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1111-07)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王萍赵建新王梦湖张晓琴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兰州城市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艺术
  • 2篇文学

主题

  • 3篇影戏
  • 2篇皮影
  • 2篇皮影戏
  • 2篇文化
  • 2篇祭祀
  • 1篇地方戏
  • 1篇地方戏曲
  • 1篇遗存
  • 1篇仪式
  • 1篇仪式研究
  • 1篇原生态
  • 1篇原乡
  • 1篇展演
  • 1篇特质
  • 1篇体式
  • 1篇体式特征
  • 1篇宗教
  • 1篇宗教文化
  • 1篇文化阐释
  • 1篇文化特质

机构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兰州城市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赵建新
  • 2篇王萍
  • 1篇张晓琴
  • 1篇王梦湖

传媒

  • 2篇中国古代小说...
  • 1篇戏剧文学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戏曲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以甘肃、陕西民间小戏为主要研究对象
2012年
一、项目主要内容简介 西北地方戏曲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除历史悠久,形成成熟的秦腔外,还有如皮影戏,类盏头,曲子戏,玉垒花灯等诸多民间小戏,这些民间小戏表演形成拙朴简单,演出场所多在偏远村落,但是,正是这些活态于乡间村社的民间小戏,
关键词:民间小戏祭祀仪式地方戏曲
皮影戏展演仪式结构的文化阐释——以甘肃皮影戏为讨论中心被引量:4
2013年
作为庙会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皮影戏从"请戏"到"正戏"演出之前,有一系列的仪式规制。而仪式的主客体、展演程序、展演礼俗三个层面蕴含了仪式与皮影表演之间的一种互为阐释、相互依存的天然联系,仪式需要皮影戏表演作为载体来表征人神的沟通,反过来,皮影戏表演也有赖仪式得以延续、传承,甚至宗教化、神圣化。由此不仅体现了皮影戏特有的艺术形态,而且表征其在祭祀仪式中存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王萍赵建新
关键词:皮影戏文化阐释
民间祭祀演剧空间的构建——以明清甘肃庙台戏场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民间祭祀演剧空间是指因共同祭祀的对象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关系的人群通过演剧活动表达信仰所构成的文化传承空间。史料中的"乐楼"、"赛楼"、"戏楼"、"戏台"等就是民间祭祀演剧行为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庙台戏场作为承载民众信仰的载体之一,拓展、丰富了民间表达情感的途径,对民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清时期,甘肃宗教文化迅速发展,民间信仰活动十分繁盛,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随着各府州县神庙建筑的激增,乐楼、戏楼、戏台明显增多,以至晚清时甘肃民间庙台戏场星罗棋布,并呈蔚为大观之势。下面本文以《中国戏曲志·甘肃卷》"
王萍
关键词:民间祭祀宗教文化
刍议甘肃影戏的剧本体式特征
2013年
中国戏曲自雅部衰落,花部兴起后,除了在音乐上由板式音乐变为曲牌连套外,剧本结构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甘肃影戏剧本体式从剧本整体结构到敷衍故事的内在形式上,比较接近梆子皮黄一类,但又保留了杂剧、传奇的一些特点,还夹有话本、说书等因素,有些剧本、特别是清初年代较早的本子,明显带有从曲牌联套向板腔体过渡或板腔体初兴时的历史风貌和特征。
赵建新
关键词:影戏
环县皮影戏的文化特质
2014年
甘肃省环县皮影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色彩和声腔特点。由于地处偏僻,环县的农耕习俗文化形态保持完整,至今仍有八九十个皮影戏班在各乡活动。而作为原生态文化遗产遗存,探索其在文化长河中的化石价值将是十分有益的研究。
张晓琴王梦湖
关键词:皮影戏原生态文化遗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