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470)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9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凤兰徐永清冯艳忠袁强李磊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冬小麦膨胀素基因EXPB7工程菌构建及纤维素水解作用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为了寻找促进纤维素降解的有效方法来提高纤维素酶的降解效率。本研究以东农冬麦1号膨胀素基因EXPB7为供体,构建黑曲霉表达载体,以黑曲霉CICC2462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黑曲霉,构建膨胀素基因黑曲霉工程菌pSZHGS-EXPB7,并对该工程菌发酵液的纤维素水解促进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曲霉重组膨胀素蛋白在对滤纸处理2 d后崩解效果明显,与出发菌株的分泌蛋白相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重组菌株发酵液上清处理滤纸产生的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出发菌株(P<0.05),与仅用酶液处理滤纸相比,能够将纤维素酶的水解效率提高32.9%。
- 周磊李雅权徐永清苗宇贺付蒙朱元芳石奇海武佳文赵潇璨李秀钰冯哲刘娣冯艳忠胡宝忠李凤兰
- 关键词:黑曲霉纤维素水解
- 向日葵列当毛蕊花糖苷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对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毛蕊花糖苷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为将其作为药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3株产木质素降解菌(雷斯青霉(Penicillium raistrickii)、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和霉菌(Fungal sp.))和2株产纤维素降解菌(白腐菌(Phanerochaetc chrysosporium)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中筛选最优复合菌剂对向日葵列当进行生物破壁发酵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复合菌剂降解后向日葵列当中的有效成分;以毛蕊花糖苷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以酵解温度、pH值和酵解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毛蕊花糖苷提取工艺;体外检测毛蕊花糖苷对OH·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分析毛蕊花糖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向日葵列当中共检测出207种化学物质,含量较高的药效成分为苯乙醇苷类物质毛蕊花糖苷,相对含量为2.470%。以雷斯青霉、白腐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组合作为最优复合菌剂破壁酵解向日葵列当提取毛蕊花糖苷的最佳条件为:酵解温度27℃,酵解pH值7,酵解时间3.5 d,在此条件下,向日葵列当中毛蕊花糖苷的提取量为1396μg/mL。向日葵列当毛蕊花糖苷对OH·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抗氧化活性明显,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向日葵列当中毛蕊花糖苷含量较高,通过复合菌剂发酵破壁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毛蕊花糖苷的提取效率,且毛蕊花糖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 孔德兴徐永清杨燕韩瑛琪贺付蒙王雪冯艳忠刘娣李凤兰
- 关键词:向日葵列当毛蕊花糖苷抗氧化活性
- T-2毒素在马铃薯品种对镰刀菌干腐病抗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为明确T-2毒素作为抗病筛选指标的可行性,采用T-2毒素对不同抗性的马铃薯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对其进行抗病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0 ng/mL T-2毒素可以作为马铃薯抗干腐病抗病性筛选的最佳指标。在生理生化测定中,经T-2毒素处理的3个品种块茎内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增加;细胞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抗病品种可溶性糖、还原糖、SOD、POD、PAL、4CL生理指标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抗病品种的MDA含量低于感病品种。由此表明,T-2毒素可以作为马铃薯抗病筛选的指标。
- 贺付蒙单玮玉赵潇璨武佳文朱元芳周磊石奇海刘娣李凤兰
- 关键词:T-2毒素马铃薯干腐病抗性筛选
- 仙客来叶斑病侵染特性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仙客来(Cyclamen premium Mill)叶斑病的起源、发生、传播和防治研究提供形态解剖学依据,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患叶斑病的仙客来叶片,研究病原菌在叶片中的分布和侵染特点。结果表明,叶斑病病原菌先通过菌丝从叶片气孔侵入,进入海绵组织中产生孢子,再向其他部位蔓延。叶斑病病原菌在侵染过程中产生了垫、塞和钉状的特殊侵染结构。
- 袁强史丽娟高琪蒋先锋李真冯艳忠李凤兰
- 关键词:仙客来叶斑病侵染特点
- EM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脱毒苗生产微型薯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以马铃薯脱毒苗生产微型薯为试验材料,探讨了EM菌生物有机肥对其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微型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EM菌生物有机肥提高了马铃薯种苗的成活率,提高了其农艺性状,且EM菌生物有机肥1和EM菌生物有机肥2的施用分别使微型薯产量提高了57.6%和21.9%。
- 朱元芳徐永清陈芾葳冯艳忠刘娣李凤兰
- 关键词:马铃薯农艺特性光合特性
- EM生物有机肥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传统的马铃薯生产会施用大量的化肥进而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品质,获得一种马铃薯的有机肥施肥模式对促进马铃薯生长和提高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马铃薯脱毒苗生产原原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EM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模式均可提高马铃薯的农艺特性及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原原种产量及一级大种的数量,各个处理间的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等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具有明显的变化。确定了基肥为300 g·m^-2EM生物有机肥1并施加75 g·m^-2化肥的施肥模式最佳。
- 石奇海徐永清陈芾葳冯艳忠刘娣李凤兰
- 关键词:马铃薯种薯施肥模式农艺特性
- 转马铃薯StPR1基因烟草抗病性及生理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为明确马铃薯StPR1基因在抗病中的作用,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StPR1,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StPR1基因导入烟草中,采用不同的致病菌对转基因烟草进行处理,对其抗病性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包括细菌病害软腐病(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菊欧氏菌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和青枯病(茄科雷尔氏菌)、真菌病害干腐病(接骨木镰孢、燕麦镰孢)致病菌。结果表明,接种致病菌后,转基因型烟草和野生型烟草叶片上的病斑直径会随着病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且转基因型烟草病斑直径明显小于野生型烟草;在生理特性分析中,野生型烟草和转基因烟草叶片中生理指标都会随着病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但转基因烟草SOD、POD和CAT活性较野生型烟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性及生理特性分析结果均表明,转基因烟草对于致病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更强的抗性,说明StPR1基因在马铃薯植物抗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PR1基因在植物的抗病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 贺付蒙李秀钰赵潇璨武佳文朱元芳周磊石奇海刘娣李凤兰
- 关键词:马铃薯烟草
- 假苍耳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5种土著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8
- 2020年
- 为探究外来植物假苍耳对土著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分别利用其水浸提液处理5种土著植物种子。结果显示,假苍耳不同部位浸提液存在不同程度化感作用,且其不同部位化感作用强度不同,叶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强。从叶中分离出的3种组分中中性组分化感效应强于酸性和碱性组分。不同的土著植物对假苍耳同一部位浸提液敏感程度也不同,狗尾草和苋种子萌发对假苍耳不同部位浸提液均表现敏感,大籽蒿、藜、稗对假苍耳不同部位浸提液则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
- 李凤兰武佳文姚树宽赵梓颐赵潇璨贺付蒙朱元芳石奇海周磊徐永清
- 关键词:化感作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 两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13
- 2013年
- 确定马铃薯窖储主要真菌病害马铃薯干腐病的致病菌株,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具有典型马铃薯干腐病症状的薯块中分离获得了2个镰刀菌菌株,通过生物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根据测定菌株的生长速度、菌丝形状、菌落色泽、基物表面色泽等初步确定2个致病菌株为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和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两菌株对离体块茎的致病率分别为41.05%和72.20%。2个菌株的ITS序列与GeneBank中的黄色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的完全一致,相似度均达到100%,也验证了依据传统特征的鉴定结果。明确了黄色镰刀菌为我国马铃薯干腐病的致病菌。
- 李凤兰蒋先锋史丽娟韩锋魏琪冯艳忠闵凡祥郭梅李学湛
- 关键词:马铃薯干腐病镰刀菌ITS分子鉴定
- 寒地冬小麦TaEXPA7同源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其功能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膨胀素是一类具有非酶活性的细胞壁松弛蛋白,广泛参与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其表达受非生物胁迫如低温等调控。为了探究寒地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膨胀素基因TaEXPA7-A/B/D的功能,本研究将TaEXPA7-A/B/D三个基因分别转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利用抗性筛选和PCR鉴定,分别获得了过表达TaEXPA7-A/B/D三个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分别观察并测定了TaEXPA7-A/B/D三个基因对转基因拟南芥生长和低温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侧根数目、株高、开花后2周内的花序和角果数目均显著高于野生型;4℃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植株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的活性及可溶性糖的含量相比于野生型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MDA的积累量较低。以上结果表明,TaEXPA7-A/B/D三个基因的过表达显著促进了转基因拟南芥的生长,并使植株在低温条件下维持更好的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
- 赵梓颐徐永清董佳敏武佳文彭丽娜冯旭冯珊珊胡宝忠李凤兰
- 关键词:膨胀素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