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03013)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苟蕾樊小勇李东林李倩王静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电池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2篇负极
  • 1篇电池负极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对苯二甲酸
  • 1篇正极
  • 1篇正极材料
  • 1篇溶剂
  • 1篇溶剂热
  • 1篇溶剂热法
  • 1篇溶剂热法合成
  • 1篇三维有序大孔
  • 1篇碳复合材料
  • 1篇陶瓷
  • 1篇配位

机构

  • 3篇长安大学

作者

  • 3篇李东林
  • 3篇樊小勇
  • 3篇苟蕾
  • 2篇李倩
  • 1篇李严
  • 1篇赵鹏
  • 1篇陆晓挺
  • 1篇陈光琦
  • 1篇张巍
  • 1篇孙茹
  • 1篇王艳茹
  • 1篇程旖旎
  • 1篇赵珍珍
  • 1篇张红霞
  • 1篇王静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电源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对苯二甲酸锂负极材料的溶剂热法合成
2012年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对苯二甲酸锂(tpaLi2)配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单晶衍射、扫描电镜(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其结构、形貌和充放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材料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具有三维孔洞的配位聚合物框架结构,平均粒径在7~8μm。首次充电和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8、180 mAh/g,循环40次后充放电容量分别为67、68 mAh/g。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合成方法对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电化学性能的途径。
张红霞李东林苟蕾樊小勇李倩
关键词:配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Na掺杂对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和倍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以Fe(NO3)3,LiNO3,NH4H2PO4和NaNO3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液相-碳热还原法合成Li0.97Na0.03FePO4/C复合正极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充放电等测试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及倍率充放电性能.通过循环伏安(CV)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电极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特点.结果表明,Na掺杂形成了具有橄榄石结构的Li0.97Na0.03FePO4固溶体,并增大了晶格中Li+一维扩散通道,使LiFePO4/C的电荷转移电阻减小了约2/3,Li+扩散系数提高了3~4倍.因此,Li0.97Na0.03FePO4/C首次放电比容量在0.1 C和2 C倍率下分别达到152 mAh g-1和109 mAh g-1,比未掺杂的LiFePO4/C的放电比容量分别提高了4.83%和62.69%.
陆晓挺李东林樊小勇赵鹏苟蕾李严李倩王静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LIFEPO4
三维有序大孔Fe2SiO4/SiO2@C锂离子电池负极纳米玻璃陶瓷-碳复合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2
2017年
以聚苯乙烯(PS)胶晶作为铸模,采用纳米铸造工艺及后续煅烧的方法合成了三维有序大孔Fe_2SiO_4/SiO_2@C纳米玻璃陶瓷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溶胶-凝胶工艺产生的凝胶在650℃氩气氛炉中煅烧后,Fe_2SiO_4纳米晶体从含铁元素的SiO_2基玻璃中结晶析出,形成由Fe_2SiO_4纳米晶体、铁离子(Fe3+)修饰的玻璃态SiO_2和非晶碳组成的三维有序大孔纳米玻璃陶瓷。在50 m A·g^(-1)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时,其放电容量可达450 m Ah·g^(-1)以上,电流密度增加到250 m A·g^(-1)时可逆放电容量仍旧稳定地保持在260 m Ah·g^(-1),而具有同样有序大孔结构和含碳量的非晶态SiO_2@C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在50 m A·g^(-1)电流密度时仅为15 m Ah·g^(-1)。这些结果表明,Fe_2SiO_4纳米晶体及Fe^(3+)有助于SiO_2基玻璃陶瓷实现可逆储锂过程。
孙茹李东林陈光琦张巍樊小勇苟蕾王艳茹程旖旎赵珍珍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玻璃陶瓷三维有序大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