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52033)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许传华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俄国民粹派文学的语言诉求——以民粹派作家扎索季姆斯基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主要以俄国民粹派作家扎索季姆斯基的作品为例,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民粹派文学的语言特点和深层语义建构,解读民粹派文学二元化的语言审美价值诉求,发掘民粹派文学的创作特点和农民本位意识,进而阐释民粹派文学在语言方面对俄国文学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 许传华
- 关键词:语言审美民间语言
- 索尔仁尼琴:一位有意无意介入冷战的苏联作家
- 2013年
- 自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美苏就针对此事提出各自不同的战略,苏联明确反对索尔仁尼琴授奖一事,并于1974年将之驱逐出国门;与之相反,美国则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于同年10月授予其"荣誉公民"的称号。针对美苏两国的做法,索尔仁尼琴表示既反对苏联的做法,又不认同西方的主张。他这种超越政治与历史而仅从文化理念去理解世界的主张来源于他的民粹主义思想,来源于他的带有宗教性的人性观。
- 许传华
- 关键词:索尔仁尼琴民粹主义
- 俄国知识分子与农民——基于俄国民粹主义文学的叙述
- 2012年
- 1876年俄国知识分子发动了轰动一时的"到民间去"运动,宣传社会主义主张。然而,农民对这次运动反应冷淡,对知识分子也不甚热情,传统观念上的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和谐关系遭到瓦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回归到知识分子和农民本身,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困惑致使其需要通过宣传自己的思想来获得农民的认可,然而农民本身的宗教信仰与知识分子的社会理想是冲突的。
- 许传华
- 关键词:知识分子农民民粹主义
- 俄国民粹派文学的农民本位意识
- 2012年
- 俄国民粹派作家将自己的创作定位于农村题材,采用农民喜闻乐道的话语,描绘出诸多"新农民形象"。民粹派作家此举源于民粹主义的农民本位意识,他们立足于功利主义的审美理念,创造出了民粹派文学的类型化人物形象。
- 许传华
- 俄国民粹主义的悖论——基于民粹派文学的思考
- 2012年
- 民粹派的理想是越过资本主义而通过农民村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然而,自19世纪中期俄国开始资本主义化以来,村社的存亡受到严峻的挑战,为此民粹派不得不对村社重新进行一番思考。无独有偶,一方面,民粹派坚决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入侵俄国之时,却并不否定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反而希望能够借力于它发展俄国经济。民粹派处于村社和资本主义这一两难悖论之中的深层原因还在于其自身的东正教精神。
- 许传华
- 关键词:民粹主义村社资本主义东正教
- 民粹思想与19世纪俄国文学被引量:1
- 2012年
- 19世纪俄国文学在具备审美功能的同时,也承载着社会评价和思想表达的功能。因此,俄国许多重要的思想并不是在学术著作中产生的,而是通过文学作品表述出来的。民粹思想是19世纪俄国文学蕴含的重要思想之一,它主要包含两个思想体系:一是平民化思想,即"以民为粹",关注生活的原生态,以平等的视角、纪实的手法展示生活的本质和个体生命的价值;二是精英理念,即"民之精粹",以社会精英分子的身份自居,以济世救民的情怀关注社会和民生。"以民为粹"和"民之精粹"的思想理念对俄国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许传华
- 关键词:民粹思想