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639)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欢肖波胡珏李庆华张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免疫
  • 9篇实验性自身免...
  • 8篇细胞
  • 8篇免疫性
  • 7篇重症肌无力
  • 7篇无力
  • 7篇肌无力
  • 5篇实验性自身免...
  • 5篇自身免疫性重...
  • 4篇神经炎
  • 4篇实验性自身免...
  • 4篇树突
  • 4篇自身免疫
  • 4篇自身免疫性
  • 4篇B细胞
  • 3篇性疾病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自身免疫性疾...
  • 3篇细胞活化

机构

  • 15篇中南大学
  • 2篇长沙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杨欢
  • 11篇肖波
  • 6篇胡珏
  • 5篇李庆华
  • 5篇张勇
  • 4篇吴志国
  • 3篇王蓉
  • 3篇李静
  • 3篇周文斌
  • 3篇张丽芳
  • 3篇欧阳松
  • 2篇张海萍
  • 2篇张海平
  • 2篇李水仙
  • 2篇梁静慧
  • 2篇邓茂林
  • 2篇赵海婷
  • 1篇李艺
  • 1篇黄颉
  • 1篇尹炜凡

传媒

  • 4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oll样受体9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2008年
Toll样受体9(TLR9)可识别细菌和病毒DNA中未甲基化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pG DNA)序列,激活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宿主抵抗感染性疾病。近年的研究显示,TLR9活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干预或操控TLR9介导的免疫反应有望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策略。
张勇杨欢
关键词:TOLL样受体9CPG-DNA自身免疫性疾病
致耐受树突状细胞的诱导方法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具有强大的免疫应答的能力,而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l-DC)在中枢和外周耐受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Tol-DC所具有的诱导免疫耐受的特性使其在移植免疫耐受诱导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应用前景。近年来,Tol-DC的诱导方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欧阳松李庆华杨欢
关键词:免疫耐受机制
树突状细胞负载Tα146-162预防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负载电鳗乙酰胆碱受体(TAChR)免疫优势肽段α146-162(Tα146-162)的不成熟髓源树突状细胞(iMDC),即Tα146-162-iMD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Tα146-162-iMDC组、iMDC组、对照组、正常组,每组6只。Tα146-162-iMDC组、iMDC组和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TAChR抗原乳剂(作为第0天)。第7天,Tα146-162-iMDC组皮下注射Tα146-162-iMDC,iMDC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射对照iMDC和磷酸盐缓冲液(PBS)。正常组小鼠不做干预。第14天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2)另外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预防组和EAMG组。每只小鼠在第0、30、60天皮下注射抗原乳剂诱导EAMG。预防组每次免疫后3d皮下注射Tα146-162-iMDC,对照组皮下注射PBS。观察发病情况并进行肌力评分。第90天结束观察。(3)3H-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淋巴细胞培养液上清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结果(1)Tα146-162-iMDC组、iMDC组、对照组和正常组T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值(放射性荧光闪烁计数)分别为3314·1±571·3、7717·5±1283·4、8608·6±1458·9、922·9±109·3,与iMDC组和对照组相比,Tα146-162-iMDC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降低(P<0·01)。(2)预防组和EAMG组临床评分分别为(0·33±0·65)、(1·46±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和EAMG组发病率分别为3/12(25%)和9/12(75%)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预防组和EAMG组T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值分别为3347·6±556·9、9416·2±1546·5,预防组显著低于EAMG组(P<0·01)。(4)预防组和EAMG组淋巴细胞在TAChR刺激下分泌IFN-γ分别为(117·6±18·5)、(363·1±63·2)pg/ml,分泌IL-6为(49·7±9·9)、(90·6±13·6)pg/ml;与EAMG组相比,预防组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IFN-γ、IL-6分泌显著减少(P<0·01)。结论Tα146-162-iMDC能抑制TAChR预致敏T细胞免疫�
胡珏杨欢肖波黄颉李水仙李静周文斌
关键词:树突细胞免疫耐受
Dex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尹炜凡杨欢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DEX疫苗亚细胞结构来源细胞免疫逃逸
Tα146-162-iMD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中B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测定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TNF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小鼠模型脾脏及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不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免疫优势肽段Tα146-162对MG中B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iMDC并以其负载Tα146-162。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发病组(A)、干预组(B)、正常对照组(C),每30d以电鳗来源的乙酰胆碱受体(TAChR)免疫A组和B组,共3次,每次免疫后3d以Tα146-162-iMDC皮下注射B组。第90天终止实验,用RT-PCR法检测脾脏BLyS、BAFF-R mRNA的表达。结果(1)A组模型成功率75%,平均临床评分1.67分,B组分别为25%和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脾脏中BLyS mRNA的表达水平A组较C组明显上调(P<0.01),B组亦高于C组(P<0.05),但相对A组降低(P<0.01)。(3)脾脏中BAFF-R mRNA的表达水平A组及B组相对C组下调(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Tα146-162-iMDC干预能降低EAMG的发病率及发病程度,其机制可能与BLyS/BAFF-R调控的B细胞活化密切相关。
黄劼杨欢肖波胡珏李水仙周文斌李静吴志国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BLYSBAFF-R
从IFN-γ/IL-33表达变化探讨EAN中的Th1/Th2细胞极化
2009年
目的探讨IFN-γ和IL-33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EAN中的Th1/Th2细胞极化。方法用P253-78肽段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N模型,观察其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淋巴细胞增值反应,用RT-PCR技术检测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33(IL-33)在大鼠发病高峰期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结果EAN组大鼠临床表现明显,病理检查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坐骨神经组织、淋巴结,脾脏中IFN-γmRNA表达显著升高,IL-33mRNA表达明显减少,其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对P253-78aa的刺激发生强烈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IFN-γ对EAN发病起促进作用,IL-33对EAN大鼠起保护作用;EAN中Th0细胞向Th1的转化明显增强而向Th2细胞的转化则受到抵制。
张海萍肖波胡珏李庆华张勇吴志国梁静慧杨欢
关键词:干扰素-Γ白介素-33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树突状细胞负载Tα146-162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小鼠的B细胞活化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从B细胞活化的角度探讨Tα146-162-iMDC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小鼠(EAMG)的作用机制。方法34只6~8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干预组(B)和对照组(C)。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然后负载Tα146-162对干预组小鼠进行干预。从初次免疫起至第90d实验终止前,行EAMG严重性临床评估及发病率的计算。RT-PCR法检测Cbl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yk和Lyn蛋白及蛋白磷酸化表达。结果A组发病率高于B组(75%vs25%,P<0.05)。实验终止时两组临床评分分别为1.69±1.12、0.35±0.67(P<0.01)。C组无发病小鼠。A组小鼠的脾脏和淋巴结Cb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小鼠(P<0.01),B组小鼠的脾脏和淋巴结Cbl mRNA表达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C组(P<0.05)。A组小鼠的脾脏和淋巴结Syk蛋白和磷酸化表达水平较C组小鼠升高(P<0.01),B组较A组下降(P<0.05),但高于C组(P<0.05);A组小鼠的脾脏和淋巴结Lyn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较C组小鼠降低(P<0.01),B组较A组升高(P<0.05),但仍低于C组(P<0.05)。结论Tα146-162-iMDC干预,能显著降低EAMG的发病率,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Cbl负性调控B细胞活化有关。
王蓉杨欢肖波张丽芳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TΑ146-162CBLB细胞
重症肌无力患者FOXP3表达变化与体液免疫异常的相关性
2009年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表达变化与体液免疫异常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41例MG患者和20名体检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LyS)、补体调节因子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CD59)和衰变加速因子(DAF)的mRNA表达,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AChR-IgG)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1)MG患者组外周血FOXP3、CD59、DAF的mRNA表达及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BlyS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2)外周血FOXP3、BLyS、CD59、DAF的mRNA表达及血清TGF-β1水平,在眼肌型与全身型MG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1例MG患者中血清抗AChR-IgG阳性30例,眼肌型(18例)和全身型(12例)血清抗AChR-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G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表达与血清TGF-β1水平及CD59、DA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84,P<0.01;r=0.455,P<0.05;r=0.435,P<0.05),与BLyS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8,P<0.05);血清抗AChR-IgG抗体阳性患者中,抗AChR-IgG抗体水平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血清TGF-β1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77、r=-0.81,均P<0.01),而与BLyS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57,P<0.01),与CD59、DAF mRN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FOXP3 mRNA、TGF-β1低表达可能促进B细胞活化,进而通过增加AChR抗体产生及抑制补体调节蛋白活化促进体液免疫,在MG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杨欢肖波邓茂林赵海婷舒孔亮黄慧芬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转化生长因子Β1衰变加速因子
致耐受树突状细胞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2009年
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l-DC)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特性。该文对Tol-DC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欧阳松综述杨欢审校
关键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从Th1、Th17细胞极化探讨iMDC负载P258-73肽段干预EAN的机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未成熟髓源树突状细胞负载P258-73肽段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的效果,及干预对IL-17、IFN-γmRNA表达的影响,从Th1、Th17细胞极化的角度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P258-73aa负载于体外培养的iMDC,获得P258-73aa-iMDC,用P253-78aa和CFA免疫Lewis大鼠制成EAN动物模型,免疫前7d各组大鼠分别给予PBS、iMDC及P258-73aa-iMDC干预。观察发病情况并作临床评分及病理改变。收集引流淋巴结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IL-17、IFN-γmRNA的表达。结果P258-73aa-iMDC干预组大鼠的平均临床评分、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均降低;IFN-γ及IL-17mRNA在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P258-73aa-iMDC通过影响IL-17、IFN-γ的分泌,影响Th1、Th17细胞极化,抑制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从而减轻EAN的发病,这可能是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杨欢李庆华胡珏张海平欧阳松张勇肖波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