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6036)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易筱筠邵友元郭晓娟曾君丽秦贯丰更多>>
相关机构:东莞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热解
  • 2篇电场
  • 2篇印刷线路板
  • 2篇镍污染
  • 2篇镍污染土壤
  • 2篇污染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线路板
  • 2篇纳米
  • 2篇废弃印刷线路...
  • 1篇导热
  • 1篇电场作用
  • 1篇电动力学修复
  • 1篇电动修复
  • 1篇电迁移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印刷线路
  • 1篇有效导热系数

机构

  • 10篇东莞理工学院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邵友元
  • 3篇易筱筠
  • 3篇郭晓娟
  • 2篇曾君丽
  • 2篇秦贯丰
  • 2篇杨晓西
  • 1篇丁静
  • 1篇兰善红
  • 1篇张于峰
  • 1篇范洪波
  • 1篇崔国根
  • 1篇左远志
  • 1篇杨建平
  • 1篇邱永福
  • 1篇植彩贞
  • 1篇张刚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化工进展
  • 1篇节能技术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广东化工
  • 1篇Journa...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iscussion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of Distributed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被引量:2
2019年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d som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diversity and difference of the energy form and grade of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in the distributed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d three-index evalu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key indicators including relative energy saving rate, exergy efficiency and thermoelectric ratio. In order to further prove the reasonableness and scientificity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pplied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distributed CCHP system, it enumerated, calculated, and evaluated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ree engineering case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 energy-saving rate of the system did not mean good energy-saving, but also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should be examined. Only when the energy saving rate and exergy efficiency were both high, can the energy saving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be demonstrated. When the energy-saving rate was high and the efficiency was not high, it is shown that the energy-saving of the system had great room for improvement.
SHAO YouyuanCHEN BaimanXIAO HanminQIN Frank G.F.
关键词:DISTRIBUTEDENERGYENERGYPERFORMANCEEXERGY
外加电场下镍污染土壤离子迁移过程及机理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对镍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场下镍离子迁移效果很明显,大部分镍离子迁移到阴极电解液和位置5土壤中,两位置总迁移率基本达到70%以上,且沙土和沙壤土的迁移速度明显比黏土快,沙土最高迁移率达到99.9%,沙壤土最高为68.3%,黏土仅为37.8%,最高迁移率均出现在阴极p H控制为5条件下。极差计算结果表明,对迁移率影响大的因素为土壤类型和阴极p H,在相同土壤类型下,阴极p H则为最重要影响因素,而电压梯度和阳极p H对迁移率影响不明显。由于电压梯度对迁移率影响不大,但对耗电量影响却很大,因此综合分析可得,该次试验最适合的电压梯度为0.5 V/cm。外加电场对土壤p H影响较小,土壤p H均分布在弱酸和中性范围。
熊钡邵友元易筱筠
关键词:土壤镍污染外加电场电迁移电动力学修复
废弃印刷线路板热解能耗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开展了线路板热解能耗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线路板热解能耗包括热解反应热、系统热容、系统散热损失。对于本研究固定床热解实验装置,FR4板的热解反应热总能耗占比24.68%,系统热容20.75%,散热损失54.66%;对于Teflon板,热解反应热总能耗占比14.58%,系统热容39.59%,散热损失45.82%。FR4、Teflon型线路板热解反应热分别为19.692 MJ/kg和11.374 MJ/kg。每公斤FR4线路板产生的热解油热值约为4.50 MJ,热解气热值约为2.39 MJ。对于FR4板来说热解油和热解气作为燃料回收,热量仅为反应热的34.99%,不足以维持热解反应的持续进行。整个热解系统,系统热容和散热损失占比较大,热解工艺设计时,设计合理的加热方式保证线路板受热均匀和自动化监控停炉、起炉加热控制是节能的关键措施之一。同时添加催化剂以实现线路板较低的热解温度,减小平均升温速率也是提高热解技术处理废弃印刷线路板经济性的有效措施。
郭晓娟左远志秦贯丰杨晓西
关键词:线路板热解能耗反应热
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一步化学法制备了石墨微流体,并采用瞬态热线法测试了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研究了石墨含量、超声处理时间、微波处理时间及基液种类对石墨微流体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液中加入石墨后形成的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均显著增大,且石墨含量越高有效导热系数越大;石墨含量为1.0%时,以去离子水、乙二醇以及二甲基硅油为基液的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提高幅度分别为102.09%、93.17%、225.69%;石墨含量、超声处理时间及微波处理时间相同时,以二甲基硅油为基液的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增幅最大,乙二醇次之,去离子水最小;随着超声处理时间和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石墨微流体有效导热系数的增幅显著降低.
崔国根杨晓西丁静杨建平
关键词:石墨微流体有效导热系数
催化剂Au/Ce_(0.6)Zr_(0.35)Y_(0.05)O_2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文章通过沉淀-沉积的方法合成出了Au/Ce0.6Zr0.35Y0.05O2高效CO催化氧化的催化剂,并对它的比表面积、晶体结构、表面元素价态和储释氧能力及催化活性进行表征。Au/CZY催化剂中,CZY主要以Ce0.75Zr0.25O2和ZrO1.87两种晶体结构存在,负载金纳米颗粒主要以金属态的形式存在。通过催化剂的活性表征,发现负载金催化剂Au/CZY比纯CZY及Au/CeO2具有更高的CO氧化活性,主要原因是负载金对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提高作用。
邱永福兰善红范洪波
关键词:纳米CO
手机SIM卡TG-FTIR热解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TG—FTIR)研究了手机SIM卡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行为,探讨了升温速率对热解参数及热解产物的影响。采用分布式活化能模型求解了热解活化能,探讨了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手机SIM卡呈现一段热解,主要热解温区在350-500℃,最大失重速率为-62.57%/min,总失重率高达90%。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热解初始温度和热解结束温度均增大,最大热解速率和对应的温度也都增大;热解活化能在170-204kJ/mol变化,随转化率变化规律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规律,在转化率0.2时达到最大值;主要热解产物为苯、烷烯烃等可燃成分,而且含有氯、氮等元素;升温速率对热解组分没有影响。
郭晓娟张刚
关键词:热解活化能
电场作用下镍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及机理研究
全国土壤普查显示,土壤污染主要为重金属污染,而重金属污染土壤尚没有成熟的修复技术,研究土壤修复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电动修复作为新发展的原位绿色修复技术,有其他修复技术没有的优势。本文对镍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进行了初步的研...
熊钡邵友元易筱筠李永梅
关键词:电场重金属污染镍污染电动修复
文献传递
废弃印刷线路板热解表观动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在探讨废弃印刷线路板热解表观动力学模型时,提出采用蔡式温度积分式实现温度积分的解析解求解,避免了传统FWO温度积分近似式对温度积分展开式高阶项的省略,提高计算精度。采用Levenberg-Marqurdt优化非线性回归方法,运用1stOpt通用全局优化数值计算软件实现热解动力学三因子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反应级数等参数的求解。研究结果表明:①FR4型印刷线路板表观动力学三因子活化能为250.0 kJ/mol,指前因子为9.495×1019min-1,反应级数约为7.0;Teflon型印刷线路板表观动力学三因子活化能为183.42 kJ/mol,指前因子8.250×1010min-1,反应级数约为零。②Teflon型印刷线路板求解的热解模型与实验结果近乎完美性一致,FR4型线路板在主要热解温区内获得很好的预测结果。在失重率小于0.2之后的温度区域存在一定的偏差。
郭晓娟张于峰秦贯丰
关键词:印刷线路板热解动力学模型
离子交换—还原沉淀耦合工艺处理含Cr(Ⅵ)废水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高效、低成本地处理含Cr(Ⅵ)废水,提出采用离子交换—还原沉淀耦合工艺处理该废水。结果表明,将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含Cr(Ⅵ)废水以20 mL/min连续10.5 h流经离子交换柱,Cr(Ⅵ)的吸附率高达99.9%;用5%NaOH溶液洗脱饱和的离子交换树脂,洗脱液含Cr(Ⅵ)高达6 918.7 mg/L。FeSO4.7H2O还原处理浓缩后的高浓度含Cr(Ⅵ)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7,反应时间30 min,搅拌速度100 r/min,FeSO4.7H2O投加量为理论投加量的1.2倍,此条件下Cr(Ⅵ)去除率高达99.7%。
曾君丽邵友元易筱筠
关键词:离子交换树脂法
D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Cr(Ⅵ)的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实验探索性地采用D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重金属废水中的C(rⅥ),为开发出一种高效、安全的处理、富集和回收含C(rⅥ)废水的新工艺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rⅥ)的吸附量随pH的降低而增加,在pH=2时吸附量为17.54 mg/g;吸附平衡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最大吸附量为94.34 mg/g;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为颗粒扩散控制,自发且放热的,表观吸附活化能为E(a300 mg/L)=16 243.06 kJ/mol;树脂的再生能力强,经过3次再生,树脂的平衡吸附量仅下降了8.54%;动态吸附和洗脱实验表明,以5%NaOH溶液为洗脱剂效果最佳,洗脱液浓度高达6 918.74 mg/L,浓缩了约69倍,且动态洗脱曲线没有托尾现象;该树脂尤其适合处理低浓度含C(rⅥ)废水(≤100 mg/L),且几乎不受流速限制。
曾君丽邵友元易筱筠植彩贞
关键词:六价铬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