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3051)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宋垠先陈骏茅昌平杨忠芳罗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同位素
  • 1篇三峡工程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组成
  • 1篇颗粒有机碳
  • 1篇季节性
  • 1篇干流
  • 1篇长江
  • 1篇长江干流

机构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作者

  • 1篇袁旭音
  • 1篇季峻峰
  • 1篇罗郧
  • 1篇杨忠芳
  • 1篇茅昌平
  • 1篇陈骏
  • 1篇宋垠先

传媒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长江干流颗粒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季节性输送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2007年夏季和冬季对长江干流悬浮物进行了季节性采样,系统分析了悬浮物颗粒有机碳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的组成,研究了其空间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长江干流夏季颗粒有机碳含量在0.4%~1.3%,冬季含量在0.7%~2.2%。冬季和夏季颗粒有机碳平均δ13 C值分别为-24.74‰和-24.83‰,季节性差异不大,在空间分布上,冬季上游值要高于中、下游,而夏季不明显。长江干流悬浮物C/N比值的季节性变化不大,在空间上C/N比值有从上游向下游略微降低的趋势。长江上游悬浮物总体上具有较中下游略高的δ13 C值,在夏季主汛期,中下游悬浮物δ13 C值保留了较多的上游特征。而在冬季枯水期,中下游悬浮物δ13C值明显低于上游值,使入海悬浮物的δ13 C值相对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在枯水期中下游物质贡献量相对增加和中下游水生植物的相对增多造成的。最后,计算了2007年5月到2008年4月长江一年的颗粒有机碳通量为1.46Mt/a,相比长江三峡蓄水前有机碳的通量有较大减少。
茅昌平季峻峰罗郧袁旭音杨忠芳宋垠先陈骏
关键词:长江有机碳同位素三峡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