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01023)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再高周享春邹华向景鲍翠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英文
  • 3篇配位
  • 2篇蛋白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荧光猝灭
  • 2篇荧光猝灭光谱
  • 2篇三维荧光
  • 2篇三维荧光光谱
  • 2篇牛血清白蛋白
  • 2篇热力学
  • 2篇热力学参数
  • 2篇猝灭
  • 2篇晶体
  • 2篇晶体结构
  • 2篇光谱
  • 2篇CRYSTA...
  • 2篇SYNTHE...
  • 1篇氧化钛
  • 1篇原位形成

机构

  • 8篇长江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3篇李再高
  • 2篇向景
  • 2篇邹华
  • 2篇周享春
  • 1篇胡琳莉
  • 1篇代榕
  • 1篇孙代红
  • 1篇杨甜甜
  • 1篇谢洋
  • 1篇刘华荣
  • 1篇鲍翠
  • 1篇李睿哲
  • 1篇王玉龙

传媒

  • 6篇长江大学学报...
  • 3篇Chines...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础化学几个新型实验设计
2016年
从综合性实验、基础设施对化合物的结构信息的分析和鉴别以及多学科的交叉实验训练等3个层面设计了一系列新的实验。在这些新的实验设计中,加入了大量的基础训练和学术前沿知识,有利于拓展和丰富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加强学生对化学本质和原理的认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向景胡琳莉李再高
基于Lorenz系统的高保密通信系统(英文)
2014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Lorenz模型的混沌调制的保密通信系统,通过将传统加密技术采用的扩展密钥思想用到混沌数字加密中去。给出一个秘钥,利用逻辑斯蒂映像格子和位操作替代加密秘钥产生一系列扩展秘钥。该操作使系统对秘钥值更灵敏,实现了Lorenz混沌加密系统的高保密性。
代榕
关键词:保密通信
Three New Zn(Ⅱ) Coordination Compounds Based on the in-situ Formed Tetrazolate Ligand: Synthese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被引量:2
2015年
Reactions of 2-(2-benzoimidazolyl)acetonitrile and Na N3 with Zn SO4 or Zn Cl2 in the presence of nicotinic acid in the mixture of Et OH/H2 O afforded a mononuclear compound [Zn(L1)2](1) and a 1-D polymer [Zn(L1)Cl]n(2), respectively(L1 = 5-[(benzoimidazolyl)methyl]-1H-tetrazolate). However, in the similar condition except that imidazole was added instead of nicotinic acid, the reaction afforded a 1-D compound [Zn(L1)2]n(3) featuring triply helical chains via the π-π stacking of ligand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and their structure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se compounds was measured by TGA and their luminescent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骆亚付露露向景
食用色素苋菜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采用荧光、紫外光谱法来研究苋菜红(AM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AMR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实验求出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热力学参数与结合位点数,证明苋菜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主要为静电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结果显示AMR与BSA的作用位置主要在BSA的Site I(sub-domain IIA)位。通过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探讨AMR对BSA构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MR使BSA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减弱,疏水性增强。本文为探讨AMR的染色机理、毒理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重要信息。
邹华周享春鲍翠
关键词:苋菜红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热力学参数
溴酚蓝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采用荧光、紫外光谱法研究溴酚蓝(BP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BPB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实验求出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_(LB)、热力学参数与结合位点数,证明溴酚蓝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主要为静电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结果显示BPB与BSA的作用位置主要在BSA的Site I(sub-domainⅡA)位。通过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探讨BPB对BSA构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PB使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减弱、疏水作用增强。本文为探讨BPB的染色机理、毒理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重要信息。
邹华周享春孙梅香王玉龙
关键词:溴酚蓝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热力学参数
空心锌铬铁氧体/二氧化钛复合物的制备及去污性能被引量:4
2016年
以葡萄糖溶液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碳微球;以碳微球为模板,应用化学沉淀法和热处理技术除去碳核获得空心铬锌铁氧体;用钛酸四丁酯作为钛源,在空心铁氧体表面包覆二氧化钛制备了锌铬铁氧体/二氧化钛二元复合物.采用现代分析技术表征了制备样品的微观结构、形貌和电磁性能,并对其吸附和降解染料废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n Cr_(0.25)Fe_(1.75)O_4对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去污效果,对甲基橙和罗丹明B的去污效率分别为87%和83%;TiO_2对铁氧体的包覆能提高复合物对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其中m_(T/ZCF)=0.3的ZnCr_(0.25)Fe_(1.75)O_4/TiO_2复合物的去污效果最佳,几乎与纯二氧化钛相仿.
孙代红刘华荣李睿哲
关键词:二氧化钛甲基橙罗丹明B
乌鲁木齐植物景观特色研究与营造(英文)
2013年
乌鲁木齐地处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带,区内山地与平原气候差异大。通过对乌鲁木齐植物景观的现状和现存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乌鲁木齐植物特色景观营造的理念、原则和目标。
谢洋
关键词:植物景观乌鲁木齐
1,2-二(salicylidenehydrazo)-1,2-二苯基乙烷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分析(英文)
2013年
通过水扬醛、水和肼和二酮化合物按2∶2∶1的摩尔比反应得到一个新的多的齿希夫碱配体(H2BHS)。利用该配体进一步的与等当量的CuCl2反应得到一个单核的化合物[CuⅡ(BSDPE)](1)(BSDPE=1,2-Bis-(salicylidenehydrazo)-1,2-diphenyl-ethane)。该化合物通过IR、CHN表征,它的晶体结构通过X-射线得到确认。其中铜(II)显示了一个新的扭曲的平面四配位的构型,是由来自BSDPE配体的2个酚氧原子和2个腙氮原子通过2个步骤连接形成的。不同的结构表明化合物1是一个潜在的、有效的依靠空气的O2催化氧化伯醇的催化剂。
李再高
关键词:H2晶体结构平面四配位
镍离子的配位偏好所指引的希夫碱配体的原位形成(英文)
2013年
5个单核的配合物[Ni(L1)3](ClO4)2(1),[Ni(L2)2](ClO4)2(2),[Ni(L3)2](Cl)2·H2O(3),[Ni(L4)](ClO4)2(4)and[Ni(L5)](ClO4)2(5)通过镍与相应的胺类配体在NaClO4的甲醇溶剂中用水和法得到。这些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已经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得,L1、L5与镍(Ⅱ)的配合物是以镍(Ⅱ)为中心与六个氮原子的协调原位配位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双齿配体是L1,L2和L3三齿配体,而L4和L5是六齿配体。这些配体的配位基的数量大约是六个,这表明,一般的镍与希夫碱配体协调配位时,更偏向直接的缩合反应。
杨甜甜郑佰峰向景
A Novel Layer Cadmium Coordination Polymer Containing Tetranuclear [Cd_4(tpt)_2(Cl)_4]^(4+) as a Secondary Building Unit(SBU) Bridged by Pyridine 2,4-Dicarboxylic Acid被引量:4
2014年
A novel 2-D {[Cd4(tpt)2(Cl)4(2,4-pdc)2]·4H2O}n (1) has been synthesized from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3,5,6-tris(2-pyridyl)-1,3,5-triazine (tpt), hydrated CdCI2, and 2,4-dicarboxylic acid (2,4-H2pdc). Compound 1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P1^- space group with a = 8.9434(5), b = 9.5486(7), c = 17.5772 (8) A, a = 75.014 (5), β= 83.778(5), γ = 68.304(6)°, V = 1347.14(14) A^3, C50H38Cd4C14N14O12, Mr = 1618.32, Dc = 1.990 g/cm^3, S = 0.95,μ(MoKa) = 1.83 mm^-1, F(000) = 788, Z = 1, R = 0.039 and wR = 0.080. The structure consists of tetranuclear [Cd4(tpt)2(Cl)4]^4+ cores as the secondary building unit, which is further connected by the ligand pdc2 to give a 2-D extended structure. Tpt entities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each 2-D framework and act as 'side arms' to form a corrugated layer and the adjacent layers are arranged in a tongue-and-groove interdigitating fashion. 1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TGA, PX1RD,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olid stat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向景骆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