粳交后代,诱导激素仅用2,4-D,分化激素仅用6-BA是可行的;适时、适期取样、接种和转移愈伤组织,并适温培养;及时去除或转移褐变的愈块,适时分苗、分根,避免污染,加强室内移植管理,绿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王伍梅台德卫张效忠钱征林翠香
关键词:花药培养水稻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短日低温条件下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解具有三系和两系两套不育机制的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分子水平上的育性机理,同时也试图对水稻雄性不育现象做进一步探讨,利用水稻基因芯片,以2310SA及其保持系两系光温敏不育系2310S为材料,在安徽合肥秋季自然短日低温条件下,比较了稳定不育的2310SA和恢复可育的2310S(对照)减数分裂期、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等4个穗发育时期花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差异。减数分裂期(上调表达基因1938个,下调表达基因1635个)和三核期(上调表达基因2220个,下调表达基因2656个)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多于单核期(上调表达基因752个,下调表达基因693个)和二核期(上调表达基因1025个,下调表达基因886个),三核期下调表达基因比上调表达基因多,其他3期上调表达基因比下调表达基因多。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聚类显示,单核期和二核期差异表达基因聚为一类,减数分裂期和三核期差异表达基因独立成为第2类和第3类。筛选出147个在4个穗发育时期都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也只有在三核期下调表达基因比上调表达基因多。这些共有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生物合成、刺激反应、光合作用、信号传导、大分子的新陈代谢、运输、转录调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花的发育和细胞死亡等11类生物学过程。所得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中存在与脂类代谢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家族蛋白和β-环羟化酶,与热激反应有关的热激转录因子、热激蛋白DnaJ家族蛋白及热激蛋白70等相关基因。这些基因与细胞死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不育花粉的形成有关。
杜士云阳菁王守海王德正吴爽罗彦长李阳生
关键词:基因芯片粳稻不育性基因光温敏不育系
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及不育系S和A所配F_1产量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SA是由聚合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选育出的具有2套不育机制的新型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为了解其所配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及与亲本不育系S和A所配组合的差别,将2个新型粳稻不育系2308SA和2310SA及对照亲本不育系2308S(2308SA亲本)、2310S(2310SA亲本)、2277A(2310SA和2308SA共同亲本)与6个粳稻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组合F1分别在海南省陵水县和安徽省合肥市种植,对F1单株谷重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主要产量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SA与不同的恢复系组配,F1单株谷重不同,不同生态地区,同一组合单株谷重有时差别较大。SA配制的组合F1单株谷重普遍有正向超高亲优势,与亲本不育系S和A配制的组合相比,有些组合具更强的产量超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F1单株谷重的配合力分析表明,选育的2310SA在2个试验点的一般配合力均强于亲本不育系2310S和2277A,其配制的组合有的也表现出较好的特殊配合力。另外,SA配制的组合在产量经济性状上,陵水点的单株有效穗数变异较大,合肥点的每穗总粒数变异较大,它们各自对产量的贡献也都最大;陵水点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亲本A配制的组合,合肥点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亲本S配制的组合,合肥点的穗总粒数显著高于A配制的组合而结实率显著降低,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
杜士云王守海黄忠祥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爽
关键词:粳稻杂种优势配合力经济性状
三类雄性不育水稻花药和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被引量:7
2012年
为进一步了解水稻雄性不育现象,调查了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光温敏核不育系‘2310S’和核质互作不育系‘2277A’三类水稻及正常粳稻在不同光温环境下穗发育后期花药和剑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花药比叶片对光温胁迫更敏感,不育与可育花药活性氧代谢方面有明显差异。不同类型的不育水稻败育生理不尽相同,光温环境变化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2310S’有更明显的胁迫性,其不育花粉发育后期,上述3种抗氧化酶不能协同作用,SOD活性高,POD活性低,膜脂过氧化程度高和时间提前。其他两类不育系中POD活性也稳定较低,显示其可能与水稻不育花粉的形成更相关,同时,不育水稻中光合速率较低。
杜士云王德正吴爽王辉王守海
关键词:水稻雄性不育系花药光合速率
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在海南的繁殖特性研究
2010年
为深入了解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繁殖特性,为生产上的利用提供依据,以选育的2310SA为材料,连续2年在海南春季进行了繁殖试验,从其生育特性及抽穗、开花特性及"九二〇"的喷施效应等方面作了全面地调查。结果表明,2310SA在海南繁殖是可行的。在合适的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可达40%以上,折合理论繁殖产量为2.23t/hm2。2310SA在海南繁殖,与保持系2310S的播始历期、抽穗和开花特性一致。每公顷喷施75g"九二〇"时,2310SA株高即显著增高,但试验中不同量"九二〇",即每公顷喷施0、75、150、225、300、375g"九二〇"时,其异交结实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据此对2310SA在海南春季的高产繁殖技术进行了讨论。
杜士云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吴爽
关键词:粳稻繁殖特性异交结实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